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申:南北朝時代的佛像

金申:南北朝時代的佛像

金申簡歷:

1949年北京人,1968年內蒙古上山下鄉,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在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研究佛教美術五年。一直從事佛教美術考古及文物鑒定,為中外大專院校和文博單位授課,挑李天下。中央電視台《尋寶》節目點評專家。文物著述三十餘種,學術界有一定影響。 善畫達摩類佛畫,對草原人馬有深入體會,畫風剛健,獨樹一幟,美術圈及藝術市場頗受好評。

|南朝佛像|

南朝從420年劉裕代晉到589年陳亡,歷經宋、齊、粱、陳四朝,這一百六七十年里據史料記載,佛教發達,寺廟林立,高僧雲集,佛像當然也為數不少,漢晉時海上交通已相當發達,劉宋時已有多位師子國(錫蘭島)和經由闍婆(爪哇)而達建康的印度僧人,又晉義熙中,師子國遣使獻玉像等。按理說南朝由海路傳人的佛像更應多具有印度本土佛像(或者說馬土臘系統佛像)的特徵,即螺發,薄出水式衣紋,軀體突現等特徵。

長江以南的南朝造像所見甚少,據四川萬佛寺和近年來成都商業街出土的多尊石佛像,可以大致窺見南朝佛像風貌之一斑。

齊永明元年(483年),梁普通四年(523年) ,梁中大同三年(537年)石佛像均著褒衣博帶式大衣,衣紋瀟洒流暢,質地輕薄,佛像儼然為名士風流,漢化程度似較北方更甚。這應與南方門閥貴族和文人薈萃,玄學盛行有關。成都地區和建康政治經濟聯繫密切,圖樣很可能從建康一帶傳來。

在成都出土的數百件南朝石刻佛像中,有三件形制完全相同的阿育王像,均為立像,通肩式大衣,螺發粗大。成都商業街95年出土的內中一尊像背後有太清五年銘文,即公元551年,這是目前發現最早的一尊有明確紀年和確切出土地點的名副其實的阿育王像。這尊佛像的發現,使我們第一次知道了僧史上所記的阿育王像到底是什麼樣式。

從佛像的通肩式大衣的U形衣紋組合排列和螺發形式上看,還是屬於印度馬土臘系統的佛像,但蓄有唇須,面相上多少有些犍陀羅佛像的味道,圖像中的外來因素較多。可以知道,當年阿育王信仰在益州是比較流行的。

總體觀之,南北二朝造像發展趨勢雖有差異,然大潮流所趨,仍多呈一致。在風格上仍多共通之處。

傳世的還有上海博物館藏中大同元年(546)慧影造佛坐像。石窟遺留有南京棲霞山和浙江新安大佛,但風蝕過甚,多失當年風貌。

由於南朝帶年款的單尊銅、石佛像極為罕見,故偽造南朝佛像頗多,不可不慎。還有一種是將無款的北朝甚至是唐代的金銅佛或石佛添加上南朝年款以冀獲利。葉昌熾《語石》中就提到清末的李寶台經常將無款的舊佛加刻南朝偽款的事。

讀金申老師《佛教造像中的美術史》並記之

—————————— END ——————————

敬請關注南山供秀公眾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山供秀 的精彩文章:

金申:佛教初傳期的佛像

TAG:南山供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