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度創投精選:2018年最值得關注的3大趨勢

印度創投精選:2018年最值得關注的3大趨勢

編者按:都說今天的印度就像5年前的中國一樣,是一片尚未開採的寶地。那麼,新的一年,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創投動向呢?本文編譯自Sid Talwar在Tech in Asia上發表的題為「VC picks: The 3 hottest trends for startups to watch in India in 2018」的文章。

這是我第4次為Tech in Asia寫預測類的文章了。坦白而言,作為一名印度居民、消費者和投資人,相較於過去幾年,我對新的一年更加充滿期待。許多初創企業都在努力將印度建設成為一個更為宜居、與國際接軌的國家,並且科技也最終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試圖將支離破碎的印度社會重新聚合在一起。

新的一年,我將高度關注以下3大趨勢。


2018年,一切與「健康」相關的產品都將大賣。

2015年,焙樂道公司(Puratos)旗下的《品·未來》雜誌(Taste Tomorrow)刊登了一篇關於「印度消費者飲食偏好預測」的文章,幾乎半數受訪者都希望,在未來10年內,食品能變得更加天然、充沛和新鮮。

今年初,市場研究諮詢公司英敏特(Mintel)展開了一項調查,接受調查的印度消費者當中,半數希望未來能夠擁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調查結果顯示,印度成為了第五大「天然」食品市場。

然而,更廣為人知的是,印度著名板球運動員維拉·克里(Virat Kohli)宣布不再擔任百事公司(Pepsi)的品牌大使——這不僅是一個出於道德層面的決定,更是在響應其粉絲群體秉承的價值和理念。

無須多言,保持健康已經是印度人心中的頭等大事。並且,你最好相信今年的話題將被「健康」二字所壟斷——我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飲食結構,以及鍛煉的頻率。

那麼,誰將從中牟利?

大量初創企業進軍食品產業,提供更加新鮮、有機和健康的替代品,包括新鮮果蔬、健康食品罐頭、冷榨果汁、即食便當,種類繁多,應有盡有。隨著這些公司找到價格點,採取多渠道的分銷系統,我認為這也只是時間長短問題,它們將給我們提供前所未有、豐富多樣的選擇。誰不想來一盒低脂的牛油果呢?

然而,這還只是個開始,因為汗流浹背不再是運動健身的全部。你可以去健身房打卡,也可以下載記錄軟體來輔助鍛煉;你可以在線上接受個性化的解決方案,也可以在線下報名私教課;你可以攝取蛋白粉,也可以服用維生素補劑。在這個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過去20年內聞所未聞的。

在運動健身行業的背後,有一整套零售的生態系統,提供瑜伽褲、動感單車、內容消費,一應俱全。期待這類產業成為2018年的領軍力量。

在印度,慢性病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它也是最好預防的疾病,許多初創公司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預防保健初創企業正在運用科技的力量,幫助人們戰勝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病。這類患者需要在脫離醫生監護的一段時間內,採取無創的方式,逐漸改善病症。在此期間,他們需要得到不斷的支持,這十分必要,又極度稀缺,科技公司致力於改變現狀。


氣候變化和人類對環境施加的影響飾我們共有的難題。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表示,問題無處不在:傳粉者數量減少,危及糧食安全;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加劇,降低人類生活質量;耕地短缺和土地退化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和生態多樣性。

這些擔憂和疑慮終於在過去幾年內逐漸得到了印度人的重視。有趣的是,印度文化所堅持的哲學和價值一直都強調一種永續的生活方式,然而我們卻與這種理念漸行漸遠。一切都變了。

相較於去年,我今年碰到的印度人明顯更加關注「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許多初創企業都將「地球」視為優先考慮的事物,並且他們在經營和營銷方面,都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從經營的角度來看,他們從無到有,逐步搭建起供應鏈,因此在源頭就能注入環保理念;從營銷的角度來看,時機恰到好處,因為相較於以往而言,消費者愈發注重環保。

我最近接觸到了一個服裝品牌,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可持續性,包括採購材料、製造產品和節約能耗;經營管理的每一個步驟,都要計算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使用了多少水資源,以及產生了多少二氧化碳和廢料。並且,最重要的是,他們生產的服裝無懈可擊。

假設其它條件均等,你會選擇哪一個品牌:有環保意識的,還是沒有的?


對零售業而言,2018年將成為突破性的一年。我們將見證更多品牌和創新的出現。作為消費者,我們將得到多種多樣、前所未有的產品選擇。

所有人都在談論這件事兒,每一個對2018年做出預測都包括「品牌」二字。原因很簡單:「印度不存在品牌」,或是「市場過於碎片化」,亦或是「機會太多了」。我當然同意這些說法,但這早已人盡皆知,絕非什麼驚天動地的大秘密。真正該給2018年畫上的問號是:「一個品牌該如何成功?」。

想要打造一個成功的品牌,我認為需要意識到以下兩點。

首先,要意識到,主掌品牌生死大權的劊子手其實是消費者。曾幾何時,哪個品牌擺在了我們的面前,我們就會不假思索地買它——無關質量、價格或用戶體驗。品牌也抓住了這一點:只要提高廣告預算,拓展分銷渠道,就能取得成功。

如今,由於社交網路的出現,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基於產品質量、價格公道和用戶體驗,進行選購。各大品牌當心了,我們不會再任憑你們胡作非為了!

其次,需要重視民族文化和消費者決策風格的關聯性。去年,我曾說過,「為印度而造」的產品才能取得成功。我錯了,應該是「為印度人而造」。

我們需要產品反映自己的情感訴求,也希望它們能夠提供一種全球化的生活方式。二者不是此消彼長的關係,當今大多數產品都忽視了這一點。現狀在改變,雖然緩慢,但無疑在改變。在印度,皇家恩菲爾德(Royal Enfield)過去3年的銷量,每年都能超過哈雷戴維森(Harley Davidson)。Raymond公司曾將一名衣裝革履、鑒賞羊毛的白人男性作為廣告牌的內容,現在則變為講述「印度土布的故事」。Patanjali(名同印度大聖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是印度發展最快的消費者品牌。

可以預見,未來勝出的品牌將秉承這些理念,消費者也能獲得質量更好的產品:物美價廉,量身定製,符合我們的審美情趣。

編譯組出品。

編輯:郝鵬程、王雅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體育青訓品牌「賓宇體育」獲近千萬元Pre-A輪融資,「校園足球」紅利才剛剛開始
認為年終總結只是形式?不如這樣將它落到實處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