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漢魏六朝詩選》第一百七十三首《酬范記室雲》

《漢魏六朝詩選》第一百七十三首《酬范記室雲》

【篇目】

[作品介紹]

[作者介紹]

[注釋]

[譯文]

[賞析一~~賞析二]

【古風泊客一席談】

酬范記室雲

[梁詩·何遜】

林密戶稍陰,草滋階欲暗。

風光蕊上輕,日色花中亂。

相思不獨歡,佇立空為嘆。

清談莫共理,繁文徒可玩。

高唱子自輕,繼音予可憚。

拼音版:

lín mì hù shāo yīn , cǎo zī jiē yù àn 。

林密戶稍陰,草滋階欲暗。

fēng guāng ruǐ shàng qīng , rì sè huā zhōng luàn 。

風光蕊上輕,日色花中亂。

xiāng sī bù dú huān , zhù lì kōng wéi tàn 。

相思不獨歡,佇立空為嘆。

qīng tán mò gòng lǐ , fán wén tú kě wán 。

清談莫共理,繁文徒可玩。

gāo chàng zǐ zì qīng , jì yīn yú kě dàn 。

高唱子自輕,繼音予可憚。

[作品介紹]

本篇是《山中雜詩》的三首之一。是寫山居環境的幽靜,表現了閑適的心情。沈德潛說它「四句寫景,自成一格」。

[作者介紹]

何遜(?—518)南朝梁詩人,字仲言,梁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何承天曾孫。宋員外郎何翼孫,齊太尉中軍參軍何詢子。八歲能詩,弱冠州舉秀才,官至尚書水部郎。

史稱八歲就能賦詩,二十歲舉秀才。范雲見到他的對策後,大加賞識,和他結為忘年之友。沈約也很欣賞他的詩,曾對他說:「吾每讀卿詩,一日三複,猶不能已。」

何遜曾任尚書水部郎、廬陵王記事等官職。梁天監年間,與吳均同受武帝信任,但後來又被疏遠,不再任用。

梁武帝天監中,曾任建安王蕭偉的記室,並隨蕭偉去江州。後來回建康,又任安成王蕭秀的幕僚,還兼任過尚書水部郎。晚年在廬陵王蕭續幕下任職,再度去江州,未幾病逝。後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事迹具《梁書》卷四九本傳,又附見《南史》卷三三《何承天傳》後。

何遜的詩寫得不多,梁元帝說:「詩多而能者沈約,少而能者謝朓、何遜。」顏之推說:「何遜詩實為精巧,多形似之言。」

詩與陰鏗齊名,世號陰何。與劉孝綽齊名,號稱「何劉」。其詩善於寫景,工於鍊字。為杜甫所推許,多清麗佳句,聲律上已接近於唐代近體詩,其詩對後世詩人有較大影響。有集八卷,已佚。明人輯有《何記室集》(又稱《何水部集》),今又有《何遜集》。

[注釋]

風光:在風中閃動的草木之光色。謝胱《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詩云「風光草際浮。」李周翰注云:『『風本無光,草上有光色,風吹動之,如風之有 光也。」

高唱:指范雲贈詩。范詩有「布鼓誠自鄙」句,是自謙的話,本句針對 范詩「布鼓」句。

繼音:言答范詩。予可憚:是自勵之辭,就是何可憚呢。憚,畏難的 煮恩。

[譯文]

林密戶稍陰,草滋階欲暗。

林密樹繁,雖是春日,而門前卻微覺陰沉;階前新草欲滋,但卻缺少充分的陽光。

風光蕊上輕,日色花中亂。

花叢中光風輕拂嫩蕊,日色閃耀其中。

風光:在風中閃動的草木之光色。謝胱《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詩云「風光草際浮。」李周翰注云:『『風本無光,草上有光色,風吹動之,如風之有光也。

相思不獨歡,佇立空為嘆。

我也很想念您,因而鬱郁不歡,獨自佇立,頻頻空嘆。

清談莫共理,繁文徒可玩。

無人與我共作清談而究勝理,只有您所說的綺思繁文空為自我欣賞。

高唱子自輕,繼音予可憚。

您的大作中太過自謙了;我難以為繼,所以憚於過訪耳。

高唱:指范雲贈詩。范詩有「布鼓誠自鄙」句,是自謙的話,本句針對 范詩「布鼓」句。繼音:言答范詩。予可憚:是自勵之辭,就是何可憚呢。憚,畏難。

賞析

壹/

該詩為答范雲《貽何秀才》而作,是借春景以贊其少年俊才。《梁書·何遜傳》稱遜「八歲能賦詩,弱冠(二十歲左右),州舉秀才,南鄉范雲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因此可知作詩時,何遜當在二十歲上下。

贈答詩是古人一種交際手段,因此答詩講究與贈詩意義相應,又因地位之別,在命意運藻上更注重恰如其分。這些在南朝,較唐代更嚴。何遜答詩也為十句,與范雲原唱絲絲入扣,而意思甚深。

范來詩前四句分二層寫景,何也先以四句景語作二層寫答之,但意象迥別。先寫近景,再寫遠景,林密樹繁,雖是春日,而門前卻微覺陰沉,階前新草欲滋,但卻缺少充分的陽光;相反遠處花叢中光風輕拂嫩蕊,日色閃耀其中,這才是春之驕子。這景象分明是把自己比作階前草而以花叢比幸運者,語意針對來詩比自己為得春天哺育的春桂青蒲,而謂自己其實並不真正幸運,並未受到與他人相等的照顧。

中二句是轉折,從上述景象對比中,詩人說:我也很想念您范雲前輩,因而鬱郁不歡,獨自佇立,頻頻空嘆。這是因來詩「臨花空相望,對酒不能歌」而作答的,而意思甚曲。「不獨歡」、「空為嘆」是真情,是因前四句自覺命運不佳,日光偏照他人而生的,但字面卻說自己與前輩同懷相思之情。這情恐怕不很真切。同在一郡,過從甚便,而何以前此已「絕經過」,來詩相招了又何不命駕速往,卻還「佇立」不前呢?真是深可玩味。

然而「清談」二句,多少透出了其中消息。這二句應來詩稱自己多綺思佳作而為答。南朝玄風甚盛,清談是時尚,能說勝理,即為時重,而文章之學則等而下之了。詩說:無人與我共作清談而究勝理,只有您所說的綺思繁文空為自我欣賞。這裡最可細味的是來詩只說「綺文」,答詩卻拈出個「清談莫共理」來,言外之意,頗有怪范雲只以文章許自己而未見我清談之勝的意味。

最後兩句,承「文」而答范詩末二句,范以布鼓過雷門自謙,此答云:您的大作中太過自謙了;范以「何事絕經過」為問,答雲,大作太妙,我難以為繼,所以憚於過訪耳。這是否真話呢?再回溯全詩,其意可自見。

通觀全篇可以推測到,何遜所以久不訪范雲,當是對范有所不慊。他認為自己雖受范賞識,但是未見實惠。據史載,何遜雖弱冠舉秀才,但至初仕,中間相隔多年,正可為證。因此他不歡而空嘆,他希望范雲不要徒以文章之徒目之,而要看到他的真正價值。他所怕的也不真是難為繼唱,而實是怕永作階前陰下的小草,而不能如日照下的春花怒放。不過這些意思都不正面說出,卻在自謙與敬彼中微露諷意,娓娓道出,這就是應答詩中的相稱與得體。

對照范雲來詩之慈愛懇切,何遜的答詩就顯得格調不是太高了。梁成帝後來說:「吳均不均,何遜不遜。」看來並不冤枉他,在少年時的這首詩里,其不遜之病已初露端倪了。

不過就詩論詩,此詩確不失為佳作,對應之切,運思之巧,甚至那種不遜之勁之出於真心,也頗有可愛之處。雖然無史料可以直接說明範雲見答詩後的反應,但從後來范雲任廣州刺史後,仍對何遜殷殷照顧,贈詩睠睠來看,大約范雲也為此詩感動了;也因而可知,何遜雖說「可憚」,也當終究應來詩招請去赴約的。這些雖是推測,但或許能為南朝文壇這樁小小公案,增加一些趣味。姑妄說之,姑妄聽之可也,讀者盡可見仁見智,為之續上自己滿意的結局。

詩的最突出的成就是寫景之精美。這不僅表現在前後兩層精巧的對比寓意中,更表現在觀察之細緻,感覺之敏銳,而這些又通過寫形傳神的設色鍊字表現出來。第一聯中「稍」「欲」二字之分寸極好,不說濃陰,深暗,既切晴春之景,也不至過於唐突前輩,傳送出一縷淡淡的愁思。「風光蕊上輕,日色花中亂」兩句更難能可貴,「輕」「亂」二字將視覺印象化為心理印象,風光無色無味,不可稱量,而曰「輕」;日色無知無黨,不解行為,卻曰「亂」,但這「輕」「亂」二字卻既切春風拂蕊的和熙,日色照花的明麗,也微微透出了詩人心中一種難以言傳說的妒羨之意。

常說何遜與謝朓、陰鏗是開唐音——主要是初盛唐之音的詩人。而這種景物描寫中的感受與技巧,是最重要的兩個方面之一——另一方面則為聲調——在唐人詩中尤其是王維、杜甫等人詩中可明顯看到齊粱時這類表現手法的影響,謝朓與何遜相先後,其《和徐都曹詩》有句「日華川上動,風光草尖浮」,與何遜「風光」二句異曲而同工。後如王維「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之「咽」字、「冷」字;「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之「閣」(擱)字、「慵」字;杜甫「野潤煙光薄,沙喧日色遲」之「薄」字、「遲」字(《後游》);「高城秋自落,雜樹晚相迷」之「自落」、「相迷」(《晚秋陪嚴鄭公摩訶池泛舟》),均同其理,細玩當自得之。《東觀餘論》稱杜甫多采何遜句入己詩,信然;而由此亦可見杜詩之筆法每同何遜,確是「頗學陰何苦用心」(杜甫《解悶》七)的結果。

佚名

賞析

貳/

本篇是酬答老詩人范雲的。范曾為齊竟陵王蕭子良的記室參軍,有詩贈何遜,題為《貽何秀才》。

這首詩採用景中有情、情景相生的手法來抒寫對范雲的懷念。詩的開頭兩句寫環境的幽靜,用一個「稍」字寫「陰」,用一個「欲」字寫「暗」,使靜物呈現出動態,並且賦予了人的主觀感情,透露出詩人獨處無歡的寂寞。三四句進一步寫初夏的風光,詩人用「輕」和「亂」兩個字精細地寫出了初夏盛開的花朵所獨具的光色艷姿。然而,面對這一幅花光日色所織成的圖畫,詩人卻感到寂寞,吟出「相思不獨歡,佇立空為嘆」的詩句。美景與懷人相對,鮮明地烘托出詩人對范雲的思念。詩歌的後四句抒寫對范雲的仰慕之情,讚美范雲虛懷若谷、獎掖後進的精神。此詩情調宛轉。前半部寫景抒情,自然讚美,後半部直抒情懷,言質而情深。此外,它通體對偶,雖不免有偶句復意之嫌,卻不使人感到獃滯,有流暢之美。

佚名

《酬范記室雲》 [梁詩·何遜]

林密戶稍陰,草滋階欲暗。

林密樹繁,雖是春日,而門前卻微覺陰沉;階前新草欲滋,但卻缺少充分的陽光。

風光蕊上輕,日色花中亂。

花叢中光風輕拂嫩蕊,日色閃耀其中。

風光:在風中閃動的草木之光色。謝胱《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詩云「風光草際浮。」李周翰注云:『『風本無光,草上有光色,風吹動之,如風之有光也。

相思不獨歡,佇立空為嘆。

我也很想念您,因而鬱郁不歡,獨自佇立,頻頻空嘆。

清談莫共理,繁文徒可玩。

無人與我共作清談而究勝理,只有您所說的綺思繁文空為自我欣賞。

高唱子自輕,繼音予可憚。

您的大作中太過自謙了;我難以為繼,所以憚於過訪耳。

高唱:指范雲贈詩。范詩有「布鼓誠自鄙」句,是自謙的話,本句針對 范詩「布鼓」句。繼音:言答范詩。予可憚:是自勵之辭,就是何可憚呢。憚,畏難。

《酬范記室雲》為詩人答范雲《貽何秀才》而作。《貽何秀才》是范雲借春景以贊其少年俊才。記室,范曾為齊竟陵王蕭子良的記室參軍。

《梁書·何遜傳》稱何遜「八歲能賦詩,弱冠(二十歲左右),州舉秀才,南鄉范雲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因此可知作詩時,何遜當在二十歲上下。

林密戶稍陰,草滋階欲暗。」林密樹繁,雖是春日,而門前卻微覺陰沉;階前新草欲滋,但卻缺少充分的陽光。

范雲《貽何秀才》以春景起首,詩人酬答也是描寫春景。不過,所不同的是,詩人在這第一句用了對偶句,更用了「陰」、「暗」兩字。可知,詩人心中有點惆悵不爽的成分在內。

風光蕊上輕,日色花中亂。」花叢中光風輕拂嫩蕊,日色閃耀其中。

又是一句對偶佳句。

「風光」對「日色」。風沒有光,日更無色。但是「風光蕊上輕,日色花中亂。」一句,偏生被詩人寫出了流光溢彩的感覺。

而且,跟上句一樣,「輕」、「亂」兩字,也同樣地能反映出詩人某種不太快樂的心境。

相思不獨歡,佇立空為嘆。」我也很想念您,因而鬱郁不歡,獨自佇立,頻頻空嘆。

有趣!范雲寫詩誇獎詩人,詩人反而「不獨歡」、「空為嘆」。為何?

清談莫共理,繁文徒可玩。」無人與我共作清談而究勝理,只有您所說的綺思繁文空為自我欣賞。

哦,原因在此:無人稱讚我的清談,而只看我的文章。

無人,也是在說范雲呢。

當時南朝,尚清談,不喜文章。換個角度來說,這是詩人感嘆自己還沒出仕呢。

高唱子自輕,繼音予可憚。」您的大作中太過自謙了;我難以為繼,所以憚於過訪耳。

高唱,指范雲贈詩。范詩有「布鼓誠自鄙,何事絕經過。」句,是自謙的話,本句針對范詩「布鼓」句。

詩人是說,您的贈詩太妙,我可寫不出,所以,不敢去拜訪您。

此句頗可玩味。

作為同鄉,前輩詩人范雲誇獎,詩人卻有點拿架子呢--他這是謙虛客氣當中,心頭有點小小的不爽--范雲對他的出仕沒幫助呢。

二十歲的何遜,還是一枚小鮮肉,有點小可愛的味道呢!

附錄:《貽何秀才詩》

范雲

桂葉竟穿荷,蒲心爭出波。

有鷕驚蘋芰,對酒不能歌。

聞君饒綺思,摛掞足為多。

布鼓誠自鄙,何事絕經過。

點擊輯期圖標,暢遊古詩文世界。

《古風泊客》第二輯《詩經》

《古風泊客》第三輯《楚辭》

《古風泊客》第四輯《樂府詩集》

《古風泊客》第五輯《古詩十九首》

《漢魏六朝詩選》

漢魏六朝是我國古代詩歌逐漸成熟的重要時期,這一段時間既有采自民間的樂府詩,也有文人創作的五言、七言詩;既有南方清麗婉約的詩歌,也有北方的鏗鏘之聲。本書選錄詩約300首,分為九部分:漢詩、魏詩、晉詩、宋詩、齊詩、梁詩、陳詩、北朝詩、隋詩;分4卷,漢詩一卷,魏晉詩一卷,宋齊詩一卷,梁、陳、北朝、隋詩合為一卷。全面的反映了當時各個朝代各詩人的不同風格和內容。余冠英突出了各時期的風格和代表作家,詳加註釋,是讀者了解漢魏六朝詩歌的入門必備之冊,既可以作為專業人士的備用資料,也可以作為文學愛好者收藏典籍。

作者:項籍等

編訂:余冠英

成書時間:1958年

《古風泊客》第六輯《漢魏六朝詩選》

漢魏六朝詩選173

心 ? 養性?品生活

這世上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

一是吃進胃裡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三是讀進大腦的書。

古風泊客 ┃ 也許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賞析微刊

作者簡介: 徐建老師,此處省略無數字…… (作者屬低調之士,囑咐省略簡介)

本文已經過作者授權,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出處:古風泊客(czgfpk)

編輯:近蘭寒舍(yxl88866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蘭寒舍 的精彩文章:

人生苦短,好好的瀟洒走一回吧
胃經大藥房-近蘭寒舍經絡養生篇

TAG:近蘭寒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