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人以壓歲錢論親疏?不要讓「拜年」成了長輩們的負擔

有人以壓歲錢論親疏?不要讓「拜年」成了長輩們的負擔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年。隨著新年的鐘響敲響,我國的傳統佳節——春節就到了。大年初一,按照民間傳統習俗,人們就開始了「拜年」。

拜年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對象一般有向家中成員拜年;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有的地方晚輩在向長輩拜年時,還用碗盛著五香蛋送給長輩。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向至親長輩拜年;從初一或初二開始,大人們就攜著孩子並帶上禮品,先到到岳父、母家,爾後舅舅、阿姨、姑姑等至親家去拜年。還有禮節性的拜訪、感謝性的拜訪和串門式的拜訪等,像這一類的拜年,因事因人而異。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電話拜年、簡訊拜年、網路拜年等。

通過拜年,進一步增強了尊老敬上之情,加深了親朋好友的感情,有利於締結和諧的親情、人際關係。正因如此,拜年這一習俗延續至今,經久不衰。

晚輩在向長輩拜年時,尤其是小孩,長輩們都要給「壓歲錢」,古亦有之,無可非議。但現在「壓歲錢」數額越來越大,紅包越來越鼓,使得一些長輩招架不住。本來,拜年是一種親情再現,骨肉相聚,友情延續,至於禮品的價值貴賤,長輩們並不奢望,只望晚輩們能記得他們,常去他們那裡走走,看看。長輩給晚輩包紅包,不管多少,也充分表達了對下輩們的疼愛之意。

可一些晚輩拜完年回家,把長輩給的壓歲錢一一記上,看誰給的錢多,甚至有少數晚輩以壓歲錢多少來定論親情深厚,還是淡薄;關係友善,還是一般。有的長輩為了給晚輩攢壓歲錢,平時捨不得吃,捨不得花,甚至一年辛辛苦苦的積攢,還不夠春節幾天用來包壓歲錢。

許多長輩們說,平時就盼著晚輩們來家裡走走,熱熱鬧鬧的,心理舒坦;但一行起包紅包來,有怕錢少了拿不出手,做不起「人」來。現如今,給晚輩包壓歲錢的問題,已成了一些長輩們的心理負擔。

親情關係,是血濃於水的關係;友愛之情,是彼此相互信任的真誠關係;這是用金錢是買不來的。「拜年」中華民族的孝道禮儀之一,不要把這傳統美德低俗化。做晚輩的在盡孝中,應拋開一切私心雜念,讓長輩們放下心理負擔,盡情地去享受天倫之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清溪川南古宅博物館
認識27天就裸婚、閃婚!杭州90後姑娘:這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