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有人願意多花九元買一斤白菜?

為什麼有人願意多花九元買一斤白菜?

為什麼有人願意多花九元買一斤白菜?

蔣高明

在農產品銷售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看起來差不多的蔬菜或者水果,但價位相差很大; 甚至一些品相不太好看的,其價位反而高於那些很好看的。以白菜為例,去年多地白菜滯銷,一些地方地頭價僅賣0.1-0.2元/斤,在城市超市中也就是一元多一斤。而另外一類白菜,卻賣出了10元/斤的高價,兩者相差9元以上。

是消費者不懂得省錢嗎?或者花高價購買蔬菜、水果、主糧或者肉蛋奶是不是有些不明智?恰恰不是,他們是先知先覺者,是很聰明的做法

常規白菜生產中,除了用化肥、除草劑,有些地方還搞反季節種植(可能存在塑化劑殘留問題)。為了防止病蟲害,經常使用的農藥如下:高效氯氰菊酯或其他菊酯、甲維鹽、氯蟲苯甲醯胺、吡蟲啉、吡蚜酮、烯啶蟲胺、煙鹼(康禾林)、阿克泰、啶蟲脒(莫比朗)等十幾種,加上除草劑用藥次數8-10遍;運輸過程中,有人還使用一些所謂保鮮劑處理(網上曾經曝光甲醛白菜,甲醛是非法使用的防腐劑)。城裡人如果知曉了傳統大白菜生產的上述秘密,就寧願多花錢買那些沒有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且不含塑化劑、保鮮劑的。

無獨有偶,有人買蘋果也是寧願花10元買高價的,不願花1元買便宜的,造成的局面是,便宜蘋果大量積壓無人問津,而貴的蘋果經常賣斷貨。這又是怎麼回事呢?蘋果生產全過程農藥使用很多,還使用大量化肥與激素,造成的好看不好吃還不健康。常規蘋果園管理中,福平液或腐必清等保護劑,一年塗藥3次;發芽前全樹噴洒福美砷;4月上旬噴洒氧化樂果、或氯氰菊酯;敵敵畏乳油或對硫磷;4月下旬至5月三氯殺蟎醇、尼索朗、三氯殺蟎醇、波美;4月下旬,敵百蟲、敵敵畏乳油;辛硫磷乳油、或菊酯類葯;5月上旬殺菌劑,鋅銅波爾多液、百菌清可濕性粉劑、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月下旬或5月底再噴一次以上藥,同時用三氯殺蟎醇、克蟎特、水胺硫磷、尼索朗;6月份氯殺蟎醇、克蟎特、水胺硫磷、尼索朗;當發現桃小食心蟲時,對硫磷微膠囊或辛硫磷微膠囊、樂斯本,共施2次;7月份對硫磷、敵殺死、速滅殺丁、滅掃利;8月份敵百蟲或其它菊酯類葯。共27種農藥,施藥遍數20-30次(一般果園還用除草劑5遍)。

除了除草劑和化肥,有人還使用激素讓蘋果長得更大,讓單果達到一斤左右一個不是什麼難事。這些激素包括:氯吡脲(KT-30)、細胞分裂素6-BA、赤霉素GA4+7(920的改良型系列生長素)、普洛馬林、苄氨赤霉酸、噻苯隆等。另外,蘋果套袋,後期用反光膜增色都是常規果園管理的常用手段。其結果是,蘋果好看了,數量增加了,便宜也賣不掉了。

如果有一種技術,將幾百種農藥、化肥、除草劑、激素、地膜等停下來,自然就有很強的吸引力。消費者花多少錢也不可能將投入到食物中的有害物質分離出來,只有通過人體代謝,這樣就可能會造成肝臟、腸胃等器官受到慢性傷害。

2015年,某著名國際組織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市的超市(包括一些外企超市)里隨機抽查蔬菜樣品,送第三方獨立機構檢測,發現了這樣的結果:雞毛菜有農藥殘留15種;韭菜11種;黃瓜 6種;白菜4種;菠菜6種;豇豆11種;小西紅柿6 種;扁豆 8種;荷蘭豆 6 種;砂糖橘 9種。在45種送檢的蔬菜樣品中,發現了50種農藥,21種具有致癌作用;15種影響內分泌;6種對神經系統有影響。其中,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5種高毒農藥出現蔬菜樣品中,中國明令禁止的農藥2種。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些蔬菜產品還具有有機認證證書。

多數農藥出現了嚴重的農殘超標現象,其中毒死稗超出檢出值最高可達220倍;腐霉劑480倍。這些農藥原本是不應當在蔬菜中出現的,其出現的含量應當小於0.01ppm。當然,歐美等國家,包括我國有關部門規定,農藥不超標就可以放心食用。遺憾的是,這些規定也難以實現。

農藥中的雞尾酒現象非常嚴重。國外科學家研究認為,單獨一種農藥對人體的影響可能不大,但多種農藥混合起來,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後果。在上海某著名精品店出售的雞毛菜中,研究人員發現了16種殘留農藥,分別是:五氯硝基苯、五氯苯胺、得氯蹣、溴蟲腈、百菌清、腐霉利、吡唑醚菌酯、咪鮮胺、多菌靈、苯菌靈、戊唑醇、氯蟲苯甲醯胺、滅蠅胺、烯醯嗎啉、甲氨基阿維菌素、阿維菌素,表現出典型的農藥「雞尾酒」現象。

多種農藥殘留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至今缺乏深入的研究。一些農藥或人工合成的添加劑即使做過毒性試驗,也是以單一的為準,誰也沒有將幾十種乃至幾百種人造化學物質(人類全食物鏈遭遇的人工合成化學物質達萬種以上)放在一起做過安全試驗。哪怕用老鼠做過試驗,也是單一實驗為主。誰都說自己的農藥或添加劑安全。用人體來試錯,顯然是代價很高的。遠離化學污染的食物,顯然是有利於康復的,是會減少醫院裡的病人數量的。人不能等去了醫院才想起健康,理智的健康的消費才是最好的自我保護。

知情權被剝奪,或者消費者不知道如何去知情,是當今食物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些消費者保護了自己的健康,家人的健康,尤其成長中孩子的健康,寧願多花錢購買親人或朋友圈介紹的好產品,也不願意少花錢買便宜的大路貨,以減少試錯成本。消費者這樣做,客觀要求食物鏈遠離有害化學物質,保護了生態環境,保留了老物種,保留了傳統農業工藝,使社會和諧發展。

因為工作崗位不同,農民與城裡人都是要付出勞動的,勞動的回報不能有所歧視。優質安全食物生產中,每畝化學類物料投入占成本不足5%(主要購買汽油等),其餘為農民勞動力投入。勞動力直接變現,等於農民自己為自己打工,在家門口就可以就業。因此,城市人群理智消費優質安全食品,就是在做環保,做公益。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

有沒有優質安全食品價位大幅下降的那一天?顯然有。目前是物以稀為貴。手機剛上市一萬多元,只有少數人購買,目前中國有幾億部。但好食材還是優質優價的,不會降低到與普通食物一樣的價位。普通農產品拼的是數量,目標是低價位,有健康和生態環境代價,是劣幣驅逐良幣;優質農產品拼的是質量,對健康與生態環境是呵護的,是優幣驅逐劣幣。消費也是生產力,消費者手裡的鈔票就是最好的選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合論談 的精彩文章:

TAG:農合論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