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押寶:康有為的9月19日《天算不如人算:閑話袁世凱》連載

押寶:康有為的9月19日《天算不如人算:閑話袁世凱》連載

滄老師又回來了,前期內容,請大家自行惡補

深夜從法華寺走出,譚嗣同便直奔康宅,向維新同仁彙報說服工作的結果:袁世凱答應領兵圍園,但建議從長計議,謹慎行事。

千鈞一髮,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康有為自然已經等不及了。

19日上午在屋裡思來想去,既然袁世凱那裡沒有非常堅決明確的答覆,那麼眼下唯一可以的依靠的,便是伊藤博文。

下午三點,康有為登門求訪,希望伊藤博文可以理解光緒的困境,勸說西太后轉變態度,贊同變革,不要給聖上施加壓力。

康有為首先發出殷切希望:「君侯來游,正敝邦銳意革政時,敝邦志士深望君侯惠教,維持東方大局。」

伊藤博文避實就虛,全然不談變法事宜,道:「鄙人性好遊覽,環地球各國名勝,足跡殆遍。此次之到貴國,亦欲玩山川風景,不敢與人家國也。」

危機近在咫尺,康有為已經顧不上客套,繼續大談中國的改革問題:「雖然,但我皇上決圖變法,以貴國與敝邦同洲、同種、同文、同俗,更加親睦。原欲師法貴國,草澤士民亦同此志,君侯幸教之。」

自然康窮追不捨,伊便答道:「貴國欲變法,要先除自尊自大陋習。世界不論何種人,皆生長天地間,豈彼賤我貴,可以自稱中華而稱他人皆夷狄哉?」

康辯道:「此種議論,敝邦四、五年以前人多持之,甲午以後,大夢為貴國警醒,已無復如此者矣。」

見康有為情緒頗為激動,伊藤笑曰:「學生喜妄發議論,排斥外國,當使知外國亦有好處。小民每好鬧教,殺外國人,宜戒勿然,是貴國最要策。」

康顯然已被伊藤博文的言論搞得甚是惱火,幾乎忘了自己此次來訪,是要拜託其幫忙做說客的,居然質疑道:「君侯何輕蔑敝邦之甚也。此種議論,發之在三年以前,對老耄大臣言之則可。若敝邦近年士走夫,年齒三十以下者,已知此議。各地學校、學會、新聞、雜誌紛紛並起,民間知識大開。明此議者,十中亦有六、七,無待君侯言之。今仆所欲聞於君侯者,乃大學專門學條理,而君侯僅授之誦讀之方,非仆所望也。」

伊藤也毫不示弱,問:「請問貴國數月來變法決圖,而推行未效,何故?」

此話可謂直戳維新人士之痛處!

雖然心虛,康有為嘴上卻還是強硬:「行改革事,必全體俱改變方可。若此事改,彼事不改,則勞而無效;又若枝葉改,本原不改,則尤勞而無效。此理我皇上知之甚明,極欲改革全體,且極欲從本原起。奈皇上全權不屬,欲改革事,經費多少苦心,而有時此事能變,彼事不能變。夫變法非變本原則積弊難除,雖行新政,適多貪劣人開營私舞弊之路。且中外大官,共知皇上無全權,一切政革詔旨莫敢奉行,視為一紙空文,皇上無如之何,此推行所以未效耳。」

伊藤道:「貴國君權專制無限,環地球之所知。今貴皇上無全權云何?」

說到皇權,康有為心中不禁泛起一陣苦水,傾訴道:「皇上嗣位雖閱二十餘年,其實權在太后手裡。皇上深知中外情形、本國危急,故決意改革。太后反之,不知中外情形、本國危急,故不欲改革。且太后所接見者,惟所信用之滿人,如慶親王、榮祿、剛毅、懷塔布、立山、崇禮一流,皆絕少見識,並昧五大洲名,何知外國情形?彼常相謂,改革唯利漢人,滿人不利,凡倡論改革者,皆陰謀逆人。此種議論日入於太后耳。自數月來,皇帝一事改革,彼等必環跪而請太后曰:『如此,則我滿人仕宦途絕,衣食路窮。』太后常惑其言。所以皇上意其改革,必幾次泣諫太后,乃得漸行一事。事難如此,而彼等明知皇上失權,奉改革詔亦不遵行。皇上怒彼輩已久,日前因王照條陳一事,遽治懷塔布等抗旨之罪,未請示太后,而日來懷塔布等數十滿人,相率跪太后前大哭,請禁皇上改革。我皇上位地如此,改革艱難,願君侯察其情也。」

伊藤嘆道:「天無二日,民無二王。今國權出兩途,革新誠難矣哉!」

說來說去,終於繞到正題,康道:「今日救敝邦之計,但能致太后明曉中外情形,不阻改革。皇上自得行其志。」

「如何得致太后明曉情形?」

康便拿出了自己的建議:「皇帝之所以能明曉者,由常讀書,多見臣下。太后則反之,所見之人皆極頑固者流,於接見時唯唯諾諾,無一忠言讜論者,情形安得明曉?仆等漢臣,俱系小臣,欲覲太后以達言語難遂。若君侯入見太后,肯為剴切陳說一切情形,感動太后回心轉意,實敝邦之福也。」

伊藤心想:此事說來容易做來難,便畏難曰:「依歐美禮,外臣既得謁見皇帝,則必得謁見太后以及皇后。惟貴國嚴別,恐欲謁見太后不能。」

康道:「今年德國亨利親王來游,太后也接見之。君侯為亞洲大名人,太后必欲接見。」

康有為如此不死心,伊藤便敷衍道:「既如此,則仆謁見太后,當盡忠告。」

「太后聽滿洲黨譖言已多,彼等皆誣皇上以狂病,心存廢立,未知確否?雖然,君侯見太后時,請極言皇帝賢明,行改革事,為諸外國所深喜。」

伊藤應道:「諾。」

「君侯見太后時,請極言各國相迫,外患甚急,斷行改革,則中國尚能自立。不然,必難當各國分派,其禍害不可勝言。」

伊藤繼續應道:「諾。」

「君侯見太后時,請極言倡論改革多士,皆具忠心為國家謀幸福,無他意者。改革若決行也,不獨漢人享其利,滿人亦享其利。改革若不行也,則不獨漢人受其禍,滿人亦受其禍。」

伊藤還是應道:「諾。」

康有為顯然是打開了話匣子,又囑咐道:「君侯見太后時,請極言滿人、漢人同為清國赤子,如一母生兩子,豈可認兄為子而認弟為賊哉!滿漢界限,切不可分。君侯見太后時,請極言今日要務,宜引見漢臣通外事者以資訪問。勿徒受滿洲一二老巨壅蔽,尤勿聽宦官宮妾播弄,而要與皇帝共講求變法條理。」

伊藤依然點頭道:「諾。」

「君侯能為太后逐一言此,則一席話足救我國四億人。豈惟敝邦幸福,東方局面、地球轉運,實系在君侯焉。」

眼瞅著康有為結束了他的長篇大論,伊藤雙手抱拳,贊曰:「公等赤子,仆所敬服。仆必盡心於敝邦者,移以盡忠於貴國也。」

兩人拉拉雜雜,居然聊了近三個小時,康有為告辭時,夜幕已緩緩落下。

走在歸途之上,康有為長長地出了一口氣,感覺伊藤已被自己說服,局勢有望扭轉。

送別康有為,伊藤博文則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心想如此急躁輕率之人,居然來策劃清廷改革大計,不失敗才怪呢!

書生言政只堪笑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且聽滄老師說 的精彩文章:

TAG:且聽滄老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