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電影說 芳華:馮小剛的大繁至簡與悲憫情懷

電影說 芳華:馮小剛的大繁至簡與悲憫情懷

得著毫不掩飾對馮小剛的青睞和崇拜,因為他是一個敏感睿智、敢想敢幹的人,因為他能平衡好商業價值與人文精神,因為他能把情懷玩得登峰造極。在他的電影里,至始至終的存在的,不是插科打諢的馮氏幽默,也不是苦大仇深的拍案驚奇,而是帶著溫度與思考的悲憫與感傷,是對中國的過去與現在的獨立表達。

他不像是陳凱歌那鬱鬱寡歡、孤芳自賞的人文情懷,所以有了看不懂、不能說的《貓妖傳》和《無極》,也不像是吳宇森那懷念港產片鼎盛時代的當年情懷,所以有了炒冷飯、爛到家的《英雄本色2018》和《追捕》。許是老了,老藝術家們就跟商量好似的,集體的任性了一回,其中,卻未曾見到那個人們熟悉的馮小剛。

無論是賀歲片王者的頭銜,還是《1942》、《我不是潘金蓮》到《芳華》的一路「走偏」,馮小剛總能挖掘出自己感興趣、觀眾能接受的所謂「好題材」。這讓你不得不佩服有著敏銳的嗅覺、能將大繁至簡、深入淺出做出新高度的馮小剛。

得著心裡始終縈繞著一個問題,為什麼馮小剛挖掘的題材,就夠得上是「好題材」?為什麼馮小剛的電影,能夠屢屢突破所謂的「潛規則」,談那些以前電影不敢談、不願談的人和事兒?因為,他不任性、不吃老本,這雖然是一個導演的基本素質,但有了「同行的襯托」,就把馮小剛給顯出來了。

作為一名80後,得著是無法見景生情的感觸到那個紅旗招展的時代,也很難將感情帶入到文工團的那些年輕人當中,更對那場熟悉又陌生的戰爭缺乏深刻理解,但這並不妨礙現象級電影《芳華》的一枝獨秀,並不妨礙一系列現象級話題的熱烈討論。

這一次,馮小剛打的還是情懷牌,但營造大時代與塑造小人物的兩廂對比,卻緊扣了他始終堅持、一以貫之的悲憫與感傷。與剋制細膩的原著相比,《芳華》夾帶了不少馮小剛的「私貨」,不過,與同輩分的那幾位「導演藝術家們」的操守,馮小剛的「私貨」不任性、不做作,不僅很好的襯托主題,還體現了思想深度,這樣自然而然的「夾帶」,很用心、不容易,作品沒影響,觀眾能接受,皆大歡喜。

芳華已逝,韶華依舊,這些存在於特殊年代的悲喜劇,以僅存的那些惆悵與感懷,帶著餘溫放在你面前,但這並不是《芳華》的全部。當我們老去,才懂得淡定從容才是真,這要感謝心存悲憫的馮小剛,感謝在那個激情而感傷的時代,一代人的芳華。

得著說 |拿興趣說事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得著說 的精彩文章:

電影說 推理筆記:偽推理的坑和陳都靈的腿
電影說 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誰說國產電影不能成精?

TAG:得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