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0年後的客機可能會是什麼樣子

50年後的客機可能會是什麼樣子

明說民航 Aviation Reviewer

原創 I專業I分享 I 價值

如果1968年的旅客走在今天的機場里,巨大的變化可能會讓他們感到驚訝,但今天這些飛機看起來似乎還很熟悉,因為商用飛機的外形、結構基本上與20世紀60年代相似,儘管在材料、發動機和航空電子設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事實上,作為波音系列最暢銷的客機之一的波音737已經於1967年進行了首次飛行。但是,50年後,2068年航空旅行會是什麼樣子呢?

不斷嘗試和失敗

多年來,人類在飛機設計方面進行了許許多多的嘗試和探索。

20世紀70年代,除了協和飛機及前蘇聯圖-144有限次的飛行外,人類從未真正實現超音速飛行。類似諾斯羅普B-2隱形轟炸機的混合翼客機的想法有時被誇大,但目前尚未取得太大成功。由於技術和經濟的雙重原因,最終導致航空業放棄了這些頗為古怪的想法,並將重點放在更規範的設計上來。

未來50年,航空業將繼續沿著上半個世紀的道路前進嗎?我們是否會再次看到如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至阿波羅登月之間的那些年,民用航空領域快速的技術突破嗎?

儘管還缺乏明顯的技術突破,但一些重大變化正在發生。

電動化夢想

Zunum的混合動力電動飛機預計實現門到門的航空旅行。

2068年的客機已經在研製過程中,電驅動將發揮重要作用。未來幾十年,大多數短途飛行很可能使用電驅動,這將大大改變我們對航空旅行的看法。

如同NASA的X-57原型機那樣,較小的電動機將能夠實現分散式推進。因其較低的噪音水平和運營成本,這些電動飛機可以在人們的居住地和工作地點附近的機場使用。

事實上,如今一些最先進的電動飛機項目其目標不僅是取代城市間的地面交通,而且能夠在城市內使用,就像擁有九至十二座的Zunum和Eviation概念機那樣。

飛行的計程車很快就會成為現實,但它是否如未來的Vahana和CityAirbus概念機那樣,還有待觀察。

無論如何,門到門飛行並不是電動飛機的全部。

雖然這不是一個新概念,但是隨著傾斜轉子的使用,固定翼飛機有可能可以垂直起降,這種技術迄今僅限於美國軍方使用。

然而,義大利直升機製造商萊昂納多現在正準備推出民用型號AW609,如果成功,可能會改變地區航空運輸現狀。

自動化

過去幾十年,全球航空運輸穩步增長。那麼未來用什麼樣的飛機來飛呢?

「據估計,未來20年全球商用航空業將需要約60萬名飛行員,與目前的大約200,000名飛行員相比,自動化將變得更加重要。」空客公司Autonomy Thrust總經理Pascal Traverse表示,無人駕駛客機也並非天方夜譚。

獨立航空行業專家Bjorn Fehrm曾提到一個半飛行員的飛機,這是對最新一代飛機的稱呼。

「將這個概念繼續推進,在未來幾年,內置了足夠自動化功能的飛機,僅需一名"安全飛行員",其作用也僅是防萬一出現意外情況發生,」他解釋說。

當然,在可預見的將來,完全無人駕駛的客機恐怕難以實現。

「主要挑戰之一是難以模擬未知的未知,當意外發生時,人類飛行員應該能夠作出反應或描述類似的情況,並加以解決,但教授機器時要考慮到所有這些變數,實現這一點並不容易,」Traverse說。

重新設計乘客體驗

波音公司的混合翼身飛機是一種大膽的設計,飛機的機身和機翼融合成一個流體單元

自動化本身可能不會轉化為飛機設計的變化。然而,一些專家認為,所有這些新技術的組合為重新設計乘客體驗帶來了機遇。

「電動飛機的出現將促進新的機身設計,能夠更好地滿足乘客的需求,」加利福尼亞州專門從事機艙設計的ACLA工作室創始人Victor Carlioz說。

無尾的「飛翼」是否會捲土重來?

「實際上,飛翼考慮的問題之一是乘客體驗,」費爾姆解釋道。「乘客可以並排坐在沒有窗戶的階梯形機艙內,這種體驗很美妙。」

追求速度

Boom:超音速概念機,但價格低於協和飛機

回到過去,超音速飛越大西洋是可能的,但現在即使那些有錢人也不得不乘坐亞音速飛機。

一些初創公司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Boom Supersonic是矽谷孵化器Y Combinator和日本航空的投資者之一,該公司正在研發一種商用飛機,該飛機預計將以2.2馬赫的速度飛行,成本低於協和飛機。

AerionAS2是另一個民用超音速飛機項目,該項目針對公務機市場,能夠以1.5馬赫飛行,目前仍處於開發階段。

由德國航天研究所DLR領導的Spaceliner項目可以使飛機以25倍聲速飛行,從倫敦到澳大利亞飛行僅用不到90分鐘。

「在航空航天領域,經常遇到的挑戰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財務問題或運營問題,」德國DLR執行委員會成員Rolf Henke說。「20世紀20年代以來,混合機翼已經有人討論過,20世紀30年代以來,超音速飛行也已經被討論過,但是這都需要有人願意承擔風險並投入巨額資金。」

長期關注航空創新的投資基金及諮詢公司Starburst創始人弗朗索瓦蕭邦表示,「我們可能會看到市場分化成有明顯差異的兩個部分,其中短程和中程飛行將會電動化,而且這種情況可能會比許多人預期的更早發生。」

「對於更長距離的飛行,我們將有超音速亞軌道飛行,這將大大縮短各大洲之間的飛行時間,比如說,從歐洲到澳大利亞用時將不超過一個小時,」他補充道。對於「最後一公里」,還可以乘坐自動化電動飛行計程車,如Vahana。

來自CNN,明說民航編譯。

【本文僅供學習交流,轉載請說明來源】

春天你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說民航 的精彩文章:

2017年我國出境旅遊市場1.29億人次,民航功不可沒
世界上最高效、最繁忙的單跑道機場-倫敦蓋特威克機場

TAG:明說民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