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決定做個純粹的人

2018,決定做個純粹的人

某隻小船的作品,技法還有待提高,我的眼睛本來是很亮的

01

2016年有小船向我推薦了一位女作者的公眾號。這位女作者是教師出生,她將自己辭職的經歷和辭職信放在了公眾號,文筆挺好,言辭也有溫度。她在文章下面說原創不易,許多人都支持她、讚賞她。

現在是2018年,她的公眾號已經做得挺大,賺了不少錢。不過前段時間有知名作者揭露她瘋狂洗稿, 洗到圈裡人盡皆知。網上還有人發出朋友圈截圖,她在朋友圈裡說:要記住兩句話,得屌絲者得天下,與其教育傻逼,不如賺傻逼點錢。

這裡的屌絲和傻逼,便是曾經支持她的讀者。現在點開她最新一篇原創推文,閱讀量估計有幾十萬,讚賞數卻寥寥無幾,人們已經不再讚賞她了。

小船問我:新的一年你對公眾號有什麼決定呢?

我的決定是:如果哪天我不再被讚賞了,我就離開這裡,不被讚賞必然是因為我失去了初來時的少年之心,如果真有那時候,就自己滾蛋吧。

02

去年有一篇非常火爆的圖文,名字好像是什麼偷偷愛著你。這篇圖文給某個公眾號增加了幾十萬粉絲,公眾號老闆當即給圖文編輯獎勵了十萬塊。之後這位編輯接受各種圈內媒體採訪,和大家分享製作熱文的心得。

接下來許多大號小號又開始洗稿模仿,有的沒成功,發出去沒漲粉,有的成功了,人們為之熱淚盈眶地感動與轉發。我一點也不感動,製造感動已經成為一門手藝,我覺得這挺可悲。

有天在朋友圈裡看到小船發截圖,截圖上是某個公眾大號回復了他的留言,能得到人氣作者的回復讓他驚喜萬分,他認真仔細地修整圖片,在上面配上可愛的表情,然後發到朋友圈向大家表達自己的喜悅。

我又覺得可悲,我知道那個號是團隊運營,有的人負責找熱點,有的人負責寫文章,有的人負責改文章,有的人負責談廣告,還有的人負責運營留言,給留言以「溫暖的回復,好讓他下次再進來」。

昨天朋友問我公眾號運營得怎麼樣了,我說沒運營公眾號,運營感情是可悲的,我是個人,人要正常地表達真實愛恨。

03

淺淺前段時間留言說發現心理知識很重要,希望我在這裡多和大家分享心理知識。此後我想寫一篇關於個人成長和精神疾病的心理文章,構思了幾次也沒成文。心理學現在太泛濫、到處都是過度解讀的文章,我不想摻和其中。

心理行業從業者會說「你要成長就得利用心理學探索自我認識自我」,我不同意這樣的觀點,心理學不是成長的必需品,一個不了解心理學的人仍然能培養起健全人格、仍然可以生活得快樂。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最好將心理學當作數學看待,知道1+1=2,2x5=10,了解基本規則,買東西會算賬就足夠了。有的小船看到這裡會想,我覺得自己不普通,我覺得自己有問題,所以我要去探索自我。我告訴你呀,探索自我認識自我這回事從前叫「悟」,我們不能強行領悟,時機到了才會有領悟,急不得。先知道1+1=2就可以了,如果你一定要弄明白為什麼1+1=2,相信我,這會使你痛苦。

我可以和你說心理防禦機制,但你把十六種防禦機制背下來又有什麼用呢?我還可以向你解釋為什麼不要相信那些「潛意識」的解讀、精神分析不可信;另外在我看來Aaron Beck的CBT就和我們腦袋裡的多巴胺一樣棒;一些歷史故事也可以講,比如1952年艾森克回顧了涉及8053例心理治療患者的24個研究報告,發現了一個結果:心理治療越多,治癒率越低。

可這些我都不太願意和你講,因為不管你是想自愈、想成長、或者想將來比我厲害,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看多少心理學書籍知道多少心理知識,而是用心生活,比如難過時知道去曬太陽聽歌、開心時主動與人分享快樂、從戀人肌膚的觸感到社會的良序公義、從低迷壓抑的失敗到山澗飛舞的螢火,都竟可能多地去感受。當你內心世界豐富了,再去探索內心,否則一片不毛之地,能探索出什麼呢?

04

最近的留言里看到好些加油,在新的一年裡對我、對這個公眾號有期待。謝謝,可是抱歉啊,我今年寫的東西大概和去年一樣普通平白,另外今年也沒有什麼關於成功的目標,那天我想,今年做什麼呢?

認真想了想,決定做個純粹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藥 的精彩文章:

TAG:麻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