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懷瑾:大智慧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南懷瑾:大智慧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

class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親愛的朋友們,大家早上好!美好的心情,從每天的早讀開始,只要日日精進堅持下來,你就會發現,帶給你的絕非僅是閱讀聆聽的愉悅,更是一種全新的心靈成長和啟迪。今天我們共同品讀南環瑾的第七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得到恩寵還是受到侮辱,都不在意,只悠閑地看庭前花開花落;無論是被晉陞還是被貶謫,都不去在意,只讓自己像天邊的輕雲一樣隨意漂浮。

在這個難得一見的晴朗早晨,南懷瑾先生忽有所感,寫下了16個字的人生箴言:毀譽不驚,得失從容,隨緣感恩,寡慾清心。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得到固然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但即使失去了,也不要為此而感到惶惶不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種大智大慧的境界。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時候,將得失看得太重,就會失去平常心,這樣反而不美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活在世上,無論貧富貴賤,都不免要和名利打交道。

乾隆下江南時遊歷金山寺,看到山腳下大江東去,百舸爭流,便問高僧:「你在這裡住了幾十年,可知道每天來來往往多少船?」高僧答:「我只看到兩隻船。一隻為名,一隻為利。」這真是一語道破天機。

得失隨意,寵辱不驚!平常心,雖然只是簡單的三個字,卻是人們難以跨越的一道鴻溝。六祖慧能曾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種超脫凡俗、超越自我的境界,正是對待平常心的深刻體悟。

用平常之心看待不平常之事,則事事平常。在現實當中,許多人往往缺乏平常心,以名利作為追求的目標,以金錢和權力作為人生幸福的標準,為欲所惑,貪圖享樂,最終陷入慾望的泥沼而無法自拔。

世人很難做到一心一用,他們穿梭在利害得失之中,被世間浮華寵辱所迷惑。他們在生命的表層停留不前,因此而迷失了自己,喪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將心靈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諦。

人們的慾望總是無止境的,總是期望得到更多。我們還未成佛,所以我們做不到功名利祿一切隨他去,也無法成為真正的自在人,重要的是,你是否能一直堅守自己的本心不失。

即便我們做不到完全的「淡泊名利」,但至少我們的雙眼要不被「亂花」所迷!

心得感悟

保持一顆平常心,待人會更寬容。有了好的心態,就會遇事多往好處想,就能迅速發現別人的長處,就能夠從心裡坦然地接納每一個人。保持一顆平常心,處世會更理智。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寫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與大家交流學習心得哦!學會分享,自己會學到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道 的精彩文章:

新的一年,悟透自己
沒有完美的人生!

TAG: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