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要做任何沒有樂趣的事情

不要做任何沒有樂趣的事情

編輯:筱燕

設計:小小

心生活 愛語言 愛溝通 正念力 悟書會

「不要做任何沒有樂趣的事情!」

當我看到這句話時有些抵觸。

因為,我認為不可能。天底下哪有那麼多快樂的事情讓你去做?

可是後來,我發現只做有樂趣的事事可能的。

只要我們學會選擇,學會真正的愛惜自己。

事實上,你的行為動機反映了你是否愛惜自己。

一旦你真正愛自己了,你的樂趣就會增加。

也就是說,如果你行為的出發點是出於一種愛本身,而不是外部附加的意義,那麼你就是開心的。比如為了避免內疚,為了逃避懲罰等。

1

的動機是什麼?

有一則寓言故事是這樣的。

有幾個孩子喜歡在一位老人家的窗戶下面嬉鬧,總是吵的老人休息不好。於是,他出來給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到這裡來玩很熱鬧,我感到自己也年輕了,這點錢表示謝意,希望你們明天還來。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又來玩了。過了一周,老人說,自己的退休金減少了,只能給5美分,孩子們一看雖然少了,但是至少還有,就繼續來玩。

又過了一周,老人說,最近經濟不景氣,自己的退休金更少了,能不能只給1美分來玩,孩子們很生氣,認為1美分太少了,他們才不這麼傻呢?於是就不來玩了。

老人成功的把孩子單純的娛樂變成了有條件的行為,最後孩子認為無利可圖,就不來玩了。老人也得到了安靜的環境。這是典型的把孩子內部動機(單純的玩)變成外部動機(為了錢)的例子。

想一想,我們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很多類似的事情呢?

有些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忘記了自己的的初衷—好奇心、學習的快樂,反而是為了父母在學,是為了滿足父母的心理需要。或者為了逃避父母的懲罰,被動的在學習。

也有一些人在職場中,開始忽略了自己的成長需要,別人的評價和自己收入的起伏成了痛苦的源頭。

因此,理解你的動機是什麼就很重要。如果你的內部動機被外部動機所替代,那麼你離做樂趣的事就越來越遠。

因此,出於對生命純潔的愛,而不是出於恐懼、內疚、羞愧、職責或義務來選擇生活,是愛惜自己的重要體現。

我認為對生命純潔的愛,就是活在喜悅、平和的狀態中,讓自己時時保持在愛、喜悅、平和的狀態中。

2

入理解我們的行為動機

當我們真的意識到行為背後的需要,我們就會從中得到樂趣。

由此,我想到維克多弗蘭克所著《活出意義來》里的一段文字,就談到「人世間儘管處處有痛苦,卻仍然有可能讓生活的藝術付諸實現,即便在集中營里亦然」,「有時候,一件極其瑣碎的小事,也可以引發莫大的喜悅。」

當我們的行為不是因為恐懼,那麼即使在集中營里也能找到和體驗到樂趣。

為了錢:有時候,你會發現你在一個單位工作不開心的時候,向朋友訴說,朋友會說:只要給你發工資,有工資拿就好了,管他那麼多哦!意味著不開心也罷,開心也罷,有錢拿就OK了!但付出的代價是失去生活的樂趣。

你也許會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呀!事實上,我們大部分時候,寧可委屈自己不得不做一些沒有樂趣的事,也不去真正愛惜自己。

為了得到贊同:在心理治療過程中,有個女孩早年為了「討好」父親的關注和歡心,努力去做家務,幫助父親減少家務負擔,在她的潛意識裡認為自己如果沒有用,就會被拋棄。

在長大以後與男友相處的模式中,她盡心儘力的服侍男友,害怕男友拋棄自己,從來不敢對男友提出抱怨和指責,儘管她的內心有負面情緒,但是都被她給壓抑下來。

不知不覺的,她成了只會博取男人歡心的犧牲品。

為了逃避懲罰:人的天性里有趨利避害的傾向,一種是做錯事了,為了逃避懲罰孩子會選擇撒謊,成人會選擇製造假象,或者嫁禍於人等;一種逃避懲罰是為了不得已遵守的規則。比如有些人遵守交通規則,在拉貨物不超重僅僅是為了避免罰款,而不是想到尊重生命和安全。

不想感到羞愧:一個學員談到,在一次奉獻愛心自願捐款活動中,她本來不想捐了,但是考慮到同事對自己的看法,自己也認為如果不捐好像顯得沒有人情味,只好硬著頭皮捐款,但其實內心是糾結和厭煩的。

了避免內疚:在有些情形下,我們不做某事會讓人感到失望。比如有好朋友曾經對你說:給我借點錢吧!你忍心看我過不去這個坎嗎?你心一軟,就借錢給他。之後,就很難順利的從朋友那裡拿回錢。

為了不讓自己內疚,為了不讓對方失望。我們活的可憐兮兮,小心翼翼,就是為了避免自己的內疚感,可是很多時候,善於製造內疚的人,往往成了控制和左右你的人。

為了履行職責:在網上流傳很廣的一個故事:把槍口抬高一厘米。講述的是在柏林牆倒塌之後的德國,在1991年9月統一後的柏林法庭上,審判了柏林牆的東德守衛。

因為,這些守衛雖然在履行職責,但是明知翻越柏林牆的人是無辜的,而開槍打死對方。他們忽視了自己的良知,認為自己無可奈何,沒有選擇。

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對生命尊重的需要。當我們認為自己無可奈何時,我們就不再是生活的主人,而是淪為了機器。

當我們的動機是出於義務、責任、職責、恐懼、內疚、羞愧,我們就無法活出對生命純然的愛,也不是真正愛惜自己的表現,我們就無法體驗只做有樂趣的事情。

當你不能選擇境遇時,

當你不能選擇角色時,

當你不能選擇職位時,

當你不能選擇工作時,

你可以選擇面對的態度,

你也可以選擇如何找到樂趣,

當你培育出對自己的愛,

用愛來主導我們的學習和成長,

你就是在做有樂趣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之力BOOK悟書會 的精彩文章:

善良就是洞察人性中惡的能力

TAG:心之力BOOK悟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