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為何從來不罵蔣介石?同鄉是原因其一,還有6個不可忽視因素
魯迅與蔣介石是浙江老鄉 。魯迅是紹興人;蔣介石是寧波奉化溪口人。二人一文一武,都是對中國近、現代史產生過極大影響的非凡人物。雖為同鄉,但兩人的政見與理念似乎有所不同。兩人間或時有分歧,但也曾有一段惺惺相惜卻鮮為人知的特殊友誼。
魯迅為何從不罵蔣介石,原因有七:
一是兩人都是浙江人,算是老鄉,惺惺相惜。
二是兩人曾留學日本,都是進步青年,有共同的理想——為中華民族的生存而尋找出路。蔣儘管為人獨裁奸詐,但並不是賣國求榮的小人、貳子。
三是兩人雖然走的路不同,一個從戎,一個從文。但蔣對魯還是一直比較器重的,多次拉攏爭取魯為己所用。儘管魯寫過不少文章抨擊國民政府,可蔣從未對魯下黑手,算是比較仁義。
四是當時是民國政府,魯只是一介文人,收入來源主要靠政府提供,受制於人,哪敢得罪政府首腦?除非你不想活。
五是魯知道處世原則,雖說對社會不滿,但不是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者,他同情共產黨卻不是共產黨員,並未完全站在共產黨一邊。同時對民國政權也沒有完全喪失信心。
六是魯覺得自己在膽識和意志上弱於蔣,魯曾加入過光復會,有一次被安排暗殺任務,魯答應了,後因怕被抓殺頭而放棄了。可蔣在這方面勇敢得多,曾加入敢死隊,從未退縮,誓為革命犧牲。
七是當時民國政府的高壓政策,好多仁人志士被殺,如李大釗、聞一多等,對於魯而言,一旦惹怒了當權者,要殺你也非難事。
眾所皆知,罵人的作者容易出名,罵黑罵貪的文人通常都會得到底層民眾的支持。魯迅複雜的交際圈證明他這人懂得審時度勢,只有活著,才能有機會把想說的話說出來。魯迅有這麼一句名言:真正的強者不是因為某件事而壯烈的死去,而是因為某件事而卑微的活著。這句話就很生動的描述,詮釋了魯迅本人當時的心態與思想。
所以,魯迅什麼人都接觸,他接觸過的人能為他本人服務,而他則利用從別人手上撿來的生命繼續他的文學創作,這就是逆境中的生存平衡。所以,魯迅所罵的是人的背景而非指名道姓!魯迅的奉獻程度取決於時代的需要,當這個時代結束後魯迅必須退出時代,成為歷史傳說。魯迅說: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很多時候,魯迅不是什麼文思想家,而是個預言家……


※他驍勇善戰,用兵如神,800殲滅2000人,可惜天妒英才,24歲病死
※他是中國物理之父,錢學森和華羅庚都是他的學生,堪中華之脊樑!
TAG:看歷史學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