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艾灸也要像中藥一樣相互搭配,治療鼻竇炎的方法
最新
02-20
灸法一:溫和灸
取穴:迎香、印堂、阿是穴。
操作:每穴灸10 -15 分鐘,以局部皮膚潮紅、鼻塞減輕為度。每日2次,6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3日。
灸法二:艾炷直接灸
取穴:通天、曲池。
操作:每穴灸3 -5壯,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3日。
灸法三:迴旋灸
取穴:上星、印堂、肺俞、風池、下關、合谷。
操作:點燃艾條,懸於選定的穴位上方或左右,距離皮膚2 -3 厘米施灸,以局部皮膚紅潤、溫熱感能耐受為度。每日1次,5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1日。
【取穴定位】
迎香: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當鼻唇溝中。
印堂:在人體前額部,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阿是穴:以痛為腧。
通天:前髮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即承光穴後1.5寸。
曲池:屈肘成直角,當肘彎橫紋盡頭處;屈肘,於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取穴。
上星:位於人體的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
肺俞: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風池:位於頸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下關:在面部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張口時隆起;正坐或仰卧,閉口取穴。
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當第二掌骨橈側之中點處;或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特效穴位治療常見病集錦,常用穴位處方歌訣一覽表
※經絡穴位反射區,是孩子天然的特效藥庫
TAG: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