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回鄉有感之山東小鎮:答題快手拼多多一個不落,「雙面」山東真不像電視台那麼土

回鄉有感之山東小鎮:答題快手拼多多一個不落,「雙面」山東真不像電視台那麼土

品途解讀:在「禮儀之邦」與「土low封閉」的兩極評價之間,山東的小鎮兀自在現代化的大潮中奏著屬於自己的節奏。

作者/董潔

都說山東是「孔孟之鄉,禮儀之邦」,可你隨便在知乎上搜搜「山東」二字,跳出來的都是諸如「山東人是真的土嘛?」、「山東電視台是否拉低了山東人的整體形象?」之類的讓人摸頭的「深度燒腦」問題。

作為一個在山東土生土長的三四線小鎮的青年,對於這些評價,自己覺得既好笑又無可奈何,因為事實是「確實土,當然也沒有土的掉渣」,至於這裡面的歷史原因我們就不分析了。

也有人說山東是「互聯網公司的荒漠」,因為你可以叫的上名字的甚至聽過的互聯網公司幾乎沒有一個是誕生或者成長在山東的。好吧,可能前不久剛上市的奢侈品電商平台——寺庫算一個,但也僅僅是在濟南誕生的,現在寺庫早已把總部遷到了北京,真是心涼涼。

那麼真實的山東是什麼樣子的?互聯網在這裡真的是「一片荒漠」嗎?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三四線青年回鄉記」,為你展現一個真實的山東三四線城市小鎮的樣子!

「快手」和「頭條」文化同樣盛行

上面提到的這個小鎮名叫——海陽,是煙台市下屬的一個縣級市,瀕臨黃海,典型的沿海小鎮,70萬左右的人口數量與卡達整個國家大致相當,支柱產業是毛衫紡織業,走在濱海大道上,你可以看到道路兩旁幾乎全是整齊排列的制衣企業,因此海陽也被很多人稱之為「騎在毛衫上的城市」。

雖然嚴重依靠第二產業,但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瀕臨黃海),整個海陽的經濟的發展還是不錯的,相比較很多內陸城市也更為開放,互聯網在這裡雖然比不上大城市的濃厚氛圍,但也擁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

作為互聯網「上山下鄉」最成功的兩大互聯網企業,「今日頭條」和「快手」在這裡同樣擁有著極為廣泛的覆蓋度和高使用頻率。除了幾乎每個村落的大片牆壁都粉刷的巨大廣告標語,在這裡幾乎每個90後甚至00後,手機里必然裝著這兩大APP。

「自己並不覺得low,上面的能人不少,看了很受啟發」,筆者的一位發小於偉在談起自己對於快手的感覺時如是說,作為一個郵政國際物流的工作人員,於偉在工作閑暇之時多是靠快手來打發時間,「幾乎每天花在上面的時間有1-2個小時。」

除了日常的瀏覽,於偉還擁有著兩個快手號,對於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很多時候他都會用快手記錄下來。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今日頭條身上,依靠「百萬英雄」今日頭條拉來了眾多用戶,而這其中絕大部分來自於三四線城市,同屬於今日頭條旗下的西瓜視頻和抖音短視頻在這裡同樣盛行,在筆者的8-9個小夥伴(幾乎全部生活在海陽)里,幾乎每個人手機都裝著這幾個應用。

與「快手」和「今日頭條」套路一樣,「拼多多」的崛起也同樣廣泛依賴於三四線城市。但不同的是,拼多多深深圈住了廣大三四線城市中年婦女的心。以筆者的媽媽為例,在其每天所發的7-8條朋友圈裡,幾乎有一半以上是關於拼多多的分享鏈接(嗯,其他一半你們應該知道是什麼了),而且在老媽的帶領下,七大姑八大姨都開始玩拼多多,當他們齊上陣的時候,你的朋友圈真是可想而知了(很想知道自己為什麼沒有屏蔽他們)。

說實話,在這之前雖然淘寶盛行了這麼多年,都沒見老媽們這麼迷戀過,但是拼多多的出現真是徹底打破了這一局面,現在我爸看我媽的眼神都變了,只要我媽不理他,他的反應一定是「又在跟你妹妹玩拼多多吧」,你看,這是多麼可怕!

當然我們上面說的只是一些現象,對於互聯網的理解在這裡遠沒有大城市那麼深,對於這些下載在手機里的應用,他們根本不知道他們有多少用戶,他們每年賺多少錢,什麼時間上市,CEO是誰,在他們看來,這僅僅是其豐富生活的一種手段。

「趕潮流」與「守舊」並行

雖然在追趕互聯網潮流的路上,筆者家鄉的這些三四線青年乃至中年婦女一直沒有停歇,但是在另一面,這個沿海小鎮卻依然保持著自己「守舊」的一面,最典型的就是「批發市場」和「集市」。作為在農村春節最熱鬧,也最有年味的場所,筆者趁這個假期都去親身體驗了一下。

在很多大的城市動批市場都因為各種原因選擇關閉的時候,海陽的批發市場卻活得十分「堅挺」。如果沒記錯的話,筆者家鄉的這個批發市場存在了至少有20年了,在這裡你幾乎可以找到所有你需要的商品,鍋碗瓢盆,春聯燈籠,家用電器等應有盡有。

「春節期間,一副燈籠的價格是35元」,平日里賣一些家用裝飾品的丁大爺告訴筆者,「現在生意好的很,放在平日里35元的燈籠絕對賣不出去的,但現在幾乎是天天空,供不應求」,據了解,丁大爺在海陽批發市場已經賣了23年的貨了,幾乎每年春節都是丁大爺這群商戶最賺錢的時候。

「所有這些商品都是從即墨批發市場(膠東地區乃至全國最大的批發市場之一,是很多周圍批發市場的貨源地)直接披髮過來的」,丁大爺隔壁負責賣照明燈的張大爺說,「平日里毛利大致都在4-5成左右,春節期間可能得有6成甚至7成」,據張大爺介紹,在春節期間他一天的凈收入就差不多有1000元。

與批發市場遙相呼應的是更加充滿年味的「集市」。在筆者生活的家鄉,一周7天,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的集市,雖然賣的東西的品類大同小異,但是「圖的就是一熱鬧,鄰里鄉親交流感情特別適合」,在談到集市在自己心中的感覺時,在楊家坡大集市上買年貨的張大媽如是說。

張大媽今年62歲,逛集市可以說是從小逛到老,這次來她是想買點芹菜和木耳,用著過年等兒子回家做團圓飯用,「前幾年,在集市上還有各種叫賣聲,現在聽到的越來越少了」,對於現在集市的變化,張大媽感觸頗深,「而且現在很少有年輕人來逛集市啦,全是跟我年紀差不多的老年人。」

如果以後集市被取消了怎麼辦?對於這個問題,張大媽表示自己沒有想過,「打心底里肯定不希望取消啊,我們這些老年人不像你們會去大超市買東西,還是集市來的親切。」

的確,作為一種文化的產物,無論是批發市場還是集市,對於筆者家鄉的很多中年人和老年人來說都有著有特殊的情結,無論時間怎麼變化,關於這份記憶,這份情結卻永遠也變不了。

【轉載須知】

1.文章為品途商業評論原創作品,歡迎轉載。

2.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註明「文章轉自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作者標註原文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多元探索正在進行,入境游該如何實現商業想像?
都說區塊鏈顛覆未來,區塊鏈究竟能改變什麼?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