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理論: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INARCH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那些男孩教我的事》
全文字數:1645 閱讀時間:5分鐘
激勵理論>
源於:管理心理學
導讀:
在管理心理學中,激勵指的是通過某些精神或物質的刺激,激發人的工作動機,使人朝著組織所希望的目標和方向前進的心理活動過程。
三個核心知識點指導你如何運用激勵理論,認識自己的需要,並激勵自己獲取成就。
需要與某種目標結合後,才能轉化為動機,並在適當的外部條件下顯示為外顯行為。新行為的產生需要新的需要,從這個角度上看,發現自己未滿足的需要才是激勵的基礎與根源。
下面從三個核心知識點告訴你如何理解需要。
1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
馬斯洛在1943年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論。
三個基本假設
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夠影響他的行為。只有未滿足的需要能夠影響行為,滿足了的需要不能充當激勵工具。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層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從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複雜的(如自我實現)。
當人的某一級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滿足後,才會追求高一級的需要,如此逐級上升,成為推動繼續努力的內在動力。
五個層次——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
第一層次:生理需求——維持生存及延續種族。
第二層次:安全需求——希求受到保護與免於遭受威脅從而獲得安全。
第三層次:愛和歸屬感——被人接納、愛護、關注、鼓勵及支持。
第四層次:尊重——獲取並維護個人自尊心的需求。
第五層次:自我實現——個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實現的需求。
你需要知道的:
某一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了,就會向高一層次發展,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就成為驅使行為的動力。
生理上、安全上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屬於低一級的需要,通過外部條件就可以滿足;
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高級需要,他們是通過內部因素才能滿足。
2
/ 奧爾德弗ERG需要理論 /
美國耶魯大學的克雷頓·奧爾德弗(Clayton. Alderfer)在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的基礎上,進行了更接近實際經驗的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的人本主義需要理論。
三種核心需要
1.生存的需要Existence
與人們基本的物質生存需要有關,它包括馬斯洛提出的生理和安全需要。
2.相互關係的需要Relatedness
指人們對於保持重要的人際關係的要求。這種社會和地位的需要的滿足是在與其他需要相互作用中達成的,它們與馬斯洛的社會需要和自尊需要分類中的外在部分是相對應的。
3.成長發展的需要Growth
它表示個人謀求發展的內在願望,包括馬斯洛的自尊需要分類中的內在部分和自我實現層次中所包含的特徵。
你需要知道的:
需要滿足。即在同一層次的需要中,當某個需要只得到少量滿足時,會強烈地希望得到更多的滿足。這裡,消費需要不會指向更高層次,而是停留在原有的層次,向量和質的方面發展。
需要加強。即低層次需要滿足得越充分,高層次的需要就越強烈,消費需要將指向更高層次。
需要受挫。高層次的需要滿足得越少,越會導致低層次需要的膨脹,消費支出會更多地用於滿足低層次需要。
3
/ 成就動機理論 /
成就動機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David·C·McClelland)通過對人的需求和動機進行研究,於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
成就、權力和親和
1.成就需求(Achievement):爭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求。
2.權力需求(Power):影響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求。
3.親和需求(Affiliation):建立友好親密的人際關係的需求。
你需要掌握的:
確定一個適合自己情況的較高的起點對其以後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在學生年齡小的時候,這種優異目標大多是由家長或教師為其確定的。
獨立訓練和成就訓練是培養成就動機不可缺少的兩種方式。獨立訓練的目的是培養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而成就訓練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巧妙地把事情做好的能力。
鼓勵性評價有助於提高成就動機水平。
參考資料:
[1]MBA智庫: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ERG理論、成就動機理論
劃個重點
用激勵理論理解自己的需求: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生理、安全、愛和歸屬感、尊重、自我實現;
奧爾德弗ERG需要理論:生存、相互關係、成長發展;
成就動機理論:成就、權力、親和;
-END-
今日思考題
你現在處於需求層次的哪一級?運用今日所學,可以從哪些方面激勵自己。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
//
INARCH讀書群


TAG:交叉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