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可怕」的應試教育!該取消了嗎?

「可怕」的應試教育!該取消了嗎?

某學者查閱分析了數十年來一百多位高考狀元的職業發展狀況,發現他們基本上都沒有在自己的工作領域成為領軍人物。不少人據此認為應試教育培養出的狀元,難有建樹。甚至有部分人對這些曾經「炎手可熱」的高考狀元冷嘲熱諷,以表現出自己對應試教育的極端不滿。

高考狀元職業發展並不差,教授,專家居多

從這位學者對一百多位高考狀元職業發展分析數據中看,基本上高考狀元們都有比較體面的工作,其中教授、專家、高學歷科研人員、公務員(級別不低)居多,還有一部分人創辦了企業。雖然他們沒有成為領域內領軍人物,但多數是領域內權威人物。再來看看這些人的工作單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先交通大學、武漢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試問,高考狀元在這樣的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丟臉嗎?

所以,高考狀元的工作單位、工作環境和工資待遇其實並不差,就算他們不是領頭人物,至少也算社會精英人士。

應試教育培養不出人才?

「只注重應試能力的培養」、「學生都變成了『書獃子』,生活能力、心理素質下降」,「應試教育培養不出高端人才」。不少人給應試教育冠上很多「罪名」,有些人直接把應試教育類比為古代的科舉制,大加批判。

客觀的說,古代科舉制打破了階級限制,讓社會中下層有機會進入社會上層,只要年輕人刻苦、努力的學習,就有「登上人生巔峰」的可能。所以當時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不過,科舉制發展到後期,形式和內容越來越固化,漸漸失去了活性。

應試教育顯然比科舉制要高出不少,第一,考試內容豐富,文學、數學、語言、理學、史學、科技等等;第二,學習資源更加優質;第三,競爭環境更加公平。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應試教育為國家培養了成千上萬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這是不爭的事實。

應試教育真的那麼可怕?

批判應試教育的群體相當廣泛,有專家學者,也有普通百姓,記得某教授曾寫過一篇文章,強烈抨擊應試教育,把應試教育比喻成中國文化的「最大腫瘤」,並預言應試教育會引發國民教育危機,全方面否定了應試教育的作用。

這種為批判而批判的文章,博得了不少人的讚賞,一些人表示這位教授「看到了問題的根源,看清了應試教育的面貌」、「既是肺腑之言,又切中了教育問題的要害」,還有人建議相關學者提出新的教育模式來取代應試教育。這讓筆者想到了近些年一直提倡的素質教育。客觀的說,素質教育的確能讓人們的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但它沒有否定應試教育,更沒有取代應試教育,只是對應試教育做了一定的革新。很簡單,有那所學校不提應試了?有哪個人不在乎高考了?

現實中,有些家長一邊抨擊著應試教育,一邊竭盡全力把孩子培養成「會考試的人」;有些專家,一邊否定著應試教育,一邊努力的研究著高考試卷,試著找出「應試技巧」;有些學生,一邊痛恨著應試教育,一邊拚命的做試卷,提升自己的解題能力。看上去,大家都憎恨應試教育,其實不然,所有人都已經適應了這種的教育模式,並且這種教育模式也培養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人才。從另一個方面看,如果不考試,怎麼選拔人才?如果沒有應試壓力,學生們又有何動力學習?如果高考取消,社會還有沒有公平?

社會持續發展,人們不斷地探索著更好的教育模式,相關部門也在不斷地進行著教育改革,但變革是為了讓教育更完美。而一味的否定應試教育,只會讓教育越來越亂。

至此,大家認為應試教育該取消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軼工坊 的精彩文章:

將來,民辦學校教師或與公辦教師享同等權利

TAG:軼工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