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峽劉星 草根蟲鳴記

三峽劉星 草根蟲鳴記

傾力打造當代中國文學「微」領域第一公眾平台

刊名題寫:主編魏民 刊名製作:希然。

作者簡介

zuozhejianjie


三峽劉星:本名劉星,鄉村教師,是馳名網路的新浪草根名博。曾經接受過多家報紙、雜誌、電視台的文化訪談。主要寫作是散文寫作,文化訪談,並且以棋藝文化知名。是一個著名的草根文化的義工,是新浪網讀書沙龍的首席論壇版主。

當代中國文學「微」領域

核心公眾平台

草根蟲鳴記(創意隨筆三題)

第一章:野雲散人歌

巫山高,峽江長,天地闊,平湖盪。曠野無盡藏,雲起雲落處,活生生有一散人在雲陽。此子怪異,藏萬千溝壑,畫幾筆潦草,便是故事。此才淵源,惜文房四寶,玩琴棋書畫,或為標高。

君不見,有彩雲之陽光,必然有野雲之散人;撐江上之竹篙,沾滿湖的激流,借巴山之夜雨,便有好得之畫幅。揮舞方猷,描紅春秋,不是山間之清風徐來,就是江上之濁流漫卷。或鋪天蓋地,或羚羊掛角,或執意點燃,畫蜻蜓點水。散人自辨曰:君不見,詩仙釀酒而敬問月,說什麼「對影成三人」,此乃幻境之玄。落墨處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拖泥帶水之後便隱隱約約,此乃仙筆。詩聖夔門問弈秋,畫清簟而隔疏簾,聽楚歌而思歸,喧豗風雲長安夢,奈何一筆寫不出春秋,此乃自然天成詩中有畫的拓印。然而,藝無止境,至臻為善;友不在多,知音寥寂。弟子三千,墨寶萬巻。卓然風流,人贊曰龍。

故臨帖遊學,蔚然風流。師趙顏歐柳,尚古而崇今。承接魏晉風骨,恢弘正大氣象。捲軸掩光輝,潑墨顯神采。抱朴而自礪,小城而獨處。然聚而不成器,散而化雲霓;四散天涯遠,影渺入天際。此處不留爺,只有逍遙處。於是乎,游弋在文海和墨池之間,輾轉在方尺和案牘之際,墨跡未乾,一時洛陽紙貴。

曾之寫生時,於刻骨銘心處,盡顯潑水潤春秋;曾之構圖間,也茫然四顧之際,滴酒亦可開智慧。時而秀朗細挺,謂之形,時而深厚圓勁,謂之神。少平正見淳和,多峻嚴少方飭。意氣酣暢,古韻里求變;一氣呵成。新體里藏拙。自然天成,謂之散文。黑紙白字,謂之書法。

摩崖石刻隱約金戈鐵馬之強悍,瓦當璽印暗藏小橋流水之柔滑。或雄渾壯闊,如曠野日出為之布局,或古樸蒼勁,有奇石絕崖為之著墨。有堤岸朦朧陽春樹,有高天寥廓九月花;有參橫鬥牛孤星淚,有孤帆雙翼並蹄蓮。適粉墨登場時,開筆前風聲雷霆彌雲霧,有先聲奪人之氣勢;正金屋藏嬌時,點睛處窈窕狡慧而回眸,有一步三搖之鳴佩。

畫高山,有流水之環佩鏗鏘;畫鳥語,有枝蔓搖曳而生輝。固然難一蹴而就,畫腐朽為神奇,然可以就地取材勾日月、吟滄桑,人不風流死吃虧。心太硬,懸崖思過斷垣殘壁處有生機,人太傲,掩藏明淡總相宜。有左右逢源之人脈,有前後進取之生活,才炫於篆隸草書,名動於巴蜀之間。前後彭聚星之「江上風情」,次有劉夢航之巴蜀神筆。傳承有序,雖不至於開宗立派,倒也小有成就,門下弟子,後生可畏;嬉笑怒罵,都是墨寶?

只見揮筆靈動,片刻立成。拗曲折筆,有迴轉千鈞之勢;虛實留白,有頓挫含蓄之妙。少許,墨汁未乾,其情已凝,其章、筆、字、法、墨均見其過人之才,脫俗之趣。行雲流水間有峽江三峽水勢之暢達,酣暢淋漓處更有巫山雲雨之神韻。所以,野雲不野,散人不散。端的是——含蓄滿勢,頓挫有律。師轉米王,自成一體。巻宣紙以為懷,掛壁軸可軒昂。俊傑棟樑,儼然大師。端的畫稿,筆墨文章。平心而論,張弛縱橫,構架內斂,就書論畫,自有主張。於是浪三子點評曰:然傳統是用來打破的,創新只待有緣人。給你全部,你卻擁有留白,給你黑白,你卻點染江山。

散人必散,野雲必野,曠盪無羈,天性無束,縱然有凌雲而嘆息於江河,即使擁權衡,難擺平方方幅。取三尺見方,裁長短規矩。然而,於大江之左,彩雲有陽。開口說風流,閉目寫文章;高舉義旗,揮灑新姿?時序未改,人逢盛世,唯獨不見「雲陽詩朗誦」?豈不遺憾?

時光穿梭,境遇各異。古有江湖散人自豪曰心散、意散、形散、神散;今之野雲散人者云:雲散而光漏,形散而深嚴,神散而魂聚,心散而飈高。

以此打住。三峽浪三子(三峽劉星)觸屏而歌。

(寫於2017年9月26日星期二夜)

第二章:草根蟲鳴記

蟲鳴,蟲鳴!誰是蟲?為誰鳴?有誰聽?

鳴蟲之聲,似乎耳熟能詳也。然而,為什麼我們對此總是「心煩意亂」?為什麼我們總是感嘆「寒蟬凄徹」?為什麼我們的先人前輩能夠抽絲剝繭,從蟬鳴無意里感嘆「蟬蛻」的質變?為什麼我們能夠寬容地年復一年地充耳不聞地寬容那些「不合時宜」,但是又不得不面對的「聲音」?

攤開典籍,流連詩章。更多熟悉的蟲鳴之聲吟誦而來。

是的,自古以來文人騷客總是偏袒鳥語琴韻,為之謳歌者眾。倘若蟲鳴對比鳥語,則選擇性喜歡花香之鳥語;倘若蟲鳴對比人言,我們寧可偏聽偏信,也不願意接受不同的「雜音」;倘若蟲鳴對比自然之聲,那麼風聲聲聲可喜悅耳,雨聲涓涓脆響可以散心逸情、雷霆之聲山呼海嘯也足以振聾發聵。古體「風」字,說文解字曰「風動蟲生」。既然蟲生,那麼每一條生命自然會發聲的。即使是詩人筆下最有禪意的「蟬」,即使沒有共鳴腔,也會扇動他們智慧的翅膀,發出自己的聲音「我來了,你聽見了嗎」?

然而,文化的主流就是那樣的莫名其妙;一方面謳歌蟬蛻的質變,而另一方面這是文人筆下總是反映著「寒蟬」的凄涼和悲憫,猶如詩人多愁善感的心一樣。詩人用無力的無語(沒有聲音)的文字扇動著「自己的聲音」。所以,我們對蟬鳴頗有微詞,而且總體評價就是一個字是「悲」,一個詞是「凄切」,一個成語是「寒蟬凄徹」……比如「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這是個體模式的覺悟,此乃夏之風蟬。楊萬里顯然聽見的不是鳥語花香,而是心境的發現。再比如 「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閑傍柳邊行」。這份悠閑自得,蟬語如歌,此乃秋韻閑禪。這是大詞人徐璣標榜的怡然自得模式。再比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此乃悲蹌之寒蟬,這是一種時髦的,並且被多數文人騷客視為禁臠的心靈禁區。時人只知道柳永的《雨霖鈴》,殊不知此哀鳴之悲源頭出自《寒蟬賦》。晉代的陸雲就這樣嘆息過「寒蟬哀鳴,其聲也悲;四時去暮,臨河徘徊」的呻吟。

其實秋蟬悲語,哀鳴也好,驚詫也罷,這不過是一種聲音;充其量讓我們感覺到有點小心思的是三分的『煩躁』而已。而黃蜂群盤旋,嗡嗡轟炸而來,無所顧忌,聲訊驟然,人群驚詫——這喧囂的高調,註定了讓我們對蟲鳴之聲七分的「畏懼」。至於蜻蜓之聲,更是炫彩奪目,像一個舞者嚶嚶在蓮蓬之停機坪上,扇動透明的翅膀。只是草蟲、蚊子、蒼蠅更讓多少文人雅士避之而不及,猖狂而逃遁。但是,不管如何,此不和諧的自然之聲才是蟲鳴的本色。

繞來說去——蟬無語:卻扇動羽翼而代為發聲;而語之蟬,便成為了一種人生的哲學。那是一種靈魂的蟬蛻。古語有云「不飲不食,唯飲天露」。而我在想入土潛修、出土羽化,本身就是一種角色的轉變,而去化蝶為蛹,蟄伏春秋,期待的不僅僅是重生,而且是涅槃。所以,哪怕是小小的蟲鳴,也是不鳴則已,且一鳴驚人。正如夏夜之螢火蟲,正以自己的方式燃燒自己而照亮別人。

【後記】

在去三峽庫區的外郎鄉之前,我曾經草擬了一句詩稿。詩稿裡面有 「蟲鳴外郎鄉,風穿磨刀溪」的句子。

(2017年8月7日星期一)

第三章:詩品中草藥

人生坎坷,命運多舛!誰不苛求安康而身健?誰不希望悠哉樂享永年?

然無病呻吟,必自討苦吃;有病不葯,則自尋短見;而今幸有三峽人,願為不毛之地墾荒者,自號布依詩人——寫博客,玩微信;吟分行字,書長短句。誦安康於機理,度痛苦慰恬靜,醫腐朽化神奇,療百科慰心田,開奇方而治心靈,存詩興而福人間。

嗚呼!生長於天地,道發於自然。缺天良,必天譴;多折磨,必福禍;唯病在前緣,命里因緣。由此,循人事而盡物理,遵規矩必成方圓。不求苟且偷生,但求平安樂泰。所以,抓野草,配鮮果;熬甲骨,溫身體;守日月,知寒暑。詩才華,名醫現;積善德,聖心顯。

詩詞沿革千年,辭賦古風長短,求變遺風綿延久也。懸壺濟世,就地取材,草木含情,花果入葯,神農鋪路,後生實踐。雖一脈相承,更轉體求變。

枝葉形色,藥理病變,療疾養生,蒸炒熬煎,皆在脈像之內,又在生息吐納,更在望聞問切之間。因人而異,因時因地而別。通經暢脈,疏堵調息;察言觀色,瞬息萬變。古韻循自然之態然,新詩順潮流而汪洋。賤在葯,貴於養。粉末藥丸,湯蘊口服,辨病施藥,錙銖必較;開半斤對八兩,押平仄起福禍。煮青春,燉日月,熬百年,夢千秋。花開果實,葉歸紅塵。又一次輪迴,再一副中藥;當酒漫品,又是一天。

詞可盡言,盡在苦艾咀嚼之舌苔;辭難啟齒,貴在反芻當歸之甘澀。一味可以千變,一葯可療百病。倘若以新裝裹舊囊,則了無趣味;假使挾才藝書文章,則盎然生機。是故,一張方,就是一首最回味的詩;一首詩,便是一副最暖心的葯。

辭賦:詩品中草藥

介乎,苟且不過百年,醉在酸甜處,哀在苦辣尖。何謂不痛不癢?何謂不生不死?何謂醫者仁心?抱懷慈悲心腸,當鋪三尺藥房。沐日月,浴風霜,問人生,出紅塵。須彌半百,有詩千萬。唯獨不見草藥新歌,豈不悲夫?是故,三峽浪三子諫言,有此中草藥新歌。

縱橫在詩壇和詞源之際,傲視在書房與藥房之間。布衣詩人可待,三峽劉星為盼。以上乃浪三子寄言。

(2016年12月14日夜寫於三峽。)

【後記】

詩人之所以是詩人,在於他看透過往和未來。只是在今天,他似乎總是沒有立足點,或者說他的立足點總是躋身在別人的空間,換句話說,他生活在另外一個時空。那麼他必須,超前或者創新。一樣的詞句,卻不是一樣的效果。一樣的詩行,境界卻別有洞天。——現實生活是我們必須也不得不呈現的一種文化素材,面對林林總總的素材如何烹調,就是寫手的境界為上了。比如這個(中草藥)素材入詩,必然是一副良方,開在詩人的心上。所以,我給布衣詩人布置了這樣一個東西寫100首中草藥新詩寬慰自己的半生緣。

(責編:魏民)

敬請關注《作家》

讚賞說明:

微刊讚賞資金,每位作者凡累積至50元,編輯部大部分以微信紅包形式發放給作者,其餘部分則留作網站建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 的精彩文章:

李海明 又見凡凡
愛情 婚姻 家庭

TAG: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