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理學:虛假的歸屬感,內心深處難言的孤獨寂寞

心理學:虛假的歸屬感,內心深處難言的孤獨寂寞

首先,我們要明白兩個詞語的不同意思,它們就是「孤獨」和「寂寞」。

寂寞,是一個人,一間房子,一個手機,形單影隻。

孤獨,是你和一群朋友在一起,卻無法融入他們其中,一個人躲在角落裡看著他們侃侃而談。

相對於寂寞來說,孤獨更可怕。

人是群居性的動物,渴望認同感,渴望與他人交流。

那麼,當你寂寞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呢?

我們的生活中,始終有一類人,他們看起來健談開朗,也具有完備的社交能力。

但內心卻並不喜歡,甚至討厭,並且想要逃離這種空洞的社交。

這類人有一個統一的代名詞——外向的孤獨患者。

從心理角度分析,為什麼這樣的人會形成表面健談,內心卻討厭社交的思維呢?

在各種形式的社交當中,這樣的人會感到自己比獨處時更加孤獨。

很顯然,這類人的孤獨並非源於身邊沒有人陪伴,而是來自歸屬感的匱乏。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求有先後順序和高低層次之分。

在我們基本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後,就會產生更高層次的需求。

歸屬感就是人們在保障基本溫飽和安全感後最重要的需求。

我們需要一種歸屬感

人們都希望被其他人接納成為一段關係或群體的一部分的情感需求,會渴望在一段關係或一個群體中作為真實的自己受到肯定和重視。

同時,歸屬感也是自我身份認同的重要支柱。

當然,我們需要一種歸屬感,而它並不完全取決於是否處於群體之中。

人們之所以會在某個地方、某人身上、某段關係或是群體中找到歸屬感,是因為對方滿足了一些獲得歸屬感必要的條件:

安全感

你不需要時時刻刻保持警惕,或者因為怕受傷害偽裝起真實的自己。

相似性

可能是你和某個人、某個群體有著共同的愛好、價值觀,也可能是某個地方和你的故鄉有相似之處。

認可被認可

需要其它的什麼人、群體與自我之間達成相互認可。

歸屬≠從屬

歸屬即一個人在一段關係或一個群體中感受到自我價值的肯定。

而從屬則要求對群體的服從與同化。

從屬追求的是一種區隔:我從屬於什麼,不從屬於什麼,是一種標籤式地將自己與「自我厭惡」的事物區隔開來的行為。

因此,尋求歸屬感與追求個體的獨特性並不衝突。

如果,一個人或群體試圖用「歸屬感」引誘你,想把你改造成和他們完全一樣的樣子。

那麼這其實是一種操縱,因為真正的歸屬感是一種接納和認同你本來的樣子。

這就好比親密關係中的:

我喜歡你,卻不一定愛你。

我屬於你,卻不一定被你佔有!

當我們懷舊時,我們懷念的不僅僅是過去的情境與事物,更是那些與我們走過那些地方和經歷哪些故事的人。

一些人可能會從回憶過去的鏈接中得到了短暫的慰藉之後,因為意識到自己已經永遠的失去了過去,反而會在當下陷入更深的孤獨之中。

今天的文章先寫到這裡,這些簡單實用的心理學技巧,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幫助。

心理學並不遙遠,它就蘊含在我們的衣食住行之中。

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到心理學知識,只不過沒有人特別在意,或者是不了解罷了。

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個心理學家。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

想要了解更多的心理學知識,就趕快關注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下一點紅 的精彩文章:

情感天地:想你,戀你,愛你,等你
心靈的憂傷:再苦的日子,只要心中有一縷陽光,依然會看到那個幸福的自己

TAG:月下一點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