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涯規劃,從五歲開始!

生涯規劃,從五歲開始!

昨天,我的老朋友、UBC的校友Peter,利用春節假期從中國回來。住在中國十多年的他是一位中國通,兒子今年順利進入普林斯頓大學。作為全球500強的亞洲大區的CEO,又身兼多個大學教授的他,與我說起即將要召開的「灰熊教育沙龍」,他頗有感受。

一、青少年培養的中加異同

Peter認為中國真是個神奇的國度,「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孩子還沒有出生,大到國家、小到年輕父母,就開始有計劃---計劃生育、計劃胎教。孩子一出生,就註定坐上開往大學的列車,不管孩子喜歡什麼、擅長什麼、適合不合適走學術的路,上大學是基本要求。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通往大學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千軍萬馬過高考這個獨木橋,決不能輸在起跑線!在這個過程中,補作文、學奧數、練英語,哪門薄弱補哪門,總之高考總分夠高才是硬道理,家長操心的是,如何找到比別人好的教學資源。做的是取長補短的活!我們好像計划了很久很多,其實都在軌道上,沒有左右為難的抉擇,沒有放棄的苦惱和堅持的可貴,只是按步就班地跟著往前走。

而在北美的教育體系下,教育資源豐富和多樣性,使得學生有無數條通往成功之路。在每個階段,學生都會面對不同的選擇,每一次抉擇,意味著你放棄了一些東西,同時往另一方向上又走得更遠;孩子的不同階段的選擇中,找到了自己喜歡的道路,做的是揚長避短的事。暫時沒有思路的,往往高中畢業就去做一年的肩包客,周遊、打工、甚至流浪,讓自己在接觸社會底層中,感受自己的生活選擇、興趣點、人生的目標。然後再選擇是否繼續深化理論或技能的培養。

二、大學生培養的中加區別

在中國大學裡,嚴格按照國務院學位辦,學科、專業委員會的要求。同一個專業的同學從一到四年級讀的書、上的課基本一樣。「班」的概念就相當於整齊劃一、標準化生產的產品線。選修課成為大學生豐富課外生活的內容。

而在北美大學裡,大學的前兩年是普及、通識教育,特別現在各大學紛紛成立的文理學院,就是讓大學生廣泛培養興趣的。到了第三年,他們開始選擇自己的專業。選修的學分其實是他們確定自己發展方向、專業、選擇職業生涯的關鍵課程。這就是為什麼在北美的大學裡,沒有同班同學的概念,只有同一門課的同學。特別大三大四,每個人的側重點不同,上的課就不一樣。因此中國來的學生,往往到了第三、四年就抓了瞎,不知道自己要學什麼,今後要做什麼。因此,選修課就選擇容易的。這樣四年畢業,特長、能力、興趣沒有得到培養。與志向明確的學生相比,就差了一大節。這也是「學分制」雙刃的地方。

三、北美階層固化與孩子必要的規劃

在中國小學、中學、大學,計劃無處不在,在政府、企事業、社會上各種計劃、規劃、設計單位、機構比比皆是。無論做什麼,必須報告、審查、審批,政府的婆婆把事管的嚴嚴實實,你自己不用操太多的心。在北美,很難找到計劃、規劃部們,有的是諮詢機構與各種各樣的事務所。你有事但自己沒有能力,比如語言、專業知識的限制,就找專業諮詢人士幫助你。比如家長來到北美,北美這種讓孩子野蠻生長的教育方式,兩眼摸黑,如果想讓孩子有明確的方向,更好地培養、發現孩子的特長、明確孩子的發展目標,就必須從小就有高品質的規劃和引導,從kindergarten (五歲)就有專業的規劃這裡提一句,這裡我們說的「計劃」往往有被動的成分,而「規劃」是主動的,是啟發孩子內在的動力,讓孩子學會審視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意願的來走,並且及時進行調整。像Peter的孩子小時候在埃德蒙頓長大,五歲就開始學中文。要知道十幾年前,在埃徳蒙頓只有一兩家開中餐館的中國人而已。但是身為大學教授的Peter和他的醫生太太就遠見卓識地看到了中國的高速發展,培養孩子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興趣。這個對東方文化有著深刻理解的金髮碧眼的小夥子毫無懸念地吸引了眾多美國藤校招生官員的關注。

相對中國、北美的階層相對固化,特別是美國私校、私立大學是為有錢的社會精英培養下一代的。家族傳承在美國教育體系里體現的淋漓盡致。要想進入美國的藤校,沒有從小規劃,培養孩子的特長、通過各種評價體系是不行的。特別是在以公立學校為主的加拿大學校里想爬藤,沒有專業的機構規劃就萬萬不行。而當今在溫哥華的不少教育機構,魚龍混雜,就是利用華人的這種培養孩子的心態,華人騙華人的情況屢見不鮮。主要表現在有的教育機構的規劃老師自己都沒有在北美上過大學,怎能為你孩子規劃;也有的機構自己配有培訓機構,規劃就是讓你上他們課,還有的教育機構,採取釣魚方式,讓你不斷地掏錢。

Peter稱讚灰熊研究院這次活動為義舉。建議我們研究院能過通過這次活動,組織有經驗、有情懷、在第一線工作的教授、招生官、家長們一道,為新來的華人家長們提供有含金量的、持續性的諮詢活動!也許說者無心,我聽者有意。希望有高度、有遠見的學者和家長一道,為了我們的華人社會的團結、為下一代的培養,奉獻自己的力量。

王光玉

灰熊研究院院長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林學院副院長、教授。

主要負責與亞洲地區大學的交流與合作。研究方向主要為:自然資源政策評價與可持續發展,林產品貿易、市場體系建設,國際碳市場與綠色碳匯管理與國際合作。科研領域包括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系統動力學、氣候變化在經營決策管理中的應用。先後出版專著4本,在國際SCI刊物發表近百篇文章, 其中包括多篇發表在世界頂尖科學期刊《科學》 雜誌上。

本次活動由於座位有限,僅限家長。

請提前報名,恕不接待臨時參加者。

沙龍時間:2018年2月25日 星期日,2:00P.M.-4:00P.M.

沙龍地點:UBC,FSC 1221,2424 Main Mall,Vancouv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rizzlyBearInstitute 的精彩文章:

TAG:GrizzlyBearInstitu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