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個圈,熱議即力量
2017年的熱點話題早已降溫,2018年的話題又重新點燃,溫度一高再高。
從PG ONE與李小璐的聖誕夜緋聞延續到藝人在公眾面前的修養,本年度的跨越不僅是PG ONE嘻哈的起伏伏伏伏年,更是吃瓜群眾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討伐」年。
成都某培訓機構女老師「摔狗」事件引起群眾的「口誅筆伐」,發恐怖簡訊,送祭奠花圈,網民的「網路暴力」成了「正義」,這位女老師不堪輿論壓力改變了先前猥瑣的嘴臉。
如此這般,網路上的「家長里短」在一段時間內會成為群眾茶餘飯後的談資,動動手指評論,轉發一下帖子,蝴蝶煽動翅膀能引起千里外的颶風,這就是熱議的力量。
細看2017年的中國銀幕,熱議也同樣貢獻出一份力量,且是巨大的。
《戰狼2》
2017年的7月,中國銀幕出現一個現象級的電影——《戰狼2》。就票房而言,《戰狼2》的首映日和首映周都突破華語電影票房紀錄,最終豪奪56.8億,累計達1.59億觀影人次。這巨大的數字背後,是華語電影高居全球票房榜第54位,是華語電影而非好萊塢製作進入世界電影百強之作。這一系列驕人的成績,其貢獻力99%來自於國內市場。
《戰狼2》的話題和口碑並行,話題的熱議使得這部新主旋律電影獲取了商業上的成功。從《建國大業》開始,中國銀幕開始探索主旋律電影的商業模式,《建黨偉業》到《建軍大業》,中國觀眾開始選擇主旋律的影片,《湄公河行動》和《智取威虎山》則向新主旋律電影商業化呈現好的勢頭。
而《戰狼2》就更加續寫了傳奇般的成功篇章。非洲叛亂,在撤僑行動中,人物動作騰挪閃轉,尖端武器來去無蹤,坦克飄移,街頭火箭等,放到現實中仍有跡可循,利比亞撤僑行動中,中國海軍能「走出去」,以撤僑速度之快和僑民規模之大獲得了國際上的誇讚。無論身處何國的中國人,僅憑護照便能享受到國家的照顧。
影片想要表達的正是群眾熱議的話題,它激起了國內觀眾的民族自豪感,這絕非意淫出來的大國形象。所以,這部電影看似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其實正是中國銀幕里主旋律電影開始有了一席之地。
一石激起千層浪,外媒報道電影圈內性侵醜聞,傳至國內仍掀起巨大波瀾。中國性侵案件數量不斷刷新,兒童或成年人,都有被傷害的可能。人們熱議這一話題,並不應該覺得羞於啟齒。
(2017年中國十大性侵案):https://zhuanlan.zhihu.com/p/32456579
《嘉年華》
2017年11月,《嘉年華》上映。這部從女性視角講起的電影,聚焦的就是女童性侵事件。導演對社會的剖析來自後九十分鐘,也許是導演不想讓受害者受到二次傷害,面對性侵暴行的交代只有十分鐘。但這並不妨礙導演向我們展示這個病態的社會。
一面是未成年的旅館服務生小米、為保旅館生意的老闆、貪污受賄做假證的警察和醫生,還有對兒童施暴的政府官員;一面是不顧家庭、不關心女兒的母親,糯軟無力的父親,還有面對所謂長久利益而妥協犯罪的家庭。這兩面像一枚硬幣,正與反讓一位女律師來猜測、聲張。
群眾對信息的處理越來越急速,因為當代信息有著洪水猛獸般的速度,同樣,觀眾的反應也有著洪水猛獸的力量。這些作用在電影觀眾面前也一樣奏效。儘管《嘉年華》的票房成績2220.9萬元在商業大片面前微不足道,但中國觀眾願意為其發聲以盡綿薄之力,這力所匯聚形成的效應,足以掀開社會一些黑暗的面紗。
《二十二》
此外,2017年還有一個現象級的電影也有熱議——紀錄片電影《二十二》。首映票房336.05萬元,最終竟能突破億元大關,累計1.71億元。能有這個成績,熱議再一次貢獻了它的力量。
慰安婦題材、南京冤魂等等這些國家傷痕,一旦揭開便讓人心痛。《二十二》的講述則不是那麼悲痛,而是聚焦於那些慰安婦倖存者生活的喜怒。對這些老人適度地靠近,用客觀的鏡頭,將歷史的碎片點點打撈起來。而抗日戰爭後所遺留下的心理創傷遠比身體創傷嚴重,且不可愈。這些屬於國史的傷痛理該紀錄下來,這些在國殤上的倖存者不能僅存於文字,鏡頭能夠記住他們呼吸的頻率,那是心被傷過的跳動。
很多電影都要靠票房來證明與觀眾的參與,那是因為觀眾的熱議使得這些電影為更多的人所熟悉。熱議即力量,它不僅推動票房數據的增長,更是讓那些除了經濟之外,人文、社會認知等意識形態,由少數變成多數。
文 陳鵬


TAG:電影一鍋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