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兒童怎樣過蔣介石倡導的「新生活」

民國兒童怎樣過蔣介石倡導的「新生活」

原標題:民國兒童怎樣過蔣介石倡導的「新生活」


1934年2月,蔣介石在江西南昌發起「新生活運動」,他希望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提取若干精神與思想,例如「禮義廉恥」,來建構一種政治與社會教育的氛圍。該運動的內容包含了食、衣、住、行等基本日常生活之規範準則,內容則以提倡禮貌、紀律、品德、秩序、衛生整潔等習慣為重點。


蔣發起這個運動的背後目的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要打造中國成為一個文明與現代的國家,國人不再被外國人歧視為是衰弱、未進化的民族。

邁入文明國家,要從何做起呢?蔣認為要先要從「修身」這類小事做起,因為它是治國平天下的基礎。他曾摘錄《書易》、《禮記》、《春秋》等經典適用於現代者,作為編輯修身課本之參考依據,可見蔣對古代禮節、道德之重視。


蔣非常在意國人不衛生或自私的行為,例如他曾說「中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對於自己的舉止行動,絲毫不加檢點。隨便咳嗽吐痰,不但不懂得衛生,更不講究禮貌以致為外國人鄙視。」


其實,蔣認為中國人太自私,不僅是他個人的主觀,有許多知識分子都有類似的言論,例如魯迅曾感慨地說:「中國公共的東西,實在不容易保存。如果當局者是外行,他便將東西糟(糟蹋)完:倘是內行,他便將東西偷完。」


費孝通也曾抨擊中國人的自私,他曾說:普通人家把垃圾在門口的街道上一倒,就完事了!蘇州人家後門常通著一條河,聽起來好像很美麗,文人形容是「中國威尼斯」,其實不然。大家都把垃圾、排泄物往小河中倒,完全不在乎別人在那裡洗衣服、洗菜;而且,沒有一家願意去管「閑事」,誰看不慣而跑去清理,誰就是笨蛋,連半聲「謝謝」都得不到。

故以蔣介石的觀點來看,為什麼衛生和現代性有關?蔣認為一個「現代人」必須具備「私」的修身功夫,和不影響他人健康的「公」的一種衛生行為。所以蔣才會說:「除個人私德的修養外,要注重公德、公益和公共衛生。」要造就一個現代模範國民,也是新生活最重要的條件,就是整齊清潔。



有禮貌、有精神的坐姿、立正的姿勢和精神飽滿的步伐



幼兒讀書、寫字的正確姿勢

兒童與青少年為國家未來的主人,他們的行為準則與身體規範,是該運動的重點展示項目。1935年,上海的《中華》雜誌刊出了一篇名為「小朋友的新生活」一文,用真人來展示日常實踐,一張頁面共刊載了12張照片,各有不同的內涵。其中第一組照片是展示有禮貌、有精神的坐姿、立正的姿勢和精神飽滿的步伐(圖1),還包括幼兒讀書、寫字的正確姿勢等等(圖2)。



鞠躬和接受老師物品時的正確姿勢



握手禮、鞠躬禮、脫帽禮和「最敬之敬禮」等姿勢

這些圖片,包含了新生活運動的精神,也有蔣的個人理想在內。他早年就讀日本軍事學校,後來到日本參訪,皆體驗到日本之強盛、紀律與規範化的軍事生活,再加上蔣自己也帶兵,所以當他有能力可以推展內政時,很自然的就將過去的日本經驗化為政治運動的內涵。他認為,一個人坐沒坐樣、站沒站直,就是身體與精神委靡不振的象徵,一個文明人當然不能有如此舉止。


其次,與這幾組圖片相關的,源於蔣認為中華民族是最「重禮義」、「明廉恥」的民族,日常生活應該是高尚的,但時至近代竟然反有粗野卑陋之態,這就是不講「禮義廉恥」了。所以首先必須提倡「禮」,來端正品格與人心,故(圖3)所展示的,是鞠躬和接受老師物品時的正確姿勢,還有(圖4)的幾張照片,為遇到朋友時應該行的握手禮、鞠躬禮、脫帽禮和「最敬之敬禮」等姿勢。


蔣曾言:「我看到接文憑的個學生敬禮的時候,雖然內心都有十分誠敬的意思,但外表每每有動作不確實,因而失節度的地方。照敬禮的規矩,敬禮的人一定要等受禮的人兩個眼睛看到他並且答完禮之後,然後自己的手才能放下,今天就有少數的學生不是如此。」這幾張圖片,可以說把蔣的意思圖像化了,很清楚的展示了正確之身體行為。蔣還認為,所謂「禮義廉恥」是有順序的,沒有「禮」的人,就不會有義氣,更不可能有「廉恥」,所以象是敬禮姿勢、態度等,是做人首要之事。


客人進門,主人必須在旁肅立接待



端茶敬客的正確禮節、同伴跌倒要立刻扶起


為什麼是外在的身體行為表現要被重視呢?如此會不會流於形式主義?恰恰相反。因為蔣認為,談到「禮節」,必須同時具備心中敬意和外在敬意,只把「禮」放心中,而忽略外在行為準則,就是把事情只做一半,也是「無禮」。又因為內心世界無法覺察,第一眼給人的印象往往是外在表現,所以蔣認為行禮時頭應該彎多少度,彎下時間應當多少,都應該有一定的準則,有節度與規矩,才算有禮。


他的話完全可以映證圖片上這些孩子的示範,是展示「禮」的身體準則。其他還包括客人進門,主人必須在旁肅立接待(圖5),以及端茶敬客的正確禮節、同伴跌倒要立刻扶起(圖6)等呼籲,涵蓋了日常生活的多種身體規範。


這些對身體的要求,也並不是在新生活運動時才開始的,早在1931年4月,蔣至故鄉武嶺小學校大禮堂對全體師生施以訓詞時就談到:「我們溪口兒童有一種不好的習慣,就是開口罵人、動手打人。你們以後切不可相打相罵,必要相親相愛。溪口人還有一種壞脾氣,就是衣服不整齊、鈕扣不扣好、身手不清潔,最不好的就是口裡含了香煙在路上行走。」



廣東舉辦兒童健康比賽,選出優勝的健康兒童


蔣認為,若能注意、做好這些細節,就可以擁有好的品行和品格,未來才可以做大事、幹革命。另外,兒童象徵生命的起頭、國家之希望,所以新生活運動中有不少相關圖像,它們多與兒童健康、教育發展有關。例如廣東曾舉辦兒童健康比賽,就曾選出優勝的健康兒童(圖7)。這類比賽,在新生活運動後屢見不鮮,可能還與當時的衛生觀、強國強種的時代思潮有所連結。



新、舊兒童生活之比較


其次,(圖8)還可見新、舊兒童生活之比較:左邊的是過舊生活的兒童,臉龐看起來髒兮兮的,領子也沒有整齊,東張西望;右邊過新生活的孩子,則是衣著面容整齊、輕潔,眼神直視,還戴個類似軍人的帽子,胸前則別上了象徵新生活的盾牌徽章,一派正經模樣。


蔣介石一直認為,國人的生活與外在身體舉止常常給人一種落後、不文明的感覺,他的主張與想法,雖不免有些僵化與制式,但是他卻是真心希望中國能擠身於世界文明國家之列。故他希望國民之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有精神、有規律,才配做個現代人。


筆者在今年10月坐飛機從上海返回台灣時,還看到刊載於國內航空公司刊物上有關「中國公民出國(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的呼籲,其文字大多可從新生活運動的相關禮貌、紀律規範中找到類似精神之文字,讀者不妨找來看看。身體外在行為與動作,代表一國國民之素質與文明程度,這一點,近代知識分子與蔣的想法,竟和現今政策有不約而同的巧合,背後之意義,實在值得每位國人省思與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館 的精彩文章:

太珍貴了!外國人拍的清朝北京街景,竟然是高清視頻
大學今尚在,已無讀書人!

TAG:國史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