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日「破五」!這些典故要講給孩子聽!

明日「破五」!這些典故要講給孩子聽!

高密人都關注了這個新聞大號

喜迎新春

喜居寶地千年旺

福照家門萬事興

鴻運滾滾來

GOOD LUCKY 2018

GIF

中國傳統年俗,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有一種叫做「趕五窮(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的風俗。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除夕以前的狀態。

GIF

宋朝蔡京富有,民間傳說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於正月初五,所以民間把他當作財神來祭祀。後蔡京被貶,民間另換財神,當時宋朝的國姓為趙,玄字為「嵐」字的一個組成部分,便給財神起了一個趙玄壇的名字加以敬拜。

民俗專家介紹:舊時,正月初五是一個具有多重習俗含義的重要日子,但其宗旨均意在「破除」。

其一,此日為「送窮土」日,人們要將「窮娘娘」掃地出門。

其二,為禁忌解除日,因傳統概念的過年是單指正月初一至初五,故之前一些過年的禁忌至此可以消除或有所放鬆,如不能做新飯、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婦女不能動針線、不能打掃衛生、不能打碎東西等。

其三,俗稱「潑污」,即從大年除夕夜開始存留的污水、垃圾可以全部倒掉清除。

關於財神,民間有諸多傳說:

GIF

正月初五,各商店開市,一大早就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迎接財神。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財神"。信奉關帝聖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為關公供上牲醴,鳴放爆竹,燒金紙膜拜,求關聖帝君保佑一年財運亨通。

GIF

據說,財神爺是有錢人家供奉的,沒錢的人供奉是不會顯靈的。民間流傳有"財神菩薩休妻"的故事:從前,財神廟財神身邊總有一位端莊美麗的財神娘娘陪伴。後來這位善良的女菩薩突然不知去向,原來她被財神爺給休掉了。財神爺為什麼要休妻呢?這要從一個乞丐說起。有個討飯的叫化子窮得無路可走,討飯路過一座古廟。進廟後,他什麼菩薩都不拜,單摸到財神爺像前,倒頭便拜,口裡祈求財神爺賜財。趙公元帥見是一個叫化子,心想連香燭都舍了得點,還來求財?天下那麼多窮叫化子,我能接濟得過來嗎?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認為財神總會救濟窮人的,富人不愁吃穿,求財何用?便不住地拜。這時,財神娘娘動了惻隱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財神夫君,勸他發善心給這叫化子一點施捨。可財神爺不理睬,打了兩個哈欠又閉上了眼睛。雖然是財神娘娘,可財權在夫君手上,夫君不點頭,怎麼好將錢賜給叫化子呢?娘娘無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環,扔給了叫化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龕上擲下一物,一見是一副金耳環,知道是財神所賜,急忙磕頭,連呼"叩謝財神菩薩"。財神爺睜眼一看,發覺娘娘竟將自己當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給了窮叫化子,氣得大發雷霆,將財神娘娘趕下了佛龕。自此以後,數百年來就再也沒有一個窮人是拜了財神而發財的。

GIF

民間還傳說,財神即為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清代顧祿《清嘉錄》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時東西南北中耳。"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行神。

GIF

「財神」何許人也?根據《封神榜》所載,財神姓趙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羅浮洞修道,因助紂攻打武王,死後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並統領「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個部下,他們的職責都與財有關。道教供奉的財神,也是趙公明。根據道教傳說,趙公明本為終南山人,自秦時就隱居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後,玉皇大帝封他為「正一玄壇元帥」,簡稱「趙玄壇」。舊時財神廟和各家各戶所供的財神,其尊容頗凶,烏面濃須,怒睜圓眼,頭戴鐵冠,一手執鋼鞭,一手捧元寶,身下還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壇」之稱。傳說這位趙公元帥職掌除瘟翦虐,驅病禳災。凡有冤抑難伸,他會主持公道;人們買賣求財,他可以使之獲利。他原先的職分並不是專職的財神,但能使人獲利,別無他人可以代替,民間便把他看作財神了。過去,財神還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不同人家各有所司。崇文的人家供奉文財神,尚武的人家供奉武財神。文武之道雖不同,卻都各有財可發。

GIF

【聲明】來源中國傳統教育,轉載請註明出處!

高密新聞網官方第1158期 本期責編:付蘭玉

濰坊日報社高密分社主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密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高密剪紙有多牛?看看她就知道了!
遊子鄉情 歲月……

TAG:高密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