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著「數學很好的華人臉」的我,也來說下歪果仁的數學到底有多爛?

長著「數學很好的華人臉」的我,也來說下歪果仁的數學到底有多爛?

溫哥華港灣(BCbay.com)專欄作者櫻樂兮:筆者前幾天去麥當勞,收銀員找錯錢了,在我提出異議之後,那個看起來還是學生模樣的男孩皺著眉頭若有所思。我等了一下,看他還是一臉迷惑,就問他怎麼了。他倒也坦然,直接說因為收銀機器中我那單已經結算完了,他不知道該找我多少合適。

突然想到了我曾輔導過的那些學生們,於是我就對著單據,簡單跟他說了一下,我給了他多少,消費金額是多少,他找了我多少,應該再找我多少合適。那個男孩,按照我說的補給了我,但在我離開收銀台時,轉頭看見他似乎依然在琢磨到底對不對。於是本來已經點了打包帶走的我,決定臨時改在他能看見的地方堂食,免得那男孩覺得又錯了,到時候找不到我。不過,一直到我吃完離開,他也沒有過來找我,就當是他自己算明白了吧。

由此想到剛開始在加拿大上學的時候,一次上課,大學教授在講解一件事的時候,碰巧涉及到需要做一個兩位數的加法,他問大家,這結果是多少來著?第一次問,沒有一個人回答,我當時沒經驗,還以為是個什麼陷阱,連那節課上一直發言特積極的幾個人都一聲不吭,我這特不愛說話的,還是先不答了吧。然後教授第二次問,開始有人說這得計算一下,於是不少人開始拿手機找計算器功能,然後教授就補了一句,嗯,估計要算一會的,給你們兩分鐘吧。

於是,我是明白了,以前聽說的歪果仁數學很差,果然是有道理的。後來一次另一門課,涉及到一個簡單的應用題,估計也就中國小學三年級的水平。教授講解完題目之後,讓大家思考一下,我就隨口報了下答案。然後得到了極其誇張的誇獎「哇!你算得太快了!給大家講講怎麼做的 」。我講了一遍,還有人表示不明白,於是我又被要求在白板上寫了一遍算式,當時我的感覺,比上次不回答問題那會,還要尷尬了。

後來,我被學校的數學中心錄取為兼職員工,輔導在校生的數學和統計學相關課程。其實我的英語口語水平做輔導老師是很有欠缺的,但大家似乎都覺得我長了一張「數學很好的華人臉」,碰巧我的數學相關課程的考試成績,還真印證了「中國人數學都很好」的刻板印象。不過,在數學中心工作的日子裡,我接觸到很多把數學攪成一團漿糊的,也遇到過思維清晰一點就通的,還遇到過把我問卡殼了,需要向同事或老闆求助的。

可能有些人接觸過一門叫「金融數學(Financial Mathematics)」的課程,這門課的一些基礎內容,就是教學生怎麼用計算器來解決問題。很多問到我的學生,往往根本不理解題意,他們關心的只是,怎麼按計算器,怎麼把題目中的哪個數字,一步步輸入計算器。最誇張的是,有一次期末考試的前一天,一個小組的學生圍著我,各種央求我說,他們時間太緊張了,真來不及聽輔導了,麻煩我直接把老師給他們的樣題挨個用計算器按一遍,他們用視頻錄下來,回去以後背一下我的按鍵順序。

然而,考前抱佛腳的並不僅僅是加拿大本地學生,來自很多國家的留學生,有著同樣的問題。跟他們這些大學生講解高中甚至是初中數學問題,可能都要採取非常規的方法,甚至要給他們一步步演示。最後,實在得不到恍然大悟的話,至少幫他們實現了舉一反三,會按照套路解題。

但是,外國人的數學水平,也有讓我非常佩服的。我的老闆,是土生土長的加拿大西人,從小到大數學都相當的好,尤其是思考問題的思路非常清晰和新穎。我的同事,也有不少是本地西人或歐洲西人,他們的數學能力,絕不在我之下,跟他們相比,我能應聘成功,可能真的只是還算會考試,和長了一張「數學很好的華人臉」。

跟同事聊天的時候,他們就說到自己是真的喜歡數學,才願意去深入地學,用心去學。大學裡的數學專業,是他們自己選的,他們將來也打算在數學領域做出成績。而對比我自己,我是從小被父母逼著學奧數,高中按父母的意思選了理科,大學在父母的說服教育下選了工科。學的時間長了,也從裡面找到了些許的成就感,我好像還真的喜歡數學了。

從我了解到的情況,還真是這樣。一個加拿大人如果喜歡數學,就會主動去學習,去結合自己對數學的興趣規劃將來的學業和職業。而如果不喜歡數學,那對自己的數學水平,也就滿足於會按計算器就行了。他們並不需要像我們在中國接受的中學教育那樣,每個人對數學都學到超出日常生活所需的難度。

櫻樂兮,一個倔強的老少女。心不靈手不巧,沒有廚藝家務糟糕。最大特點,好讀書,不求甚解。全日制學生21年,國內IT女民工。時時感恩平淡時光中的各種小確幸,常常驚喜於「我遇見誰會有怎樣的對白」。異國他鄉,願以文字,給予慰藉,給他人,也給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溫哥華 的精彩文章:

俄勒崗州Astoria-Megler Bridge橋下兩百年華工血淚史
溫哥華那些30+大齡女留學生,哪裡來的勇氣?

TAG:這才是溫哥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