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艾灸穴位治療慢性鼻炎,簡單有效

艾灸穴位治療慢性鼻炎,簡單有效

灸法一:溫和灸

溫和灸是將艾卷一端點燃,對準應灸腧穴部位或患處,距離皮膚2~3厘米熏烤,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紅暈為度。

主穴:印堂、迎香、合谷、肺俞。

配穴:鼻涕多加上星、口禾髎。

操作:每穴灸15 -20分鐘,每日1 次,7 次為1 個療程。

灸法二:隔姜灸

隔姜灸的方法是取生薑一塊,選新鮮老薑,沿生薑纖維縱向切取,切成厚0.2~0.3厘米厚的薑片,大小可據穴區部位所在和選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間用三棱針穿刺數孔。施灸時,將其放在穴區,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點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時,略略提起薑片,或更換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6~9壯,以皮膚局部潮紅不起皰為度。灸畢可用正紅花油塗於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膚灼傷,二是更能增強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

主穴:印堂、迎香、合谷、肺俞。

配穴:鼻涕多加上星、口禾髁。

操作:取2~ 3毫米新鮮薑片,置於選定的穴位,取艾炷如棗核大小,每穴灸3 -5壯,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

灸法三:燈火灸

燈火灸的做法是選定穴位之後,用龍膽紫藥水或有色水筆作一標記。取燈芯草3~4cm,將一端浸入植物油(麻油或豆油)中約1cm,取出後用軟棉紙或脫脂棉吸去燈草上的浮油,以防油過多點燃後油珠滴落造成燙傷。施術者用拇食二指捏住燈心草之上三分之一處,即可點火,但要注意火焰不可過大。然後將燈火向穴位緩緩移動,並在穴旁稍停瞬間(此時浸油端宜略高於另一端,或呈水平狀,以防火焰過大),待火焰由小剛一變大時,立即將燃端垂直接觸穴位標誌點(注意:勿觸之太重或離穴太遠,要似觸非觸,若接若離),此時從穴位處引出一股氣流,從燈心草頭部爆出,並發出清脆的「啪、啪」爆淬聲,火亦隨之熄滅。有的不滅,則可繼續點灸其它穴區。灸火順序為先上後下、先背後腹、先頭身後四肢。點灸次數宜靈活掌握,一般3~5日一次,急性病可每日1次(但須避開原灸點)。

主穴:上星、印堂、鼻通、迎香。

配穴:咳嗽痰多加肺俞。

操作:施陰燈灼灸術,每穴灸1~2壯,每日1次, 10次為1個療程。

【取穴定位】

印堂:在人體前額部,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當第二掌骨橈側之中點處。

迎香: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當鼻唇溝中。

肺俞:位於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上星:位於人體的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

口禾髎:在鼻孔外緣直下,水溝穴旁開0.5寸處。正坐仰靠或仰卧取穴。

鼻通:位於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溝上端盡頭處,當迎香內上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內經》強調艾灸冬季進補最強!有艾康年五年陳艾事半功倍!
癱瘓的艾灸解決方法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