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滅亡後,朝鮮為何始終不肯接受滿清?

明朝滅亡後,朝鮮為何始終不肯接受滿清?

朝鮮人為何始終不肯接受滿清

轉自微信公眾號「歷史D學堂」(lishi1600)

歷史堂團隊作品文:埃爾文

朝鮮,從明初開始就一直是明朝的屬國,200多年來,朝鮮一直對天朝上國敬佩不已,一切無不以上國為標準。萬曆朝鮮戰爭後,朝鮮更是專設大報壇以報答明朝的救命之恩。後金崛起後,朝鮮也一直積極協助明朝鎮壓叛亂,薩爾滸之戰中,朝鮮軍隊出兵一萬協助明軍,其中多為攜帶火器的精銳部隊。明朝喪失遼東後,朝鮮依然不斷騷擾滿清邊境,讓皇太極首尾不能相顧,十分被動。

因為朝鮮的鏖戰,皇太極不得不入軍朝鮮,雖然朝鮮人拚死抵抗,但無奈實力差距太大,不到一個月,朝鮮就領土盡失,一敗塗地。朝鮮王也被迫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大禮,承認滿清為宗主國。

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_圖

雖然朝鮮被迫稱臣,但仍幻想有朝一日大明能反敗為勝,但遺憾的是,明朝最終還是被清朝取代了,朝鮮今後,只能臣服於清朝。雖然明朝已經死透了,但是朝鮮依然沒有忘記對明朝的懷念和對清朝的憎恨,只不過這種情感從表面轉移到了地下。在看不見的暗處,朝鮮人依然採用崇禎年號,並無不表露出對清朝「蠻夷」的鄙視。那麼,為啥對明朝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朝鮮,偏偏就不能接受滿清呢?

一、歷史上有頻遭女真入侵,有著世仇

朝鮮人如此厭惡滿清的第一個原因,就是歷史恩怨。在歷史上,女真人作為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的漁獵民族,物資匱乏,因此他們會定期掠奪周圍較為富裕的鄰國。在明朝初年,由於宗主國大明十分強盛,女真部落尚不敢肆意妄為,只能進行和平的商貿往來。因此,朝鮮憑藉他更為豐裕的物產一直在朝鮮女真的貿易中佔據主動,女真部落甚至通過進獻土地的方式來換取朝鮮王的恩賜。那時雖然偶有女真部落襲擾朝鮮邊境,但都是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

但好景不長,到了萬曆年間,明朝國力日漸衰弱,而女真部落在努爾哈赤的領導下日漸壯大,女真人再也不用顧忌朝鮮的感受,因而時常侵犯朝鮮邊境,掠奪財物百姓。由於朝鮮武力孱弱,所以常常無從抵擋,只能任由宰割。

李舜臣(1545年-1598年)_圖

這一時期,女真與朝鮮的衝突不斷,朝鮮著名的水軍名將李舜臣就曾在北部邊境抵擋女真,但由於其沒有陸戰天賦,並沒有什麼過人的表現。在萬曆朝鮮戰爭中,努爾哈赤曾主動請纓,請求入朝與倭寇作戰,卻遭到朝鮮方面斷然拒絕。

當時朝鮮的政治家柳成龍認為相比於倭奴,建奴(明朝、朝鮮對女真的蔑稱)還要兇惡百倍,讓建奴入朝,無異於引狼入室。足見朝鮮對於女真的忌憚。

由於歷史上就恩怨頗多,所以朝鮮在明朝與後金的戰爭中,始終堅定的站在明朝一邊,並派出援軍參加了薩爾滸之戰。皇太極上位後,專門派出使者前往朝鮮,希望朝鮮歸順大清,但是朝鮮人卻完全不買賬。史料記載:朝鮮群臣當時紛紛慷慨陳詞「使彼虜得知我國之所秉守,不可以干紀亂常之事有所犯焉。則雖以國斃,可以有辭於天下後世也」。而朝鮮民眾也「觀者塞路,頑童或擲瓦礫以辱之」。而在皇太極的稱帝大典上,朝鮮使節更是拒絕下跪,讓皇太極丟盡了臉面。

《南漢山城》劇照,朝鮮與滿清間的對抗_圖

由於朝鮮一系列的無禮行為,皇太極於1636年率12萬大軍入軍朝鮮,僅僅一個月,朝鮮就全境陷落,朝鮮君臣「上下惶惶,罔知所為,都城士大夫,扶老攜幼,哭聲載路」。由於實力相差懸殊,朝鮮王不得不親自到皇太極面前行三跪九叩大禮,並哀求皇太極:「如念蒙丁卯誓天之約,恤小邦生靈之命,容令小邦改圖自新,則小邦之洗心從事,自今始矣。必欲窮兵,小邦理窮勢極,以死自期而已」這段的意思是希望皇太極能憐憫一下朝鮮的黎民百姓,自己今後一定會洗心革面,再也不與大清為敵。

《南漢山城》劇照 ,朝鮮王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大禮_圖

最後,皇太極答應議和,朝鮮從而成了清朝的附屬國,放棄了對明朝的效忠。儘管朝鮮已經臣服,但作為懲罰,皇太極依然將50萬朝鮮人賣做奴隸帶回遼東,以震懾朝鮮君臣。丙子胡亂,也因而被朝鮮視為最大的國恥。

二、受儒家華夷觀的影響,認為清朝剃髮不正統

朝鮮厭惡清朝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受傳統儒家華夷觀的影響。在中國傳統的儒家學說中,將中原接受教化的人稱為華,而將四周的不同民族籠統的稱之為夷,在中國古代,華和夷一直被用來區分文明與野蠻,《唐律明例疏議釋義》有言「中華者,中國也,親被正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儀,故謂之中華」。可見,在傳統儒家思想中,夷並非永遠是夷,夷是可以通過接受教化而變成華的。

唐律疏議_圖

中國傳統的華夷之辨,嚴格來講是一種文化上的區分。一旦周邊的少數民族原意接受中華文化,願意接受儒家思想和漢家衣冠,那麼他們就不再是野蠻人,而是和中原漢族一樣的文明人。

因此,按照傳統的華夷觀,力行漢化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雖然是鮮卑血統,但由於他自願接受中華文化和漢家衣冠,所以他也是不折不扣的華,和漢族君王一樣具有合法性。那麼,清朝是否符合這個概念呢?

在朝鮮人看來,只能是部分符合,清朝雖然恢復了科舉制,任用漢人為官,皇帝也接受了儒家思想,但是在衣冠上,卻依然穿著滿人衣冠。不但如此,清朝還強令所有漢人剃髮易服,讓漢人男子改留自己的金錢鼠尾,這一點在朝鮮看來是斷斷不能忍受的。

清朝中前期的髮型_圖

在《唐律明例疏議釋義》中明確規定了服飾也是判斷華夷的重要標準,少了服飾這條,在十分信奉儒家的朝鮮人看來,就是不正統不文明的表現。是完全無法忍受的。當朝鮮人看到清朝全民剃髮後,無不哀嘆:「雖功德侔殷、周,富強邁秦漢,自生民以來未有薙髮之天子也……一薙髮則胡虜也,胡虜則犬羊也。吾於犬羊也,何觀焉」。在這段話中,朝鮮人認為清朝皇帝剃髮則與蠻夷毫無異同,而蠻夷相當於犬羊,清朝皇帝,與犬羊無異,不配稱為中國正統。

三、嘲笑漢人剃髮,懷念明朝故國

除了嘲笑清朝皇帝,朝鮮還對剃髮的漢族官員和百姓蔑視不已。

成書於18世紀上半葉的《燕行錄》,是朝鮮關於使節出訪清朝詳細記錄的史書,裡面就記載了一段朝鮮使節和漢族官員的對話。

重整後的《燕行錄全編》_圖

在與清朝漢族官員的言談中,朝鮮人無不顯現出對剃髮易服的厭惡,當時朝鮮使節訪問漢族官員,「問:『撻子剃送,你們亦剃送,有何分別中國、夷狄?』答:『雖我們剃頭,有禮,撻子剃頭,無禮。』這段話中,朝鮮人問漢族官員你們剃了頭與韃子有什麼區別,漢族官員說他雖然剃頭,但仍懂得禮節。而在另一個場景中,朝鮮人又問漢族官員:「清初,削人發,人皆順從,而今則樂為耶」。朝鮮使節對於如今漢族順服剃髮大為不解。漢族官員答道:其時,仍其削髮人多自死,或囚或打,打一年之後,人皆削髮,而今已成習,或樂或痛。這段的意思是滿清統治者一直殺害不肯剃髮的人,一年之後,人們終於屈服,都剃了發,現在,有的人已經順服,有的則仍懷念以前。

對於滿清強迫漢人剃髮易服,朝鮮人評價:「最可危者,侵虐漢人,罔有紀極,皆有曷喪之嘆」。可見在朝鮮人心中,滿清與桀紂無異,朝鮮人認為滿清的統治必不長久,很快就會被推翻。

《朝鮮實錄》_圖

由於對滿清的厭惡,朝鮮雖然表面上採用清朝年號,但暗中依然採用崇禎年號,並偷偷祭奠明朝。而朝鮮人也一直為自己完整繼承了明朝的制度和服飾而感到自豪,因此,朝鮮自己和當時的漢族官員都將朝鮮稱為小中華,以讚歎其完整繼承了明朝的風俗。朝鮮人的史書《朝鮮實錄》稱:吾東方自箕子以來,教化大行,男有烈士之風,女有貞正之俗,史稱小中華。直接將自己列為了中華文明的繼承人,是中華文明的正統後裔。以此標榜自己的正統和文明。

如今,韓國依然標榜自己是中華文明的繼承人,這種對於繼承中華正統的自豪和對滿清王朝的鄙視,構成了韓國民族主義的核心思想。作為中華文明真正的後代,我們絕不能讓他們剽竊掉本屬於我們祖先的成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皇太極 的精彩文章:

皇太極一共有多少妃子?多少兒女?不知道就看看吧!
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多爾袞你能做到么

TAG:皇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