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芳華》:馮小剛的陽光燦爛和致青春

《芳華》:馮小剛的陽光燦爛和致青春

《芳華》的原著和編劇都是嚴歌苓,所以聊這部電影,是不能忽視她的。嚴歌苓好幾年前寫過一本小說《陸犯焉識》,後來被張藝謀拍成了《歸來》,雖然賺取了很多人的眼淚,但我私底下覺得這些很多流淚的人都是膚淺的,或者說他們缺乏審美。看完了《芳華》,我覺得毛病依然存在,除了導演的原因,我覺得嚴歌苓也要負很大的責任。

先不對電影做一些價值批判,僅僅從觀影感受上來說,電影的硬傷是很明顯的。首先,電影中一些性感展示,以及男女之間的一些親密互動都是很多的,然而都沒發生什麼事,偏偏劉峰抱了一下林丁丁就被上綱上線下放連隊了,這個轉折實在突兀,實在讓我緩不過來。

其次就是從電影名字上來說,芳華,是獻給你們和我們的芳華。這個所謂的獻給其實是很籠統,獻給林丁丁?給蕭穗子?給劉峰?還是給何小萍?如果我是劉峰,你說獻給我,我只想說去你媽的。作為一個活雷鋒,幫別人帶東西,幫別人抓逃跑的豬,給別人做沙發,最後上大學的機會都被別人了,在十年後,自己的車被衙門扣了,不交一千塊不讓把車拿走,這明顯就是訛人,經歷了這些苦難,我相信換成很多人,內心恐怕都有怨恨,如果還渲染成芳華,我覺得有點扯淡。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何小萍身上,何小萍的父親死了,在文工團一直受委屈,最後也被調走,這樣的人生經歷其實算不上美好,說是芳華,我也覺得是扯淡。說到底,這部電影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馮小剛的意淫,當功成名就之後,回首往事,覺得多麼美好,可是那些曾經的朋友呢,經歷了苦難,經歷了戰亂,斷手傷殘,神經住院,當這些曾經的戰友經歷滄桑後回歸到平淡的生活,作為一個名利雙收的導演就站出來懷念青春歲月,開始來感嘆男女之間相依為命的平淡生活了,然後再來說這是我們的芳華,最後賺取大家的眼淚,對此我只能說,流淚的人大部分還是膚淺的,這話說的狂妄,但還是得說。

這也是電影討巧的地方,電影后半部對此著墨不少,結尾更是以劉峰和何小萍來收尾,這一段很容易讓人造成錯覺,覺得這兩個人終於在一起了,終於一起生活了,雖然沒結婚,年紀也大了,但這種感情不就是所謂的絢麗歸於平淡,然後一起相依為命嗎?這的確也能感動一些人,包括我也多少有點觸動。但是也要想想,劉峰和何小萍究竟為什麼會淪落至此,這是電影的關鍵所在,拍好了這點也就能看出導演的價值所在。

對一個導演來說,要麼有追求,要麼沒追求,要麼從有追求墮落到沒追求,要麼從沒追求上升到有追求,前者代表張藝謀,後者代表馮小剛。張天師從高粱、活著、打官司到狗熊,再到黃金甲,一路走來,一路墮落,一路無恥,馮小剛從甲方乙方、天下無賊、集結號、再到1942,尤其是1942,完成一個商業片到文藝片的轉化,我覺得馮小剛至今津津樂道的應該還是屬於自己對電影類型的突破,雖然私人訂製以及潘金蓮受到了不少批評,但是導演的激情和突破還是能看到的,馮小剛一直都是有追求的,不僅僅滿足於一個商業導演,從這幾年的網路言論來看,馮導對電影還是充滿了一些責任感的,而這也為馮小剛積累了眾多的名聲,讓大家對他充滿了期待,無形之中在他的身上有了一些道德和責任綁架,這是《芳華》受到批評一個關鍵所在,作為一個有追求有責任的導演,既然拍芳華,時間設定在改革前的文革時期,為什麼還能拍的這麼美好,君不見多少人在那個時期都處在黑暗時期?

說實話,對於馮小剛的批評,不從上面所說的道德責任上來說,僅僅從電影上來說,我也覺得是活該。芳華,像是馮小剛的致青春,更像是姜文的陽光燦爛,當大家都在修地球的時候,部隊大院的孩子都他媽的生活的陽光燦爛,這樣的故事在別人看來就是矯情虛假,甚至讓人憤怒。當劉峰因觸摸事件改變了一生命運的時候,當大家都欺負何小萍的時候,你再來渲染你的文工團芳華,這樣的故事也是矯情虛假甚至讓人憤怒的。

其實看《芳華》就像是在看《歸來》,就像是開頭所說,二者毛病類似,電影既然把時間瞄向了建國後到改革初期,如果不對此做現實主義的處理,即不去反思和面對的話,那麼拍出了的東西肯定是不會深刻的,最終只是隔靴搔癢,隨便舉個例子,活著中將那個時代的刻畫刪除,電影就垮了,霸王別姬將文革中的打砸搶燒等人物劇情砍掉,電影就根本不會拿什麼勞什子獎,《歸來》和《芳華》不面對現實,而將其進行剔除,或者故意漏掉,這樣的電影註定是拍不好的。

註:雖然我對《芳華》持批評的態度,但我還是覺得馮小剛是有追求的,電影中對時代擦邊球的處理雖然也讓我不滿,但是鑒於導演以前的表現,我寧願將之歸咎於電影審查制度的原因。至於嚴歌苓,一位備受歡迎的作家,我一向對之不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習好才怪 的精彩文章:

TAG:學習好才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