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品讀古人六則,修得平常心,精闢之言!

品讀古人六則,修得平常心,精闢之言!

一、大話易失信

說大話的人,可分為三種人,一是自己沒有真實的本領,為掩蓋自己的弱項,而放出驚人之語;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讓別人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三是顯示自我、獲得別人關注的目的。

品讀古人六則,修得平常心,精闢之言!

這三種都是藉助大話提高自信、降低內心的無知、恐懼和焦慮。儘管說大話或許可以獲得他人暫時的虛假尊重,但一旦被戳破,對方就會認為你在愚弄他們,從而失信於人。

二、大喜易失言

言多必失,特別是在高興時,因為希望分享,所以廣而告之。但是,心可以亢奮,話仍要沉穩。《論語》上說:「駟不及舌」:說出去的話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來。因而提醒我們在興奮時說話不能隨意,更不能失言。人的精神處在興奮狀態時,往往會口不擇言,甚至傷害別人。

品讀古人六則,修得平常心,精闢之言!


三、大哀易失顏

過於哀傷容易失去精氣神。這裡的顏,不光是指顏容、儀態,更多的是指精神狀態。面對種種哀傷甚至哀痛,在宣洩過心底的苦與慟之後,需要節制,需要順變,需要向前,不能讓頹廢左右自己。


四、大怒易失禮

在生活中,面對我們身邊的人,發怒不僅損害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還直接損傷發怒人的身體。因為人發怒的時候,常常忘了限度,做出失禮且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因此,在生活中,最好方式是從源頭解決:制怒。

五、大驚易失態

如同曹劉論天下英雄,劉備驚掉了筷子一樣,大德劉備尚且如此,常人要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很難。 如何面對大驚而不失態?老子說:「寵辱不驚。」蘇洵說:「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就是要讓心時刻保持安住。

品讀古人六則,修得平常心,精闢之言!


六、大懼易失節

面對恐懼或誘惑之下,意志不堅的人往往會失去原則與底線。但是,真正的猛士會抬頭,做到堅定、堅持。人在恐懼下就容易失去底線和原則從而做出或許終身後悔的選擇,這時候你需要的是堅強、無畏,咬牙堅持過去,不要讓將來的自己後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蓮花禪語佛心 的精彩文章:

遺忘昨天,珍惜今天,爭取明天!
佛說:緣深多聚聚,緣淺隨它去!

TAG:蓮花禪語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