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朕沒有你這樣農家樂審美的兒子!乾隆:皇阿瑪你聽我解釋

雍正:朕沒有你這樣農家樂審美的兒子!乾隆:皇阿瑪你聽我解釋

原標題:雍正:朕沒有你這樣農家樂審美的兒子!乾隆:皇阿瑪你聽我解釋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趙立波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在處死甘肅特大冒賑案主犯王亶望後,竟然對一件小事念念不忘,卻又不好開口,只是命令閩浙總督陳輝祖迅速對王亶望抄家,並將查抄物件立即運回北京。原來,一年前,乾隆七十大壽的時候,王亶望向他進貢了一份大厚禮,幾乎件件都是珍寶,一向挑剔的乾隆,對此非常滿意。


只不過,按照當時進貢的潛規則,有進九回三的慣例。乾隆百般琢磨後,將一對玉瓶和一座玉山子玉料退給了王亶望,可是退回之後又非常後悔。正好趕上王亶望案發,乾隆立馬將自己的遺憾挽回來。雖然兩件珍寶又被陳輝祖藏匿,在大臣阿桂和福長安的追查下,終於水落石出。原來王亶望的寶物不僅乾隆喜歡,陳輝祖更是垂誕不已,為此掉包而最終丟了性命。


這種皇帝和臣下爭寶的事情實數歷史罕見,卻反映出乾隆處處強調的盛世大豐收衍生出的大收藏、大佔有的心態。


▲乾隆的題字與印章


由於這些私人享受與政治相衝突,乾隆早期對此只能保持距離。剛登大位時,乾隆特意下詔書說,自己身在喪中,無心享樂,各地大臣在三年之內停止進獻任何貢品。同時他進一步闡述:「你們做督撫的,如果真能為國計民生操勞,公而忘私,我肯定要對你們進行獎賞,如果不知道工作天天就琢磨進貢取悅我,那麼這樣的人早被我所拋棄了。」


乾隆執政中期後,這一規定,逐漸被打破,甚至掀起了一場國家級賽寶大會,全國的一流珍寶如潮水般湧進了乾隆的收藏室。


六十六歲這年,乾隆特意去山東進行一次「尋寶」,從收到的斤數和種類來看都達到了最大突破。什麼「烏雲豹一千張,銀鼠一千張」重量可想而知。小玩意更是花樣繁多,「洋瓷小刀三十六把、海龍帽沿五十付,象牙火鐮包三十六個」幾天後又收到各種鼻煙壺幾百個,套藍福壽帶鉤二十個等等,粗魯統計大大小小物件近萬斤。一時之間,收禮的乾隆忙的不亦樂乎也大為疲憊,在此後,他開始重用「進貢能臣」,同時引領了腐敗大潮開始席捲全國。


一、朕是有審美追求的

與雍正相比,乾隆的造辦處規模更大、人員更多,設計的種類樣樣俱全。成立了「養心殿造辦處」由於「作」的數量過多,乾隆親自進行分類:將匣作、裱作、畫作、廣木作為一類,將木作、油作、雕變作、旋作、刻字並為一類等等。總之乾隆對造辦處投入了巨大物力財力和自我精力。



不僅如此,造辦處生產的漆器還是不能滿足宮廷需求,由於乾隆對漆器要求極高,認為這件工作只有「蘇工甲天下」的蘇州織造才能做好,特意將身旁官員調往蘇州造辦處擔任主管。令乾隆滿意的不止蘇州的脫胎漆器,蘇州所制的雕漆器更讓乾隆能夠誇讚「好」非常不易。為此乾隆特意下發旨意:「南邊現在做雕漆活計,俱要酌量地方刻款。」只有乾隆認為「好」才能鐫刻年款。漆器的製作在當時可歸納為「命活」和「節活」。


「命活」就是做何物,做什麼樣式,裝飾什麼花紋,這些都要按照乾隆旨意完成。乾隆對漆器要求嚴格而又規範,凡是他旨意要做的物件都需要承作者先「畫樣」、「做樣」或者「貼樣」,得到乾隆「准樣照做」之後才開始動手。乾隆得到滿意的漆器的同時也付出了較大財政支出,甚至感嘆說:「南匠所食錢糧比官員俸祿還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


既然花這麼多錢,乾隆認為就要拿出更好的物件,對所呈送的東西往往提出批評。如「大蒙古包內地平寶座屏峰」時,乾隆傳旨意說:「大蒙古包內地平寶座屏峰俱各糙,著傳與海望往細微里另做漆的……地平屏鋒寶座再有磕碰之時不依,欽此。」類似種種批評警告甚至罰款屢見不鮮。


二、「十全老人」就要大


與雍正審美相比,乾隆審美更廣闊全面,從整體風格來看,走了多個極端,主要以大色彩著手,出現了一大批精雕細刻,做工越複雜越好,顏色越多重越好,用料越奢華越好的作品,以至於很多作品讓人感到太俗艷,甚至懷疑乾隆的審美水平為何如此之低?乾隆似乎對後人的評價早有心理準備,他曾說:「玩物喪志一言皆可以概之而有不然者。蓋古之物朴於今。今之物華於古。」接著他又補充說:「崇尚樸實和今天的崇尚華美與品位和失德毫無關係。」翻譯現在的話就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而乾隆的這種追求極端華美艷麗更是表達了他一心開創盛世的陶醉心態,只有這樣才能與盛世國家風度相匹配。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時期的玉雕藝術達到了一個高度,如唐代白居易的《會昌九老圖玉山》的玉雕,重達820公斤,另一件作品是刻畫大禹治水,重達5000公斤。乾隆認為,之所以耗費巨大財力雕刻玉器,是因為玉器比其他材料的製品更為實用和經久耐用,同時他不無自豪的說,這些玉石雕刻所用的玉料都來自新近併入大清版圖的新疆,這恰恰是說明他的盛世心態的反應。用大器表達大氣,用艷麗表達繁榮,這些都是乾隆的審美原因。



▲大禹治水玉山


除此之外,乾隆對園林的喜歡和建設非常用力,光是北海工程就花費30年之久,最終才達到乾隆的「四面之景畢備」的完美要求。「三山五園」中的圓明園到了乾隆時期耗費大量財力和心思,乾隆非常自負地說:「天寶地靈之區,帝王游豫之地,無以逾此。」


除此之外,乾隆的審美之眼已經開始走向世界,以至於乾隆接待英國馬戛爾尼訪問團所贈送的禮物時表達了諸多的不屑,對此評價說:「現今內府所制儀器,精巧高大者,盡有此類……至其所稱奇異之物,只覺視等平常耳。」雖然有許多自大,卻也反映出乾隆對外國的東西並不陌生,甚至是看著英國手錶長大起來的。



乾隆七十大壽時,在北京附近進貢的各藩屬國進貢車輛多達三萬輛,那些珍貴的易碎貢物用人擔,駱駝馱,還有裝在轎子里的更是不可勝數。「每車引馬騾六七頭,轎或者聯杠駕四騾,上插小黃旗,皆書進貢字。」一時之間,乾隆的珍寶堵塞了北京城,以至於晚上還在排隊「篝火相望,鈴鐸相望,鞭聲震野外。」


乾隆晚年事事追求完美,自號「十全老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證明自己的偉大和完美無與倫比。從和歷代帝王排行榜比疆域到人口,後來是比政治安定,比軍事成就;在所有大事項比完之後,他就和歷代帝王比年齡;比在位時間,最後是比兒孫數目,這些都是盛世心態下完美主義造成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風雲派 的精彩文章:

竹林七賢行為荒誕、態度消極,為何能得到時人與後世的稱讚?
古代中日關係什麼樣?看看宋代的海上貿易

TAG:歷史風雲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