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孔子學《易》啟示錄

孔子學《易》啟示錄

孔子晚年開始學習《易經》。

《易緯·坤(乾)鑿度》中記載:仲尼,魯人。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旋,請益於瞿氏,曰:「子有聖智而無位」。孔子泣而曰:「天也命也!鳳鳥不來,河無圖至。嗚呼,天命之也!」嘆訖而後息志,停讀禮,止史削。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

這裡記載的是孔子學《易經》的故事。孔子沒有學《易經》之前,某天算了一卦,是「旋」卦,然後去找瞿氏解卦。瞿氏跟他說:「子有聖智而無位」。孔子泣而曰:「天也命也!鳳鳥不來,河無圖至。嗚呼,天命之也!」

孔子說的第一個「天也命也」是說的他自己的命,他認了:我雖然有這麼高的智慧,卻沒有響應的成就。第二個「天命之也」,說的是「鳳鳥不來,河無圖至」。鳳鳥就是鳳凰,是天上最吉祥的鳥,是指路的;鳳鳥不來,就沒有「河圖」「洛書」,其實那個年代是有「河圖」「洛書」的,可是大家解不清、看不透,訛傳太多。也就是孔子說的「河無圖至」。

「嘆訖而後息志,停讀禮,止史削」。「息志」就是將「吾十有無而志於學」之志放棄了。「停讀禮」,《禮記》是五經之一,地位很高,孔子也不再研究了。孔子晚年連《禮記》的研究都讓位於《易經》,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易經》在中國文化史中有那麼高的地位。「止史削」,五經里的《春秋》就是史,「止史削」就是講連《春秋》都不看了。《春秋》和《禮記》是五經里很重要的兩部經,孔子都不再信仰了,而是轉攻《易經》去了。

「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孔子自謂「五十知天命」,就是因為這一個「旋」卦。孔子因之而知天故而轉向《易經》,作《十翼》。《十翼》就是孔子思想的最高峰了。

曾有學者指出,對儒門的內門來說,不到《易》還不能算入了儒家門。四書《論語》、《中庸》、《大學》、《孟子》,現在國學熱興起,學的人很多,但沒有入「易」門,就算是沒有入「儒」門。

中國兩千多年文化的四聖—伏羲、文王、周公、孔子,都跟《易經》的著述有關係。唐代停祭周公、興祭孔子,這也跟《易經》有關,可見《易經》這部經典對我們中國文化的影響有多麼深遠。

很多人認為《易經》是一本用於占卜的書。不否認《易經》能算卦,但這只是《易經》很小的一部分,是謂「小技」。「善易者不卜」《易經》的人文思想、智慧體系才是根本大道。

如果從「常道」或「非常道」來詮釋,《易經》就是幫助我們從「有為」到「無為」,再從「無為」到「有為」的一個過程。

下面這段話就是孔子解釋自己為什麼要學《易經》,學了《易經》幹什麼。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孔子說,我們為什麼要學《易經》呢?開物成務。我們來這個世界到底是來幹嘛的?就是大乘。中國文化是反對小乘的,反對自了,也就是不止於自己能明心見性。中國文化是講大乘的,生命的責任就是「開物成務」,也叫成己達人。每個人的世界觀不同,所以,有的人側重用自己具足的能力和智慧不斷地幫助自己實現自我,而有的人則側重通過自我的智慧不斷地幫助別人實現他的價值。當然這兩類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價值,但中國文化提倡的是後一類。

在中國文化的價值觀里,一個人怎麼算強者?首先,強者不是體現在他贏不贏得了,而是體現在他輸不輸得起;其次,強者不是僅僅幫助自己實現自我價值,而是要有足夠的能力幫助更多的人甚至所有的人實現他們的價值,這就是修齊治平的成長路線。

所以孔子認為我們的使命就是,第一步,幫助我們去實現自我,第二步,自我實現以後反哺社會,在這點上是不約而同的。「開物成務」意味著每個人的責任、每個生命的價值,就是把開一切物、開萬物當成自己的本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這就是天下之道,就是把「開物成務」當作我們要遵循的行為準則和人生目標。聖人因為有這個境界,所以才能「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業,斷天下之疑」。這三個如果我們能做到,《易經》就學好了,如果做不到,《易經》就還沒學好。特別是「斷天下之疑」,貪嗔痴慢的根就在「疑」上,有疑就有惑,有惑就有種種的糊塗、波折。疑根一斷,信門就開了,中國文化講的就是信,這是最難的一步。因為我們大多數人是做不到「四十不惑」的,我們不信。真到了信這一步,一切就都了結了,事情就很好辦了。

「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業,斷天下之疑」這是孔子他老人家給我們定的標準。

孔子之思想,是建立在一種順勢思維基礎之上的。天之年而將人生之途定位於「通、定、斷」,他的思想是從「我」到「無我」,「有私」到「無私」這樣一個發展過程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孔夫子是很注重順序的。

成己達人,是有順序的,修齊治平也是包含順序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中合乎中庸之道,然而卻包含著消極的意味。因為人心不足,對於「窮」、「達」,每個人的理解不同,所以,這也給了世人固步自封,追求自我享受,因而「不知足」的一個論據。順,就是沒有「倒過來」。

孔子固然已經把人生的終極大道呈現於後人,但受時代條件拘囿,很難從心理學與社會學的規律來解釋自己的思想。其實,推崇「開物成務」,並非我民族之專利。縱觀天下思想集大成者與世界三大宗教、五大宗教,其教旨無不以愛他人、助他人為務。大道至簡,答案其實就在眼前,世人缺乏的只是解釋。

我的老師歐陽維建對此道有深刻的論述:原來,我與無我,自私與無私,有為與無為,並無先後關係。在做人做事的時候,走向極端就是「斜教」,我們要謹記「時時刻刻倒過來」。

所謂成己達人,修齊治平所呈現的順序,乃是順乎人之天性的解釋,而真正的大道,其實在於「倒過來」,也可以謂之曰「平衡」。否則,如果認定「達則兼濟天下」的順序,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立不住。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種強以為序,非平衡的人生觀,其實隱藏著「獨善其身則窮,兼濟天下則達」的道理。這就是歐爸倒過來的思維。

「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業,斷天下之疑」。這是孔子學《易經》的感受和心得。天命之年,孔夫子再次將人生價值定位於此,這難道不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嗎?想來,這也就是我的老師歐爸所謂「分享分天下」之思想淵源,這也是人生之意義一端。

更可貴的是,我的老師歐爸,他更進一步,用「倒過來」三字,把孔子思想,也把《易經》思想更直白地普及開來。

從「有為」到「無為」是順,那麼從「無為」到「有為」這難道不就是「倒過來」嗎?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倒過來」,是謂平衡大道。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星老師愛歐爸 的精彩文章:

禮儀與動能教育

TAG:星星老師愛歐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