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警察故事》:美國最惡名昭彰的警長,也能成為優秀的遊戲開發者?

《警察故事》:美國最惡名昭彰的警長,也能成為優秀的遊戲開發者?

雪樂山公司曾開發過不少經典遊戲,比如《國王密使》和《狩魔獵人》。1993年,當雪樂山的首席執行官肯·威廉斯(Ken Williams)將公司最新聘請的遊戲設計師戴爾·蓋茨領到辦公室時,不少員工都表示反對。他們寧願失業,也不想跟這個在市內推崇警察暴力文化的人扯上關係。

時任雪樂山產品設計主管的喬什·曼德爾(Josh Mandel)後來追憶道:「雖然我當時跟他握手了,但我不是很想要和他打交道。我不是對他有意見,只是不想看到他呆在那,希望他能趕緊走人。」

穿過公司大廳,在另一個辦公室里,遊戲設計師加諾·海恩和團隊正在開發一款以環保主義為主題的遊戲——《雨林的秘密》。這是威廉第一次來到這邊,而且他還帶來了一位海恩完全沒有印象的中年男子。雖然這位陌生人穿著精緻,但是在海恩看來他並不像是一位重要人物。

威廉喊了一聲加諾,跟她說:「向他展示一下我們是怎麼開發遊戲的。」

加諾有些意外威廉居然知道自己的名字,她應著威廉的要求向那位安靜的客人展示公司的開發工具,幾分鐘過後,威廉又帶著這位客人到處轉了轉。

一位設計師告訴加諾,那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戴爾·蓋茨,不過加諾還是沒有印象。設計師無奈的看著加諾,對她說:「他就是戴爾·蓋茨,前洛杉磯警局局長啊!」

革新者

1979年,戴爾·蓋茨剛剛就任洛杉磯警局局長,而肯·威廉姆斯(Ken Williams)和他的妻子羅伯塔(Roberta)則在他們的老家西米谷泡著熱水澡做著美夢,想著怎麼在電腦遊戲開發上大展拳腳。

在他們二十多歲的時候,威廉就已經擁有出色的編程技術和商業頭腦,而羅伯塔則具有寫作和設計故事型冒險遊戲的潛力。他們在加州的科斯戈爾德鎮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在線系統公司(後來更名為雪樂山公司),這個鎮實在是小得沒什麼好挖掘的,以至於它的維基百科頁面上有5%的內容都是關於狼蛛交配季節。

雪樂山有著自由放鬆卻又具有入侵性的企業文化,它後來發展成了富有激情、極具個性的黑客和藝術家們賺大錢的寶地。正如史蒂文·列維(Steven Levy)在《黑客(Hackers)》一書中所記錄的,雪樂山允許吸煙、鼓勵喝酒,威廉偶爾還會邀請員工們去他家裡泡個熱水澡,然後每周還會組織員工一起到鎮上嗨皮一下,享受「男人之夜」。威廉總是想要「榨乾」年輕的優秀程序員,甚至還特意僱用了一位性工作者來達成這一目的。

雪樂山的產品與其管理模式一樣,節奏快而鬆散。雅達利曾經起訴雪樂山抄襲了《青蛙過河(Frogger)》,雖然起訴失敗,但從此之後威廉的管理風格就變得傳統起來,這也加速了威廉從放縱的黑客大佬到保守的首席執行官的轉變。

到90年代初,雪樂山製作出了一系列的熱門遊戲。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國王密使》,一款由羅伯塔主導開發,題材老少咸宜,以勇敢的貴族在童話般的世界進行探險為主題的冒險遊戲。

1985年,威廉跟時任加州公路巡警吉姆·沃爾斯(Jim Walls)見了一面,並邀請他參與設計一款以警察為主題、現實風格的《國王密使》,也就是後來推出的《警察故事(Police Quest)》。在當時,雪樂山已經沒有像以前一樣自由散漫,但公司里依然有很多充滿創造力的員工(他們還是會經常喝醉),這些行為怪異的黑客都忍不住私下談論 :「你知道嗎,我們要跟警察一起做遊戲了!」

沃爾斯和雪樂山合作開發了三款《警察故事》遊戲,這個系列將毆打警察的創新內容與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結合了起來。

前三部的《警察故事》都發生在虛構的利頓市裡,你將扮演正直坦率的交警索尼·邦德(Sonny Bonds),你或許會用到一把隱藏在手杖中的槍去射擊惡名昭著的毒販子,又或者是阻止恐怖分子劫機的陰謀,隻身追捕一個邪教組織,甚至還得「解救」一位被牽扯進案件的妓女,照顧她,最後還要娶了她。

遊戲里還有很多奇怪的設定:如果你過馬路的時候沒有看清楚左右兩邊的路況,你會死;如果你錯過了警方通報,你會死;如果你不知道警察手冊中正確的五位違章代碼,你也會死。在《警察故事》的世界觀中,警察可以說是無敵的,但也是有限定條件的,而警察手冊就是你唯一可以用來防止社會混亂和保住自己性命的秘籍。

1992年,在製作完成第三款《警察故事》遊戲之後,沃爾斯離開了雪樂山。為了能繼續開發這個遊戲系列,威廉不得不重新找一位警方顧問,而這次他心裡也已經有了人選:戴爾·蓋茨。

警局局長

戴爾是個很自大的人,他曾表示:「我活了42年,從來不會浪費時間去做一些跟我無關的事情。」那時已經是他任職洛杉磯警局局長的最後一年。

1991年3月,一份錄像帶在全球傳播,上面顯示了幾位洛杉磯警察在不斷毆打一位黑人司機羅德尼·金。

其中一位警察回到警車上後還跟另一位同事炫耀說「哎呀,我很久沒有把別人打得這麼慘了。」

這起嚴重的案件必然會引起公眾的關注,但是面對公眾的強烈譴責,蓋茨卻表示這次暴行是人為失誤,只是洛杉磯警局嚴謹執法工作中的一個特例。但一位加州州議員反駁說:「這絕對不是一次失誤,幸好我們有錄像記錄下了這樣的暴行。」

這次針對羅德尼的暴力事件實在是太過分,已經遠遠超過了蓋茨專斷獨行的作風範疇。從廣義上來說,這樣的執警風格其實就是在仗勢欺人。蓋茨曾公開嗆聲吉米·卡特,表示他領導的特警部隊本可以將人質救出伊朗,而他們內部的拉丁警員就不該升職,因為他們都太懶了。

蓋茨的作為不是一個警長應有的。1979年,當時的蓋茨剛任職警察局局長,民眾警察委員會就因警察擊殺了一名39歲的黑人家庭主婦尤拉·洛夫(Eula May Love)而嚴厲譴責了他的部門。蓋茨抱怨委員會的報告挫傷了警方的士氣,而且那位殺死了洛夫的警察「同樣也是一位受害者」。

從此,蓋茨與洛杉磯黑人社區的關係就更加糟糕。1982年,關於為什麼黑人在受到警方壓制的過程中有較高的死亡率,蓋茨向大眾分享了他所謂的「觀點」,他說:「有一些黑人……他們連血管都不像正常人那樣開放。」他自己也預示到這樣的言論會遭到批評,但他還是繼續口出狂言,表示有很多醫療人員都曾經告訴過他,他的想法是正確的。

在市議會會議上,議員們就「羅德尼襲擊事件」進行討論。一位議員認為,鑒於蓋茨管理下的洛杉磯警局與黑人社區的關係向來不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也是情有可原的。

蓋茨表現得不以為然,無視了委員會對他的指控。他說:「這個警局支持著你,支持著在座的每個人。我不妨直接告訴你們,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如果你不站在洛杉磯警局裡所有為這座城市盡心服務的警員這一邊,那麼你就不可能能擁有、也不值得擁有一個你所期待的警察部門。」

「你這是在威脅大家嗎?」

蓋茨更理直氣壯地說:「這是我在這個會議廳里聽過最侮辱人的話,而且我在這裡工作的時間比你活著的時間都長。」

然而,就在「羅德尼襲擊事件」之後,時任洛杉磯市長的湯姆·布拉德利(Tom Bradley)下令要審查洛杉磯警局的內部情況。布拉德利表示:「我們必須正視一個事實:我們警局裡至少有一部分人都有著可怕的種族歧視傾向。」

蓋茨表示,如果委員會調查過後發現他的管理與「羅德尼襲擊事件」有任何關係,他都會主動辭職。

最後他們確實發現了兩者存在聯繫,不過蓋茨卻沒有辭職。

他的解釋是:「我不想要逃避問題。」

最終,他同意在1992年4月辭去局長的職位,前提是政府要先找到他的繼任者。政府確實找到了,但蓋茨依然拒絕辭職,於是從四月份開始,洛杉磯警局裡就同時存在兩位局長。

不過他後來又說,大概六月份就會走。

這也就意味著1992年4月29日「羅德尼襲擊案」結案的時候,蓋茨還在掌權,最終由白人、親警派組成的陪審團宣判那四位毆打羅德尼的警官無罪。當天下午市民們就引發了騷亂,整整持續了6天,而在第一天的時候,蓋茨還在一個籌款活動上反對政府限制警察局局長權力的提議。這場暴亂造成了大約63人死亡、2000多人受傷,情況固然很糟,但事實上這還遠遠比不上警察干涉事件時的情況。

導演約翰·辛格爾頓(John Singleton)曾在2017年表示:「當時蓋茨希望這種混亂的情況繼續下去,這樣他出手解決之後就能變成救世主、變成人民英雄,幫助他自己繼續晉陞。但實際上他是在自討苦吃,這件事反而毀了他的事業。他太過自滿,明明自己根本沒有那樣的能力,卻依然在那裡自鳴得意,所以不管是洛杉磯的市長還是其他普通市民都不願意向他施以援手。」

在1992年6月,蓋茨宣布:「我本來說過我6月底就要退休了,不過我現在想的是『去你丫的,老子想什麼時候退休就什麼時候退休!』」

布拉德利市長曾提到:「他答應過幾次要離開了?我覺得市民們都被戴爾·蓋茨耍夠了。」那時,在洛杉磯西部還有一個貼著蓋茨照片的廣告牌,上面寫著:你究竟是不能走還是不想走?

四面楚歌的蓋茨已經無計可施,最終只能選擇下台,他離開的時候還在抱怨:「這個城市到底怎麼了?大家都對那些他們所依賴著的執法人員一點都不尊重。你們不可能在消除人們對警察的尊重的同時,還期望能在混亂中能找到別的依靠。」

十月份,獨立委員會特別批評了洛杉磯警局和蓋茨處理暴亂的方式,後來蓋茨在新聞發布會上被氣得口不擇言:「早知道我們應該先打爆幾個人頭。」

知名度

蓋茨下台幾個月之後,威廉就想邀請他參與《警察故事》的開發工作,但是喬希·曼德爾認為這是一個非常不明智的決定。他建議公司可以考慮其他人,比如由偵探轉為犯罪小說作者的約瑟夫·溫博(Joseph Wambaugh),不過他猜想威廉已經下定決心了。「他不停地將話題扯到戴爾·蓋茨上,每次我們談到新的顧問他都會提起蓋茨,他似乎認為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機會。」

在蓋茨身上,威廉看到了爭議點。曼德爾回憶道:「他真的很喜歡這一點,因為他認為這會為遊戲帶來關注和宣傳點。只是我認為想找話題是一回事,把玩家都趕走了又是另一回事。有了戴爾·蓋茨的加入,很多《警察故事》的粉絲玩家或許寧願放棄遊戲也不願意買一款印有蓋茨名字的遊戲。」

曼德爾還是敦促威廉再考慮一下溫博,他認為這位得到《紐約時報》認證的「最佳暢銷書作者」也能為遊戲帶來關注。曼德爾表示:「威廉說了一句讓我驚訝的話,他說『我們的玩家不讀《紐約時報》。』」

如果他們有看《紐約時報》的話,他們可能會發現《警察故事》中新角色的長相竟然頻頻出現在報道上,比如「據研究表明,洛杉磯警察普遍都有暴力傾向和種族主義(1991年7月刊)」。或者如果他們有讀《洛杉磯時報》的話,就可能會看到「蓋茨說『是啊,我們是故意向吸毒者開槍的!』(1990年9月刊)」

但是威廉一點都不在意負面新聞,他寫信給蓋茨,諮詢這位前局長是否有意參與設計下一款《警察故事》遊戲。不過因為蓋茨不用電腦,所以他對電腦遊戲不太感興趣,但是他隱約想起附近的孩子們都喜歡玩這種需要手眼協調的遊戲,於是蓋茨讓秘書回信索要免費的副本,威廉就這樣和蓋茨搭上了話。

威廉和蓋茨都是通過電話來聯繫對方,威廉越是了解蓋茨就越喜歡他。他欣賞蓋茨會在早上抽時間去衝浪,而且他們兩人都是拉什·林博(Rush Limbaugh)廣播節目的粉絲。而對於蓋茨來說,他在雪樂山和《警察故事》中看到了機會,他認為:「或許我可以通過遊戲來向大家強調執法的重要性,試圖讓人們更好地了解警員會在工作中面臨的問題,並鼓勵大眾去支持他們的工作。」

雪樂山的市場總監約翰·威廉(John Williams)想起了弟弟肯·威廉去見蓋茨時的情形:「威廉對蓋茨的印象非常好,他認為蓋茨就是一位完美的紳士,一定是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約翰·威廉在1993年也提到:「我覺得肯認為蓋茨其實是洛杉磯暴亂事件的替罪羔羊。

雖然蓋茨名義上被聘為第四部《警察故事》的「作者」,但其實遊戲主要還是由雪樂山的製作人塔米·達根來負責編寫和設計,當然蓋茨也有提供一些幫助。在《警察故事4》中,蓋茨和達根放棄了前三部作品中的虛構背景,將新的故事設定在蓋茨所熟悉的真實、暴力的洛杉磯。

當媒體提起蓋茨的新項目時,似乎確實引起了一些肯·威廉所希望看到的爭議。洛杉磯城市聯盟的主席約翰·麥克告訴《達拉斯晨報》:「他(蓋茨)將執法上一切不好的地方都表現出來了,比如大男子主義、種族主義和我們做夢都想忘掉的警察暴力問題。居然有人會邀請他參與項目,這真的證明了有的公司為了賺錢會不擇手段。」

對此,蓋茨回應道:「我沒看到這款遊戲有引起任何爭議。我只是將我的個人經歷帶入了這款遊戲當中。」但他所說的話還是得罪人了:「我認為良好、平凡、安靜、負責任的公民都會非常支持這款遊戲。」

雪樂山的市場部表示他們是看中了蓋茨的個人經歷而不是他身上的爭議點,而曼德爾覺得這簡直就是在胡說八道。不過蓋茨引起的爭議還是沒能達到威廉預想中的那樣強烈,比如《電腦遊戲世界》在採訪蓋茨的時候就表示不應該在這裡提起「過去引發的爭論」。

曼德爾說:「我不認為威廉實現了他想要達到的宣傳效果(至少在雪樂山外部沒能達到)。公司里反而有很多人都極其、極其不開心,他們都不喜歡威廉和管理層找來負面話題頗多的戴爾·蓋茨來參與遊戲開發。《警察故事4》在公司內部還有一個別稱,我們叫它《羅德尼的故事》。」

1993年11月,《警察故事4》正式發售,封面上還醒目地印著蓋茨的名字。在遊戲中,玩家扮演主角約翰·凱里(John Carey),一位正在追擊連環殺手的洛杉磯兇案組警探。故事的開頭,凱里出現在黑暗的洛杉磯中南部,他在垃圾箱里發現了兩具屍體,分別是一名警察和一位黑人小孩。凱里跟著線索走進了骯髒城市的凄涼角落,一直到遊戲完全陷入了陰鬱、滲人的地獄。

後來一位固執的記者還不斷逼問身心疲憊的凱里:「本次案件被稱為『這座城市最可怕的謀殺狂歡』,你能向我們透露一點最後的這位被害者的信息嗎?」。故事的最後,凱里親手焚化了這位穿著異性服裝、為遊戲的劇情增添了一絲任性和深度的兇手,最終還獲得了一枚獎章。

雪樂山邀請蓋茨是為了把他的洛杉磯故事做成遊戲,而《警察故事4》的確就是蓋茨眼中的洛杉磯:它就像是一座坍塌的大教堂,在那裡善良、道德以及安分的人們都活在多元文化的混亂街區中,全都想要爬進白人的世界。當然,在蓋茨看來幫派恐怖活動都由社會福利項目引起:凱里看到洛杉磯警局所保存的檔案中寫到「這個幫派里的成員全都是拉丁裔女性,為了留在幫派里每個女孩都必須去搶劫一些小商店,其中的很多女孩都是在接受社會援助的未婚媽媽。」

遊戲里的洛杉磯是一座遍布「混蛋、小人和失敗者」的城市,路邊的塗鴉就意味著「城市衰敗」。媽媽們會懇求警察們要確保街道的安全,而警察們也不忍心「看到小孩和無辜家庭受到街頭暴力的傷害。」警察會在送婦女上車的途中被殺;當凱里偵破了一宗謀殺案後,受害人的女兒會感激地擁抱凱里;男同性戀和性工作者都是好色之徒;黑人角色會滿口yoyoyo地胡言亂語(當被媒體問及時,蓋茨把鍋甩給了雪樂山,表示他曾告訴過雪樂山黑人用的語言跟大家是一樣的)。

遊戲中的媒體和政客總是不負責任地去煽動群眾的情緒,當凱里輕輕推開一個擋路的女記者時,這位記者就表現得非常激動,指責他迴避問題。事實上凱里也只能沉默以對,因為如果凱里告訴記者事實,警長就會指責他散布謠言製造恐慌,連市長都不會放過他。

其實,主角在遊戲中所達成的成就就是蓋茨在現實生活中完成的工作,比如現實中蓋茨組織起的一支專門打擊街頭暴力的隊伍「C.R.A.S.H.」就在遊戲中出現,遊戲里還有一個橫幅宣傳了蓋茨的反毒品教育計劃「D.A.R.E.」如果你試圖去摸一下宣傳橫幅,系統就會提示:「別碰橫幅,這是我們警局的驕傲。」一位文職警員甚至會在遊戲里推薦蓋茨的自傳,得意地表示:「我學到了一些東西。」

故事的情節其實沒有什麼意義,兇手連環殺人也沒有特別的理由或動機,他只是在隨機殺人。結論就是兇手是個偽娘,但卻沒有解釋他為什麼會殺人。或許《警察故事4》在人物刻畫和情節安排上很失敗,但是它卻是對戴爾·蓋茨的世界觀做了一次完美的包裝。

作為警局局長,比起兇手的犯罪心理,蓋茨對案件本身更感興趣,因為他認為犯罪是一種必須以更強大的力量去解決的問題和行為。在《警察故事4》中,兇手都是「怪人」,而所謂的怪就是不走尋常路,而對於政府來說不正常的市民就是最大的威脅。蓋茨的世界就像是一座充滿怪物的移動迷宮,而弱小的警察必須在迷宮的中心緊緊地拽住那條阻礙怪物們跨越過來的線。那如果這條線斷了又會發生些什麼呢?

蓋茨設計的遊戲核心其實就是警告,在這裡虛構的市民會尖叫著乞求得到警察的保護:「我覺得這座城市要變成地獄了。我是一位商人,每天都會有人來我這搞破壞或者是進行盜竊……這座城市究竟會變得怎樣?」「如果洛杉磯警局都保護不了他們自己,那他們怎麼能保護我們?」

這也是蓋茨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一直強調的一點:如果警察倒下了,誰都活不了,所以都TM別擋路。

蓋茨還接受了視頻採訪,講述了《警察故事4》中的道德思想,這則採訪被收錄在遊戲額外贈送的光碟里。在視頻中,蓋茨主張要重新推出禁令(他說洛杉磯的幫派暴力在蔓延,但是「他們只會互相殘殺,不會傷害普通人」),而且他還不忘為自己所造成的問題狡辯,也就是那場1992年引發的暴亂。在當年的錄像中,你會看到一位黑人被強行拉下車,接著被幾個警察揍個半死。蓋茨也承認了從錄像來看這件事很嚴重,但他說這只是其中一面,很多情況下都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所以讓人意外的是,雪樂山這家由古怪、散漫的黑客組成,曾開發過《國王密使》的公司,居然會聽信蓋茨將警察暴力粉飾為「一次不值得關注的意外」,而且還允許他們發布這段採訪視頻。

這則視頻是雪樂山送給蓋茨的禮物,而且還有另外一份更好的禮物:他們讓這位前局長出現在了遊戲里,不是作為一位虛構的角色,而是完全按照蓋茨本人設計的人物。在遊戲里,蓋茨「再次」成為了洛杉磯警局的局長,而且在最後的一幕,他讚揚凱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並向這位勇敢的偵探頒發榮譽勳章。

而在現實生活中,蓋茨正處於他的事業低谷,他擔心自己這種充滿暴力、種族主義、軍事化的執警方式會遭到威脅。也許這正如遊戲的結局所體現的那樣,一位抱有美好願望的可恥男人最終以悲劇收場。

如果沒有人對羅德尼·金、尤拉·洛夫施暴或是進行壓制,如果洛杉磯里全部都是遵紀守法的好市民,如果拉丁裔能接受別人開玩笑,如果政客不插手警局的事情,如果獨立委員會沒有成立,或許這條阻止暴亂的線也不會斷掉,而蓋茨可能依然還會是局長。然而現實生活中沒有這麼多如果。

到了2018年,特警部隊在美國各地開展工作,美國軍方向當地警察部門捐贈榴彈發射器和裝甲車輛,即使有錄像為證,警員也總是能擺脫謀殺罪名。如今《警察故事4》已經被大眾認為是一款過時了的遊戲,可它的精神還在。而蓋茨雖因執法手段不當而失業,但是警察委員會和後來的改革者們最終都沒能改變他留下的執警風格。實際上從目前來看,洛杉磯警局現在的情況就像他從來沒有下台,似乎他一直都還是警局局長。

原文編譯自Waypoint

原標題:How Sierra and a Disgraced Cop Made the Most Reactionary Game of the 90s

作者:Duncan Fyfe

搜索「任玩堂」或「appgamecom」關注我們的,每天都有海量熱門遊戲禮包上架,近期新增《橫掃三軍》《龍珠覺醒》《我叫MT世界》《奇蹟MU:覺醒》《航海王強者之路》《刀劍斗神傳》等遊戲獨家禮包,留下您的評論還有機會贏取精美遊戲周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任玩堂 的精彩文章:

梅林教你天然肥料養花草
好萊塢兄弟:讓你嘗嘗影帝級演技的滋味!

TAG:任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