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朗普還會高舉「美國第一」大旗嗎?跟隨全年最值得關注國際論壇走走看看!

特朗普還會高舉「美國第一」大旗嗎?跟隨全年最值得關注國際論壇走走看看!

新的一年,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在「美國優先」理念之下,是否能和國際社會有效合作?這將成為2018年諸多重要國際場合的備受關注的問題,而美國在這些論壇和峰會上的表現,將透露特朗普上任一年來的行為究竟是一反常態,或只不過是一種「新常態」的開始。

對此,美國頂尖外交領域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對2018年最重要的九次國際會議做了梳理與展望,CCG結合自身研究及國內、國際情勢,為您製作2018「國際大事關注指南」。相信這九個貫穿新一年的國際場合,是外界追蹤和評估特朗普外交政策的關鍵線索。

準備好了嗎?Let』s Go

Summit

1

利馬

美洲國家首腦會議(Summit of the Americas):4月13日-14日,利馬,秘魯

今年,34個國家和政府首腦將齊聚秘魯,這個國家目前發展情況很好,在過去十年內政治穩定,享有5.9%的年均經濟成長率。然而,其鄰國們的光景就遜色不少,紛紛受制於經濟停滯、民粹主義甚至社會暴力。在此背景下,秘魯政府為此次會議選擇了一個恰當的主題:民主治理對抗腐敗(Democratic Governance Against Corruption)。

作為秘魯首都,利馬將見證特朗普的第一次美洲國家首腦會議。其在移民、毒品問題乃至對古巴方面的強硬態度,和相對溫和的奧巴馬比起來,可能成為衝突點。

小百科:美洲國家首腦會議源自1990年美國總統布希提出的「美洲倡議」計劃,於1994年12月首次正式召開,共有30多個美洲國家的領導人參加,目前已舉辦7屆。

Summit

2

沙勒瓦

G7峰會(G7 Summit):6月8日-9日,沙勒瓦,加拿大

2017年的G7峰會上,特朗普第一次與美國最重要的西方盟友們會談,他的表現令人失望,尤其是在氣候和貿易政策上被孤立。不過,今年6月,在加拿大,他有機會重新來過。特魯多政府為這次G7峰會勾勒了進步的願景,包涵四個重要主題,分別是包容性成長投資、應對氣候變遷、強化和平與安全以及促進性別平等。

然而,包括東道主及其他G7國家在內的許多官員可能不禁懷疑,當一位高舉「美國優先」大旗,甚至反對上述多數議程的總統在場時,人們還能對G7有什麼期待?G7究竟是否已經變成G6+1,沙勒瓦峰會將有答案。

小百科:七國集團首腦會議(G-7 Summit)始於1975年11月,簡稱G7,是七個最發達的工業化國家(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和加拿大)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就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進行磋商會晤的機制。它對維護這些發達國家的利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在客觀上有助於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國協作和全球治理機制。

Summit

3

布魯塞爾

歐盟峰會(Euro Summit),6月28日-29日,布魯塞爾,比利時

在經歷了英國脫歐談判的冗長、艱難一年之後,剩下的27個歐盟成員國們正在訴求重啟歐洲的重大計劃。歐盟委員會的目標是確保在今年6月達成一個協議,為深化這一經濟及貨幣聯盟更進一步。這與2017年12月由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 Claude Juncker)提出的路線圖相一致。這一目標的關鍵是建立歐洲貨幣基金(European Monetary Fund),其可為那些遭遇財政困難的銀行提供最後貸款保障。

同時,容克的路線圖還包括設立歐盟經濟與財政部長的職位以及新的歐盟預算工具,以保障歐元區的穩定性。

小百科:歐洲理事會(The European Council),又稱歐盟首腦會議或歐盟峰會,是歐盟最高決策機構。歐洲理事會由歐盟成員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及歐洲理事會主席、歐盟委員會主席組成。《里斯本條約》生效後,歐洲理事會增設常設主席一職,任期兩年半,可連任一屆。首任主席為比利時人赫爾曼·范龍佩(Herman Van ROMPUY)。

Summit

4

布魯塞爾

北約峰會(Nato Summit),7月11日-12日,布魯塞爾,比利時

去年,特朗普的壞脾氣貫穿整個北約峰會。他不止斥責盟友們搭美國巨額開銷的便車,還對美軍是否會履行北約憲章第五條(Article 5 of the NATO)中規定的集體防衛義務含糊其辭。

不過,2018年的北約峰會關注更實質而緊迫的議題。包括重新確定近期部屬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的多國戰鬥群(multinational battle groups)的價值,這一戰鬥群補強北約東面側翼的防線;增強北約在黑海的軍事存在;強化北約的網路安全和混合戰能力,以應對俄羅斯的挑戰;加強盟國對消滅ISIS的承諾;如果歐洲盟國們能夠更多地分擔安全承諾,將能有效平息特朗普對盟友們搭美國便車的指責。

小百科:北約峰會,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首腦會議」的簡略說法,因為全稱太過繁瑣,所以現在幾乎所有媒體都使用「北約峰會」這個詞。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簡稱北約組織或北約,是美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始於1949年。

Summit

5

約翰內斯堡

金磚國家峰會(BRICS Summit),日程待定,約翰內斯堡,南非

南非將舉辦第十屆金磚國家峰會,這一會議將在對包括東道主南非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們來說很重要的節點舉辦。如今,在結束種族隔離政策四分之一個世紀以後,總統祖馬(Jacob Zuma)和他的執政黨——非洲人國民大會(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正因猖獗的貪腐問題以及廣大底層社會的持久存在而令社會失望,即便南非仍然是非洲大陸最富裕的國家。

同時,一度雄心壯志的金磚五國現在也在內部一致性問題上面臨新的挑戰,考慮到五個國家之間不同的政治體系、經濟發展軌跡以及戰略利益。金磚國家佔有世界40%的人口以及近四分之一的財富,無疑頗具力量。但不太清楚的是,她們是否真的有一個共同的行動計劃,能比她們所批評的現存西方自由秩序做得更好。

小百科:金磚國家峰會是由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和中國五個國家召開的會議。傳統「金磚四國」引用了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英文首字母。由於該詞與英語單詞的磚類似,因此被稱為「金磚四國」。南非加入後,其英文單詞已變為「BRICS」,並改稱為「金磚國家」。首屆金磚國家峰會於2009年舉辦。

Summit

6

紐約

聯合國大會開幕(Opening of the UN General Assembly),8月18日-25日,紐約,美國

在威脅要「徹底摧毀」朝鮮的一年後,特朗普總統將回到紐約,與世界領導人進行更多的「閃約式」外交。鑒於戰爭還不會爆發,特朗普政府將設法進一步加緊聯合國對朝鮮的制裁,並譴責伊朗違反了2015年的核協議。與此同時,美國可能會拒絕簽署兩個新的有關移民和難民人道待遇的聯合國協議,這將是2018年開幕會議的重點。美國對多邊主義的這種挑揀態度,有可能使其在尋求聲援時被孤立。更複雜的是,在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之後,特朗普政府也可能將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問題上遭遇聯合國大會的孤立。

小百科:聯合國由全體成員國組成,每年定期舉行一次會議,從成員國中推選一位大會主席,負責主持議事的進行,並由秘書處負責籌備。總務委員會負責決定新會期將要討論的議題。理論上大會會期一般自每年九月中旬起,至下一個會期開議的前一天止,為期一整年。

Summit

7

巴厘島

「我們的海洋」會議(Our Ocean Summit),日程待定,巴厘島,印度尼西亞

2018年秋,印度尼西亞將舉辦第五屆「我們的海洋」會議(Our Ocean Summit)。該年度會議於2014年在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John Kerry)的領導下成立,會議每年召集聯合國成員國以及國際組織,企業,基金會,非政府組織和研究機構,共商改善世界海洋的嚴峻狀況。

其議程廣泛,包括:擴大海洋保護區,防治和適應氣候變化,促進可持續漁業,減少海洋污染,改善海上安全和促進「藍色經濟」。印度尼西亞是召開這次會議的理想地點,它是一個擁有超過一萬七千個島嶼的群島國家,也是海洋塑料污染的世界第二大「貢獻」者(繼中國之後)。迄今為止,特朗普政府在全球海洋保護問題上一直保持低調態度,而其態度變化的可能性很小。

小百科:「我們的海洋」會議專註於時代的關鍵性海洋問題——海洋保護區、可持續漁業,海洋污染以及與海洋有關的氣候影響等議題。這一會議通過鼓舞人心和互動式活動強調全球參與者和其他利益攸關者的行動承諾,激勵下一代領導人、企業家、科學家和民間社會尋求解決方案,致力於保護和保護我們的海洋及其資源。

Summit

8

布宜諾斯艾利斯

G20峰會(G20 Summit),11月30日-12月1日,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

二十國集團峰會首次在南美洲舉行,作為東道主,阿根廷的表現可圈可點。該國目前國內形勢大好,在仍廣受歡迎的總統毛里西奧·馬克里(Mauricio Macri)的領導下,阿根廷最終擺脫了庇隆主義(Peronism)的民粹主義政治和保護主義政策,並成為民主治理和全球化的領先擁護者。像以往的東道主一樣,阿根廷在宏觀經濟和金融議題之外擴大了二十國集團的議程,以應對更廣泛的全球性挑戰。阿根廷選擇了三個主題作為領導人討論的優先事項:工作的未來展望,包括創新和自動化對教育,就業和平等的影響; 全球基礎設施的需求,包括實體的和數字的; 糧食安全的擴展,包括可持續農業等方式。

小百科:G20峰會是1999年12月16日在德國柏林成立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由英國、美國、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中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韓國,共19個國家以及歐盟組成。

Summit

9

卡托維茲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4次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 24),12月3日-14日,卡托維茲,波蘭

特朗普總統的外交政策發生諸多轉變,其中最具戲劇性和破壞性的是,2017年6月1日宣布美國退出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但以加拿大、中國、法國和德國為先驅的世界其他國家仍表示以堅定決心推進這一協議。他們加入了一個由各城市、各省份,美國各州和公司組成的多元化的全球聯盟,並共同宣布「我們還在」。

2017年11月聯合國波恩氣候變化大會(COP23)中美國沒有在展覽區設館,但前紐約市長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為美國館籌集了私人資金。如果白宮沒有變心,仍可以在第24屆締約方會議(COP 24)上和與會者共同致力於落實「巴黎協定」的最終準則以實現巴黎共識。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美國人都迷失了:9月12日至14日,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傑里·布朗(Jerry Brown)將在舊金山召開全球氣候行動峰會,成為美國氣候政策如何轉移到各州,各城市,民間團體和私營部門的一個標誌。

小百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於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通過,1994年3月21日生效。《公約》規定每年舉行一次締約方大會。自1995年3月28日首次締約方大會在柏林舉行以來,締約方每年都召開會議。其最終目標是將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穩定在不對氣候系統造成危害的水平。

資料來源: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CFR)、媒體資料

作者:Stewart M. Patrick,CFR全球治理高級研究員、國際體系與全球治理項目主任

CCG 縱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化智庫CCG 的精彩文章:

劃重點,2018年最值得關注的全球性議題
《全球價值鏈發展報告(2017)》在京發布

TAG:全球化智庫CC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