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桐鄉人:大年初五迎(接)財神,各路財神都來了!接到就能助你發財!

@桐鄉人:大年初五迎(接)財神,各路財神都來了!接到就能助你發財!

原標題:@桐鄉人:大年初五迎(接)財神,各路財神都來了!接到就能助你發財!


民間傳說


正月初五


是財神菩薩的生日。


因此,

這一天


是桐鄉人


迎財神(或稱接財神)


的好日子,


特別是普通百姓、經商人家


年事活動中的一出重頭戲。



此外,


正月初五「迎財神」


也是漢族民間廣泛流行的一種習俗,

反映了人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


送走舊日貧窮困苦,


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據民俗專家介紹,迎財神之俗盛行於明清和民國時期,至今仍流傳不息。財神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文財神一般指比干,武財神大多為趙公明和關羽。有的商家,常年供奉的是武財神趙公明,以使自己在商業競爭中「宜利和合」而取勝;有的商家,供奉的是紅臉關公,關羽以「義」著稱,商家取其「以義為利」,即以「義」達到贏「利」的目的。還有的商家乾脆將三人一起供奉。此外,還有東、南、西、北、中等五路財神的說法。


俗話說得好:


「正月初五請財神,


財源滾滾進門來。


正月初五上炷香,


一年四季財源廣。」

按照舊俗,桐鄉的商家、店家一般在年初一到年初四歇業,正月初五當天選擇開市。選在財神菩薩這一天開市, 一大早店主就在店門口金鑼爆竹、牲醴畢陳,迎接財神,據說這樣做會讓店裡招財進寶、生意興隆。


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財神」。信奉關帝聖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為關公供上牲醴,鳴放爆竹,燒金紙膜拜,求關聖帝君保佑一年財運亨通。



接財神


關於「接財神」的儀式,南方人的習俗普遍大同小異。要請的五路財神,指東、南、西、北、中五路,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專家解釋說,「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三十以前的狀態。


如何接財神是有講究的?在正月初四夜裡11點後(即正月初五子時),人們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富大貴。



假如家裡有供財神位,大年初四主人家要把財神位搞乾淨,準備好燭、供品與接財神賜福賜祿疏文,重視的人家對疏文可不馬虎,盡量使用開光的正規迎財神疏文。在開門迎財神的同時,打開家裡的燈(因為財神不入暗堂),於神案前虔誠供奉財神並朗讀文疏(慢慢念、一字一頓),文疏讀畢,將文疏連同紙錢焚化於香爐內(決不可焚化在地面),可以帶來一年好財運。


??假如你家裡沒有供財神位,而主人家有條件到寺廟、道觀去,那麼他們會盡量的在年初四的晚上去,到晚上11點後開始燒香。燒香的時候,不忘使用迎財神疏文。在燒完香後的時候,要盡量抓緊時間回家,財神賜給你的財運,是要帶回家來的,不要到別的地方去。

??假如家裡有供財神位,又沒有辦法到寺廟去,那麼在家裡也一樣可以迎財神,待到了時間把家裡大門打開,把家裡的燈打開,準備香燭、供品與接財神賜福賜祿疏文,在大門口面向當年的財神位,供奉財神並朗讀文疏,還要焚化文疏、紙錢,一樣可以迎接財神,保佑一年好財運。



傳統上,桐鄉商家、百姓接財神的儀式也多於初四晚舉行,採用兩隻或三隻八仙桌拼接在一起,第一張正桌前面圍以錦幛,兩邊掛滿一串串金色紙糊元寶——五路元寶。用它祭祀財神,據說可以向財神借點財氣。


祭桌上供的是12或24圍簽(盞碟)乾果、糕點及豬頭三牲,無一不和除夕請年菩薩一樣隆重,而且還另新增一樣供品;一條眼睛上貼著紅紙的鮮活鯉魚,用大紅絲線穿起它的背鰭吊在竹竿梢頭,懸在供桌的上面,寓」鯉魚跳龍門「。這條鯉魚等到祭祀儀式結束,主人家馬上把它放生進河塘里。



當祭桌上大紅蠟燭高高燃起的時候,主人手提燈籠,恭恭敬敬捧著紅漆的托盤,盤中一個小香爐,燃著三炷清香,上財神堂去請五路財神來家了。


各家各戶請回的一張簇新的財神紙馬,一到家門口,家人就馬上燃放起鞭炮,然後恭恭敬敬地把紙馬供放在正桌上。


初五凌晨,家家爭先恐後搶著打開大門,這時大街小巷鞭炮聲大作;迎接巡行在天空的財神到自己家來。如今由於城區主要區域禁放煙花爆竹,民俗專家建議市民採用電子鞭炮、電子蠟燭等代替,這樣原先的傳統儀式將得以保留。


送「窮」


另外,正月初五在接財神的同時,也要「送窮」,這同樣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在初五打掃衛生,從每間房屋裡把垃圾掃出門外,還要用紙造婦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放鞭炮。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


吃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肴。除了年夜飯要吃餃子,「破五」也要吃餃子。有一種說法是,餃子象徵著「元寶」,吃餃子象徵著財源廣進。


另外,包餃子也稱「捏小人嘴」,因為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據說,這樣可以規避周圍讒言。有些地方的餃子里還要包上硬幣、蜜棗、紅糖等,寓意發財、好運早來、甜蜜和美。



我們江南一代的百姓還有在這天講究吃財神糕、下麵條。因為麵條長得像古時候串錢的繩子,下麵條寓意給家裡添「錢串子」,財源滾滾來。


在桐鄉,過去每當大年初二,天還沒亮,水夫就擔著水,一邊喊著「送財(柴)水嘍」,一邊挨家挨戶地狠砸老主顧的門,好似官府來拿人。水夫一進門就放下水桶,連聲拜年,再送上一小把系著紅繩的柴火棍,或是葦子或是麻稈,號稱大金條,這是取「財」的諧音。通了自來水之後,水夫這個職業就消失了,「送財水」的習俗以「接財水」的形式保留了下來。


在鳳鳴寺、福嚴寺等知名寺廟,拜財神的法事都會在大年初四夜裡11點以後如期舉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嘉興日報桐鄉新聞 的精彩文章:

桐鄉春節長假天氣公告發布:「陰雨切換」模式正式開啟,更可怕的是……

TAG:嘉興日報桐鄉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