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是漢武帝的侄孫女,被派往烏孫國和親,竟然嫁了祖孫兩人

她是漢武帝的侄孫女,被派往烏孫國和親,竟然嫁了祖孫兩人

和親,是民族之間為消除戰爭,實現和平的一種手段。這種具有政治目的的「和親」形式,正式出現應該說是從漢代起。在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因懼於匈奴的強大,派出和親公主,嫁給匈奴的國王,以求實現北疆的安全。而後幾十年里,不斷有漢朝的「和親公主」派往匈奴,最著名的「和親公主」就是就是大家熟知的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

今天龍叔說的這段歷史,不是與匈奴的「和親公主」們,說的是與烏孫國和親的「細君公主」。

這是在漢武帝時期。早在我國祁連、敦煌之間生活著一個今天已罕為人知的民族,即烏孫族。西漢前期,烏孫國王被居住在當地的另一個民族月氏人(自稱為大月氏國)攻殺。漢文帝後元三年(前161)初,烏孫國王之子昆莫得到匈奴的支持,恢復國土。月氏在匈奴的進攻面前,被迫西徙。烏孫昆莫趁機率軍追擊,於是舉國西遷至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帶,建都赤谷城。烏孫國此時擁有人口63萬,主要從事游牧,成為西域的一個大國。

漢武帝劉徹登基後的第二年,即建元三年(前139),派張騫出使西域,聯合大月氏國夾擊匈奴,從而開闢了西漢與西域的通道。元朔三年(前126)張騫歸來後,上書漢武帝,分析西域形勢,認為在西域諸國中,只有烏孫是可以同匈奴抗衡的力量;烏孫如能同漢朝合作,蔥嶺以西的大宛、康居、月氏和大夏等定會望風歸順。基於此,張騫建議武帝與烏孫建立外交關係,進一步密切同西域其他國家的聯繫,孤立匈奴。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漢武帝再次派出張騫前往烏孫國,並與烏孫國國王昆莫達成和親協議,共同防禦匈奴。烏孫國於是派人送來了1000匹馬作為聘禮。

烏孫國地處西域一隅,游牧為生,雖名為大國,但在漢武帝的眼裡,烏孫乃藩夷小國,距漢之遙以千里計,當然不忍將自己的親生女兒遠嫁其邦,更何況張騫也早已向其陳述,烏孫國王昆莫已屬垂暮之年,武帝暗自思忖,若將其視作掌上明珠的公主嫁給昆莫,豈不虧大了?

於是,他決定在漢室宗親里尋找可以下嫁烏孫的公主。最終他還是找到了一位漢室宗親,原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細君。江都王劉建是江都易王劉非之子,而劉非為漢景帝和程姬所生,與武帝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劉細君算起來也是武帝的侄孫女。

這位劉細君的公主,也是命苦之人。在16年前,她的父母因捲入皇室的傾軋中,以謀反罪被處於極刑,只因她年幼又是女孩子便倖存下來,她雖為罪族之後,但她還是有皇族血統的人。

漢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劉細君作為大漢王朝的「和親公主」,離開了繁華的長安,不遠千里,嫁到了西域烏孫國。

當她經過長途跋涉,劉細君等一行人終於到達到了烏孫的首都赤谷城。劉細君卻發現自己嫁的男人是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內心感到十分悲愴。再加上語言不通,尤其不習慣烏孫那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於是新婚不久,劉細君就請求昆莫為她按漢朝的房屋式樣營建了一所居室,帶著侍女獨自住了進去,以後每年只和昆莫見一兩次面而已。在孤獨和凄涼中,細君思念故鄉,思念親友。

在大漠草原的日子真是煎熬。細君在寂寥中作歌自吟。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旃為牆, 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 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她的歌聲一遍又一遍地打動了東歸的使節和商旅的心。他們學唱後,又將其帶回了京城長安,在向漢武帝稟報的同時,揮淚吟唱給他聽。漢武帝聽了雖然很傷感,但也很無奈,因為武帝不能把她召回,她作為和親公主的使命,就是促進漢朝與烏孫國的和平與友誼。

可是過了兩年之後,年邁烏孫國王昆莫,已經知道自己在世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他在安排子嗣的同時,也在安排細君「新的」生活:他要按烏孫的風俗將細君嫁給自己的孫子、未來的國王岑陬。

這顯然同漢族的風俗習慣、道德倫理相距太遠了,簡直是禽獸不如了。劉細君聞之,當即斷然拒絕,並上書武帝,請求漢廷為她做主。

然而對於最高統治者來講,政治上考量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漢武帝回書細君時,要求她千萬要依烏孫的風俗嫁給孫子岑陬,說是這樣做是為了繼續和烏孫結成鞏固的聯盟,共同對付匈奴。細君求告無門,只得含淚做了前夫昆莫的孫子岑陬的妻子。不久,昆莫死去了,岑陬繼位為烏孫國王。細君和岑陬還生下了一個女兒,起名為少夫。

但過了不久,在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由於過度的哀愁和虛弱,劉細君與世長辭。這就是一個「和親公主」的人生悲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金龍 的精彩文章:

第一次直奉軍閥戰爭,敗的是張作霖,沒想到受傷的卻是他!
這是位狠毒的皇后,但她還沒來得及禍國,就把自己全家先給禍禍了

TAG:丁金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