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麻煩,沒時間?傷痛什麼情況下不能再忍!
跑步人群增多,初級跑者比例增大,馬拉松賽普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跑馬拉松,同時,疼痛、傷病也成為盲目上道的跑者公敵。微信、微博常見有人留言詢問,我哪裡哪裡疼,該怎麼辦?一跑步就疼啊,我還能跑步嗎?......
可惜,他們詢問的人都不是專業醫生,為何在網路求助而不是尋求專業醫生呢?
——「沒時間去看病啊」、「去哪裡看啊不知道啊」、「醫生信不過」、「看不出問題來怎麼辦」、「被說矯情意志力薄弱怎麼辦」?
這就引出一個有趣的問題,什麼情況下可以忍忍?什麼情況下要去就醫?
如今大型醫院就醫便利,唯一辛苦的就是排隊了
北醫三院運動醫學博士後苗欣分享過一個「三三三原則」。即:
1、當疼痛程度超過了3分(滿分為10分,可百度疼痛等級自查);
2、當跑後疼痛持續超過了30分鐘;
3、當連續3次跑步都出現了疼痛。
她認為,針對跑步和比賽中人體出現傷痛反應時該怎麼辦的問題,只要滿足「三三三原則」中的任一條,都應該尋求專業幫助。
是的,在運動專家和醫生的眼裡,都為受傷的跑者著急,還耽誤什麼啊,趕緊去看醫生啊。
而筆者作為一個特別相信醫生、特別「矯情」、一點小毛病都跑休、就醫的跑者來看,做不到苗博士的這個建議,比如我痛到3分或者或疼30分鐘的話,我一定跑休,但可能不會馬上就去就醫。
筆者自己對於疼痛後就醫的門檻大致如下,僅供參考:
A:急性拉傷、扭傷、崴腳,如果突發意外受傷的疼痛程度高,及時就醫,因為病情可能不僅是想像的那麼簡單。
B:疼痛於身體不對稱,找不到原因。有些對稱的疼痛可能是過度鍛煉、某次運動後的勞損,我會先跑休,但是如果不對稱的痛,苦思不知原因,疼痛度高,必須就醫;
C:即使對稱的疼痛,跑休後疼痛感沒有降低,即使不運動時也會有疼痛,還說什麼呢,看醫生。
D:已經好了的或者好了八九成的舊傷上忽然發生新的痛點;
E:習慣性的疼痛/不適頻繁發作,例如有的人容易岔氣、容易抽筋、容易嘔吐反胃,在做好各類預防和鋪墊後,還是時常發作,必須就醫。
F:知道原因的疼痛自查和治療後效果不明顯。
醫院方面,推薦三甲、三級綜合醫院或者中醫院,挂號時先去分診台諮詢,通常是外科下的骨科(大醫院會細分),中醫院有推拿科。
外科區域會分出骨科、胸外科、神經外科、還有微創脊柱科等等
小腿,脛骨疼痛:《跑者脛骨痛的核心病因及有效康復》
大腿外側,髂脛束:《跑者的慢性「疾病」——髂脛束綜合症》
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康複課程筆記》
腳踝,跟腱炎:《跟腱炎:你可以這樣來改善》
膝蓋,傷病可能性很多,《「膝蓋」傷病》
總的來說,跑者遇到了傷病,即使網路/電話找到專業醫生,也需要結合各種測試、詳細檢查才能給出診斷。傷病原因更是非常複雜的,每個人的身體素質、技術動作、力量和柔韌性都有差異,運動方式和強度更是不同,甚至還有體重、年齡、心理、營養等相關因素,諮詢專業醫生才是正確的途徑。所以可別再說「怕麻煩」、「沒時間」了,沒傷沒病健康跑步才是運動的目的。
原創文章 轉載請聯繫益跑網
益跑賽事專題
原創分享
說走就走的任性免抽
國內賽事報名


※為你的身體加油,不要懼怕脂肪
※開賽前10分鐘,才知道我要跑「全馬」,姐徹底蒙了!
TAG:益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