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居士傳新編》41、傅大士:前世彌勒尊 雙林寺始祖

《居士傳新編》41、傅大士:前世彌勒尊 雙林寺始祖

居士傳新編(白話)

41

傅大士:前世彌勒尊 雙林寺始祖

隆宣法師 總監

釋永真彭殿清 撰集

南朝梁時的傅大士(公元497~569年),又名傅翕(翕音xī),東陽郡烏傷縣(今浙江義烏)人,禪宗著名尊宿,又稱善慧大士、雙林大士,是雙林寺始祖。雙林寺位於浙江義烏雲橫山,又叫松山。寺區有雙檮樹,故稱雙林寺,後稱寶林寺。後世把傅大士與唐代的龐蘊並稱為東土維摩,傅大士與達摩(菩提達摩,中國禪宗初祖)、寶志(梁代僧,世稱寶公、志公和尚)共稱梁代三大士。

據《續高僧傳》載:傅大士「體權應道(體性和方便法順應聖道),躡嗣(跟隨繼承)維摩,時或分身濟度為任,依止雙林,導化法俗。或金色表於胸臆,異香流於掌內,或見身長丈餘,臂過於膝,腳長二尺,指長六寸,兩目明亮,重瞳(眼睛裡有兩個瞳孔)外耀,色貌端峙有大人之相。」

齊建武四年傅大士生於義烏雙林鄉(今合作鄉稽亭里),父傅宣慈,母王氏。十六歲納劉妙光為妻,生二子普建、普成。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19年),大士二十三歲,和鄉里中人同在稽亭浦網魚,每得魚兒時,他又把魚網沉入水中,讓魚兒自由離去。同時禱祝說:「欲去者去,願止者止。」他想魚兒能游出的都游出去,留在網裡不出去的那是因果所致。他這樣捕魚,受到鄉里人的譏笑,認為他是愚人。有一天,來了一位僧人頭陀,是禪宗初祖達摩示現,自說從嵩山而來,叫嵩頭陀。嵩頭陀對他說:「往昔我和你在毗婆尸佛(過去莊嚴劫和現在賢劫中出現之七佛的第一尊佛)前發願渡生,現今兜率天宮還有我們的衣缽,什幺時候我們再一同回到兜率天去呢?」大士聽後,睜大眼睛,不知所對。嵩山陀繼續說:「汝試臨水觀影!」大士低頭見水中圓光寶蓋罩在頭上,頓悟前因,前世是彌勒,今生是居士。於是拋棄漁具,攜僧歸家,他笑著對嵩山陀說:「爐溝之所多鈍鐵,良醫之門多病人。」救度眾生,才是急事,何必只想佛國之樂呢!便問嵩山陀修道之地?僧人指著松山下雙檮樹一帶說:「此可棲也。」不久,傅大士來此結茅庵修行(後來的雙林寺就建在此庵附近)。傅大士同妻子劉妙光在此開墾土地,種植蔬果。或為人幫傭,晝出夜歸,晚上修行,如是苦行七年。一日,當宴坐之際,入於首楞嚴定(諸佛及十地菩薩所得之禪定),見釋迦牟尼如來、金粟如來、定光如來三佛自東方而來,復見金色光照在大士身上。

大同元年(公元535年),傅大士到達京都蔣山,第一次和梁武帝見面,住在同泰寺,遣使齎書贈梁武帝曰:「今條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善者,略以虛懷為本,不著為宗,亡相為因,涅槃為果;其中善,略以持身為本,治國為宗,天上人閑,果報安樂;其下善,略以護養眾生。」帝聞之延請大士住建業寺。乃居鍾山下定林寺。後徙鐘山定林寺,坐蔭高松,卧依盤石。天花甘露,四澈六甸,恆流於地。大家都說是神仙下界,從此京洛名僧,學徒雲聚,莫不提函負帙,問慧咨禪。大同五年(公元539年),傅大士第二次進京。這一次,傅大士在京師住了一年。傅大士常常「敷演句偈,闡揚經論」,所講不以文字為意,說法不過數句,但契合至真之理,使人揭開心眼之塵翳,洗去肺腸之垢濁,乃萬世稱頌、千古絕唱。如所著《心王銘》,其中表達的心性說是禪學的核心和源頭。說:「了本識心,識心見佛。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佛心,佛心念佛。欲得早成,戒心自律。凈律凈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無別佛。……慕道之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識佛,曉了識心。離心非佛,離佛非心。」大士還留下了許多偈頌廣泛流傳,錄其中二首,一云:「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從日常勞作中知事物動靜的相對性。二云:「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起坐真相隨,語默同居止。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說明心即是佛,離心非佛;知佛在我,不向外求之理。

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得到梁武帝的同意和支持,大士辭帝歸雙林故居,營造松山雙檮樹間之佛殿、九重磚塔,並於該地寫經律千餘卷,此即後來的雙林寺。寺周圍三十里,畫溪環山而過。

大同七年(公元541年),梁武帝派人將大士迎至京城,這是大士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進京。大士到後,武帝請他講《金剛經》。大士升座,把手上的戒尺在空中一揮,即下座。大士問武帝:「陛下懂否?」武帝說:「不懂。」大士說:「我講經已經結束。」再請講,大士拍板升座,唱四十九頌便去。又一次大士正在講經,武帝聖駕光臨,聽眾皆起身施禮,唯有大士端坐不動,身邊的人說:「聖駕到此,何不起身?」大士答道:「法地若動,一切不安。」唐宋以後禪宗宗風即始於此。

傅大士上殿朝見梁武帝,身穿袈裟,頭戴道冠,腳穿儒鞋。武帝見到這種打扮,不知是僧、是儒,還是道士?其實,傅大士以道冠、僧服、儒履表中國禪的法相,義為「儒行為基,道學為首,佛學為中心」,含容三教。宋代僧佛印禪師(法名了元,宋神宗贈號「佛印禪師」)詩讚云:「道冠儒履釋袈裟,和會三家作一家。忘卻兜率天上路,雙林痴坐待龍華。」

傅大士以經目繁多,人或不能遍閱,而創立轉輪藏。轉輪藏,將書架做成八角形的書棚,中心立軸,架經書,設機輪,使書棚得以旋轉,以方便查閱。現存轉輪藏,以蘇州南禪院千佛堂的轉輪經藏最為著名,唐白居易曾撰《蘇州南禪院千佛堂轉輪經藏石記》記其事。輪藏旁設置傅大士像,像兩側塑二童子,稱為笑佛,乃傅大士的兩個兒子。

大同十年(公元544年),傅大士把屋宇田地資生什物全部捐出來為寺院所有。沒有住的地方,就另搭了一屋立身,夫人妙光也自己建茅草屋棲息,過著清苦的生活。太建元年(公元569年)嵩頭陀在柯山靈岩寺入滅,葬於熊耳山。大士心知,乃集諸弟子說:「嵩公已還兜率,既然他走了,我也不久住世間。」於是作詩曰:「吾從兜率天來,為度眾生故,汝等慎護三業,當精勤六度,行懺悔法,免墮三塗!」說罷,盤坐而化,終年七十三。大士入滅,肉色不變,形相端潔。傅大士的著作《傅大士錄》收於《卍續藏》X69n1335,凡四卷(原為唐代樓穎編錄,宋代樓照刪其訛誤,刊定為四卷)。(居士傳七 五燈會元 續高僧傳 佛祖通載 據網路資料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心定慮 的精彩文章:

夢齋心語:如何做到理事相融
《人生哲理》人生需要「歸零」

TAG:靜心定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