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這些充滿溫度的城市,遇見有趣的靈魂

在這些充滿溫度的城市,遇見有趣的靈魂

墨西哥蒂華納的低矮建築被不同跳躍色彩裝點。

每個人和一座城市的脈搏連接都不相同。在2018年春節,你選擇在哪一座城市,來度過一段餘韻悠長的假期?我們邀請超模陳碧舸、畫家張小溪、演員王一博和藝術家高入雲,分享了他們的理想旅行目的地,提前觸摸城市紋理,串聯起四個不同溫度的旅行故事。而那些風景,似乎已經有點迫不及待,等著他們親自前往,填充更為鮮活的記憶。

蒂華納—邊境牆外 熱烈無處不在

沿著太平洋海岸線一路飛馳,加州的公路總是這樣,一眼望不到邊際,更不知邊境線另一邊的海岸,浪是在咆哮還是輕鳴。在怪力亂神的墨西哥,混血文化不動聲色地存在於城市的每個角落,和以往陳碧舸所認識的冷靜世界有著極大的文化反差。於是,她從洛杉磯到聖地亞哥,穿越美墨邊界,來到了蒂華納(Tijuana)。

邊境牆附近的商鋪和居民區。

把車停靠在邊境線附近停車場,前方是正在施工的被加固的邊境牆,步行20分鐘,來到通關口岸外,排起長隊的人群,略顯熙攘,就連那從太平洋吹過的海風,雖自同一個方向,也升高了幾度。這座曾經絕望的邊境小城,難說十全十美,但在新舊文化共存下,熱烈和活力依舊無處不在。

超模陳碧舸

圓球狀的現代化建築,與這座有點破敗感的小城,多少有點格格不入,但就在這座蒂華納文化中心(The Tijuana Cultural Center)里,西班牙文化與傳統印加文化融為一體,幾個不同時代的常設展中,這個折衷主義的邊境城市用影像和畫作催眠你的靈魂。

蒂華納文化中心外部。

城市中心 Revolución 大道始終歡騰,墨西哥人的快樂和熱情像辣椒一樣滲入小城的每一個細胞,伴有重音貝斯的 Ranchero 響起,每個人都會拉起身邊的夥伴一起扭動。傳統市場依舊忙碌,從清晨到夜晚,這裡都充斥著卡車司機、買賣方、屠夫和廚師。繞著市場一圈,像是鉤織出了墨西哥一天的生活畫面。

蒂華納傳統市場的特色水果。

Hidalgo 市場的墨西哥特色香料(左)和正在切仙人掌的店主(右)

與美國交界的地方有一道牆,一直延伸到科爾蒂斯海。海水被人們強迫地一分為二,變成了擁有兩個不同國籍的海域。每周末的幾個小時,無法跨越邊境的人被准許來到這裡,靠近圍欄,看到彼岸的生活。邊境牆附近,有著大片的社區,蒂華納人在這裡世世代代生活。

屬於墨西哥的科爾蒂斯海海域。

牆上布滿了各種色彩的塗鴉,都是住在附近孩子們留下的,不同大小的手印、愛心、笑臉和「希望」。山城小鎮的低矮建築被不同色塊裝點,像是蒙德里安遇到了弗里達,更如墨西哥詩人帕斯所說:「世界,你一片昏暗,而生活本身就是閃電。」

蒂華納的孩子們在邊境牆上留下的手印和塗鴉。

格拉斯哥—北方的女王

前往格拉斯哥的火車,一站一站地停靠,車窗外的濃雲下是咆哮的海岸線。鄰座坐著一位不苟言笑的男人,吐槽很勢利的隔壁。一路北上,聽著他濃烈的蘇格蘭口音,Nancy 和格拉斯哥,一點一點地靠近,最終和遠方的蘇格蘭風笛聲連成了一片。

蘇格蘭方格裙不僅是當地人愛穿的民族服裝,而且是民族文化的標誌。

與她所熟悉的英格蘭相比,這裡顯然更加冷峻和硬朗,有一種未經過雕琢的質樸感,帶著蘇格蘭山脈和高山薊的呼吸,如同這個民族一般,不屈不撓。沉靜的鉛黛色調濃縮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古迹和建築中,Nancy 心中明白,這是一座被低估了的工業城市。與畫畫有關的名詞和動作,都已經融入 Nancy 生命。

畫家張小溪 Nancy Zhang

把目的性降到最低的城市散步中,保留並復活了蘇格蘭文化的凱文葛羅夫藝術博物館(Kelvingrove Art Gallery and Museum),註定了她將從這裡開始,去觸摸格拉斯哥的脈搏。外牆被格拉斯哥常用的紅砂岩的包裹下,這位握著畫筆的女孩,在這裡,遇到倫勃朗、約瑟夫、雷諾阿,看他們怎樣用畫筆傳達出不同目光,也遇到了蘇格蘭色彩畫家和格拉斯哥學派的「復活」。

凱文葛羅夫藝術博物館為西班牙巴洛克風格,外牆使用的是格拉斯哥常用的紅砂岩。

凱文葛羅夫藝術博物館內部展廳。

沿著博物館旁的 Kelvin Way 往北走,一片堪稱典範的哥特式建築群,就是格拉斯哥大學主校區,學校的東西兩院相互對稱,兩院之間的大連廊石柱與拱頂連綿重複,側向射入的光線將走廊內映得光影斑駁,行走其間,恍若中世紀古堡的宏偉廳堂,哈利·波特第一次穿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來到霍格沃茨那一刻的驚喜,也許便是如此。

格拉斯哥大學裡充滿儀式感的連廊。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收集舊書便成為 Nancy 與一座城市從陌生到熟識的方式。大學附近40多年歷史的 「伏爾泰與盧梭」 二手書店,有著電子閱讀時代難覓的珍貴資料。老闆養了一隻愛在書堆上睡懶覺的貓,在這裡找書如抽絲一般,又像玩疊疊樂。

「伏爾泰與盧梭」 二手書店有許多電子閱讀時代難覓的珍貴資料。

塵埃和書籍堆砌而成了另一個時空,歷史邊界模糊至一種浪漫的狀態。帶走一本經染上污漬的維多利亞時期巨作《尤斯達絲的鑽石》,走在這座維多利亞時代的街道上。Nancy 往郵箱里塞進一張明信片,背面畫著一個圓。如她一般,行走在不斷擴張的圓之上,萬物在圓之下生長。是時候出發去高地了,在那片廣闊荒野和空靈山水,有著自成天地的傲骨和歷經世事才能展露的從容。

蘇格蘭高地布滿古老岩石。

馬焦雷湖—睜開沉默的眼睛

Laforêt 家族的古老建築中,餐廳窗外便是馬焦雷湖(Lake Maggiore),天然而溫潤。高入雲把畫具顏料簡單歸置,照舊騎著自行車去游泳,順山路而下。遠處的綿延山丘,薄霧在夕陽下升騰起紫棠色的光芒,又慢慢漸變成赤金色,把整個馬焦雷湖都籠罩進一個溫柔又曖昧的輪廓中。

停放在馬焦雷湖畔的彩色腳踏船。

深冬的寒意為這片湖畔 「驅散」 了些許人潮,岸邊停著平日里通往各個小島的賽艇,沒有雕琢精美的畫船和吱呀有韻的槳聲。湖岸上數以百計的漁村,明亮的房屋色塊跳躍在山林間。高入雲時不時拿出錄音筆,和自己說會兒話,許多時候,創作靈感就從萬千思緒中被「過濾」了出來。習慣了與自然和植物建立聯繫。這片湖水,能讓人忘記生活中的區別:年齡與財富。

青年藝術家高入雲

馬焦雷湖格外大,向北一直延伸到瑞士,如同鑲嵌在坡河平原和阿爾卑斯山之間的大海。湖中共有三島—美麗島(Isola Bella)、母親島(Isola Madre Verbania)以及漁夫島(Isola Dei Pescatori)。在美麗島上,華美建築和樸素自然,得到了一種完美的平衡。從遠方看博羅梅奧大宅(Palazzo Borromeo),如同水面上的巴洛克風格的藝術藏品。和平常所見的歐式宮殿不同,博羅梅奧大宅似乎將海洋搬進了宮中。天藍色的內部色彩、海石做成的牆體裝飾、鵝卵石鋪就的地面,甚至連擺件都無一不是和海洋相關的。這裡是 Borromeo 伯爵送給他美麗妻子而建的。

馬焦雷湖小島上的中世紀建築。

跳上小船,便可繼續前往漁夫島,是海明威最鍾愛的避難所,他曾在這片湖光山色中寫下了小說《 永別了,武器》。驅車20分鐘,穿過茂密的叢林,來到另一片湖光山色之間—奧爾塔湖(Lake Orta)。在湖中央的聖朱利奧島(San Giulio)上,充滿了古老的義大利帕爾馬色彩,在崎嶇的鵝卵石街道上散步,收穫更為溫柔的時刻。當再回到馬焦雷湖,在這裡你會明白,大自然如此珍貴。也許正是這片湖光山色的恩澤,一面湖、一條毛毯、一些食物、一本書就能過一天的生活,在此刻,便也觸手可及。這片湖水,能讓人忘記生活中的區別:年齡與財富。

漁夫小屋的湖中倒影。

正如那句義大利語所說,感受 「Il dolce far niente(無所事事的幸福)」。也正如當年威廉·華茲華斯從瑞士日內瓦出發,沿著阿爾卑斯山脈前往傑莫利谷,穿過白雪皚皚的辛普拉山口,最後抵達馬焦雷湖。他在寫給妹妹的一封信中描繪了他目睹的景觀:「今後每一天,只要回憶起這些印象,我便能從中感受到快樂。」而每一位造訪此地的精神的漫遊者,都能找到這樣一個「凝固的時間點」。

馬焦雷湖美麗島上的花園建築。

札幌—飛往白色森林的班機

從1月初到2月末,北海道三天一小雪,五天一大雪。清晨醒來,前一晚的降雪量足夠令人驚喜,輕鬆達到30厘米,幸運的話,50厘米也是常見。一場雪後,北海道就變成了北國。

白雪覆蓋下的北海道神宮。

與日本的絕大部分地區不同,位於日本列島最北端的北海道更加內斂,也更為遼闊。在這片低溫世界,得天獨厚的粉雪條件,讓王一博願意把自己交給眼前這一片白雪茫茫,享受這一份來自冬天的快樂。

演員王一博

作為北海道首府的札幌,每年2月上旬都會舉辦冰雪祭,冰雕晶瑩剔透,一系列雪初音商品和活動也會出現。離札幌很近的留壽都滑雪場(Rusutsu Resort),是北海道最大的單體滑雪場。對於滑雪初學者來說,在這裡的滑雪學校可找到非常專業的指導。經過第一天活動筋骨,便可開始找到留壽都滑雪的靈魂所在。

北海道滑雪場。

留壽都十分出名的 Tree Lines 可是玩性十足,除了樹林之外,豐富且難易程度分布均勻的雪道,部分有挑戰性的非壓雪道以及野雪道外區域和公園,讓各個水平的滑雪者在留壽都都能找到自己的小天地。

滑雪愛好者們正在向著雪場的山頂進發。

北海道的空氣乾淨清凜得像是真空一樣,帶著山泉結晶的氣味,你可以像村上春樹那樣去尋一隻「 羊」。札幌市區不大,步行依舊是很好的尋跡方式。在這裡,吃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市井氣十足的二條市場是「札幌市民的廚房」,一分鮮甜海膽、肥妹金槍腩和咸鮮鮭魚子的三色蓋飯算是基本標配,或是乾脆大刀闊斧來上一整隻帝王蟹,感受北海道活躍寒流的恩賜。朝日啤酒北海道工廠的新鮮啤酒,每個人可以免費試飲3杯。

札幌市內的有軌電車。

2月的札幌,4點天就黑了,坐在 JR Tower 看札幌從白天到黑夜。這裡雖然只有38層,但是好安靜沒有什麼遊客,夜景配合著很舒服的背景音樂,之前繁忙工作的疲憊都被治癒了。好好地和這個雪白的世界告別,一轉頭,就該回到生活里了。

日暮降臨後的札幌。

編輯 & 撰文 / 楊京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社交媒體責編 / Col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oFigaro 的精彩文章:

從北向南,來一池熱湯中的日式巡禮

TAG:SoFiga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