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雖未成功卻也未失敗的英雄

雖未成功卻也未失敗的英雄

《文匯讀書周報》第1701號第六版「三味書屋」

(2018年2月12日發行)

《熬:極地求生700天》

[美]阿爾弗雷德·蘭辛著

代 岡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雖未成功卻也未失敗的英雄

——讀《熬:極地求生700天》

劉 蔚

——最早知道南極探險,是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在體育雜誌中第一次知道了南極探險家阿蒙森和斯科特的名字,他們無疑是人類征服南極的英雄。然而,還有一位英國探險家,曾經三次前往南極探險,雖然都功敗垂成,卻在南極探險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就是歐內斯特·沙克爾頓。美國資深記者阿爾弗雷德·蘭辛撰寫的《熬:極地求生700天》,以真實生動的筆觸、跌宕起伏的情節,再現了沙克爾頓率領探險隊由西向東穿越南極大陸,卻在冰海被困長達700天,最終成功獲救的悲壯歷程。讀來扣人心弦,蕩氣迴腸。

——1901年,沙克爾頓作為英國著名探險家斯科特率領的全英南極探險隊的一員,最終抵達了南緯82°15′,距離南極點745英里。接著是1907年,沙克爾頓自己帶領一支南極探險隊,與三名隊友一起,歷經艱辛,突進到離目的地僅97英里的地方,可以說離成功僅一步之遙,最後卻因為食物短缺不得不半途而返。在沙克爾頓啟動第三次南極探險之前,他的同胞斯科特帶著三位隊友在1911年底、1912年初戰勝重重困難,終於抵達南極點,卻發現在他們到達目標的一個多月之前,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已經先於他們抵達南極點;更悲情的是,斯科特及其三位隊友由於患上敗血症導致身體極度虛弱,最終未能回到大本營。斯科特與三位隊友的犧牲極大地激發了沙克爾頓的使命感,促使他加速推進第三次南極探險的籌款、造船、招募人員等準備工作。他立下宏願:「我們已經在征服北極和第一次征服南極的行動中被別人打敗,所以我認為,這一偉大使命必須由我們英國人來完成。這就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宏大也是最激動人心的極地之旅——穿越南極大陸之行!」因此,儘管奧地利王儲費迪南大公在1914年6月28日被刺導致一戰爆發,戰爭讓停泊在泰晤士河口的「堅忍號」探險船的開拔蒙上了陰影,但沙克爾頓還是義無反顧地指揮 「堅忍號」上的27位隊友於1914年8月1日揚帆起航了。

——該書大致可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講述「堅忍號」駛進南極海域後,遭遇洋流和暴風雨,被困冰山5個多月,沙克爾頓只好放棄原先的計劃,經過大家的艱苦努力,終於駛向大象島,初步擺脫困境。被困冰山後,沙克爾頓想方設法指揮「堅忍號」衝出浮冰,但都沒有成功。「夜晚,浮冰壓力蹂躪得船發出野獸般的哀嚎,彷彿要把船撞碎」,沙克爾頓只得下令棄船,用救生艇將人員和裝備給養轉移到安全的浮冰上。在企鵝不祥的、輓歌般的哀鳴聲中,「堅忍號」被浮冰撞得四分五裂,也預示著沙克爾頓的南極探險隊前路維艱,兇險莫測。儘管如此,隊友們依然保持著樂觀情緒,他們自己動手建造了三艘小船準備用於下一步的行動。但隨著探路失敗,探險隊只好在浮冰上安營紮寨苦苦等待,加上遲遲找不到開船的機會,食物減少迫使沙克爾頓下令殺掉原先運輸給養的雪橇狗群。於是,壓抑、悲觀的氣氛開始瀰漫,爭吵、害怕、自私等人性的弱點在困苦艱難的環境中紛紛暴露。然而,剛強堅毅的沙克爾頓始終沒有放棄,隊員們分乘三艘小船重新出發,克服了千難萬險,探險隊終於抵達大象島,覓得了一塊暫時的棲息之地。

——書的後半部分則是記述登上大象島後,沙克爾頓決定親自帶領沃斯利等四名隊員駕駛小船「凱爾德號」,前往南喬治亞島請求援兵,解救留在大象島上的其他23名隊友。時窮節乃現,沙克爾頓樂觀昂揚、百折不撓的精神氣質時時鼓舞著他的隊友們,而他的堅毅果敢則在該書的後半部分體現得淋漓盡致。

——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於1916年5月10日登上南喬治亞島後,沙克爾頓審時度勢,又做出一個決定:將五人一分為二,他帶船長沃斯利和二副克林從陸路去島的北邊搬救兵,另兩人留在島的南面等候。三人在翻越一座峭壁時,太陽即將落山,而行進的速度太慢,一小時後很可能會被低溫凍僵。於是,沙克爾頓當機立斷,說服沃斯利和克林,三人前後抱緊冒險向下滑去,「尖利呼嘯的風聲就猛地直往耳朵里灌,白乎乎的雪嗖嗖地從身旁飛濺而過」,最後,三人有驚無險地滑到了平地……

——讀《熬:極地求生700天》,彷彿在聽芬蘭作曲家西貝柳斯的交響曲。西貝柳斯的交響曲散發出冷峻、悲壯和憂鬱的氣息,但樂章在進行中會不時地出現抒情莊嚴的樂段,彷彿是對北歐的高山、雪原和湖泊深情的讚美與感恩。《熬:極地求生700天》也是這樣,在描述沙克爾頓及其隊友們與險惡的自然環境奮力抗爭的同時,抒情的插筆往往適時而至,讓這本充滿男性陽剛氣質的書變得柔軟,甚至閃耀出哲理色彩。比如描寫南極進入繼夜後出現的「絢麗得讓人窒息」的極光,「不可思議的太陽耀斑將綠、藍、銀色的光芒從地平線上瞬間投入暗藍的天空,煜煜閃耀的虹彩極光彷彿也是從腳下堅如岩石的冰坂升騰而上」。隊員們目睹冰山在他們的腳下一點點碎裂,既感到驚心動魄,又情不自禁被吸引,「或許就在下一秒鐘,他們就有可能被卷進冰海,不是被撞得粉身碎骨,就是溺水而亡,抑或在冰寒的海中垂死掙扎,直到體內最後一點生命之火黯然泯滅。然而,眼前景象的恢弘壯觀卻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否認的」。死的恐怖與生的熱烈就在這瞬間的轉換之中。

——沙克爾頓終究沒有穿越南極,但他與隊友們的堅忍頑強、百折不撓,使得探險隊終於轉危為安,全身而退。在長達700天艱苦卓絕的旅程中,沙克爾頓與他的隊友們展示了人的意志和力量所能創造的奇蹟,在與大自然的抗衡中他們的精神獲得了升華,達成了與大自然的和解,因此,他們是雖不成功卻也未失敗的英雄。正如作者所言:「這是一場同永不疲倦的敵人進行的戰鬥,而人類從來沒有贏過;因此,他所能期望的最好結果就是不被打敗。」

中國第一家由媒體創辦的讀書類專業報紙

《文匯讀書周報》

WENHUI BOOK REVIEW SINCE 1985

《文匯讀書周報》采編團隊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推薦給他人或在【朋友圈】轉發

請搜索並添加《文匯讀書周報》官方微信公眾號:

文匯讀書周報

whdszb

We Have the Divine Scholarly Zest Blessed

喜歡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匯讀書周報 的精彩文章:

庫斯圖裡卡:我絕不會向遺忘屈服
推介五本英語原版書

TAG:文匯讀書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