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蘆江河上有座500年古橋,流傳著柴橋人滄桑故事...

蘆江河上有座500年古橋,流傳著柴橋人滄桑故事...

原標題:蘆江河上有座500年古橋,流傳著柴橋人滄桑故事...



▲五馬橋


?胡 潔 /文


在柴橋東南側的蘆江河上,有座明代古橋樑——五馬橋(又名驄馬橋、馬家橋、五星橋)。它朝向南北,長34米,寬5米,荷載5噸,原為單跨石樑橋,現為三跨鋼混空心板梁橋。據傳橋面能五馬並行,故謂五馬橋,柴橋街道五馬村也因此橋而名。

五馬橋始建於明代弘治年間(1488一1505),系柴橋街道沃家村始祖、明代江西監察御史沃頖[pàn]所建。沃頖隱居蘆江後,帶領鄉人興修水利,建橋築路,造福於民。由他親自在蘆江河上督造的驄馬橋(五馬橋)建成後,大大方便了蘆江河兩岸人民的交往。穿山、後所、上周、蘆江等自然村以及大榭島農民來柴橋趕集,從此不用再繞道多走冤枉路。沃家村農民去洋沙溪(沙溪村)大山砍柴伐木,也告別了渡船勞累,當地百姓無不交口稱好。


五馬橋橫貫在蘆江河上,歷經了500多年滄桑,曾在清乾隆、嘉慶、光緒年間多次修葺。1948年,柴橋民間建設協會捐資改造為整體式鋼筋混凝土結構橋。1976年人民政府出資擴建三跨鋼筋混凝土橋。


「五馬橋」的歷史淵源



據有關史書記載,明朝弘治三年(1490年),沃頖辭官回鄉,住在柴橋沃家村。當時,柴橋這個地方,還是一個低洼澤國。境內有蘆江河,發源於瑞岩、龍泉、洪嶴等地,流經20餘里到柴橋,穿鎮而過,然後流向穿山入海。因為沒有橋樑,當時,居住在蘆江河兩岸居民,往來有諸多不便。沃頖回鄉之後,想到外出做官幾十年,對家鄉人民的養育之恩,無以為報,於是他決定先從造橋做起。


沃頖建造的第一座橋就是五馬橋。自己出資,鄉親們出力,經過兩、三個月努力,建造了一條堅固的石橋。這座石橋,用清白相間的石塊砌成,很像驄馬身上的毛色,於是取名「驄馬橋」。想到自己從湖北荊州辭官回來,經過幾千里路的跋涉,就信手寫了一副楹聯,刻在橋之兩側:「曾經水陸幾千路,特建東南第一橋。驄馬橋的建成,大大便利了周圍鄉民的生活。沃頖因此也受到了鄉民的稱讚。



過了二三百年,到乾隆年間(1736-1795年),重修了驄馬橋,橋面更為寬廣,說是能五馬並行,這在當時是十分了得。因此更名為「五馬橋」。


為什麼取名為「五馬橋」?

原因1:為褒讚此橋的寬廣,橋面能過五馬車乘

在古代,只有太守級別的官員,才能乘座五匹馬駕馭的車。


原因2:古詩詞中「五馬」指代太守


唐代白居易詩《西湖留別》中有「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之句,「五馬」指的是太守。以五馬為橋名,借指當時出資造橋人的身份,相當於太守級別。同時隱顯了五馬橋的身價。

「五馬橋」的橋名更迭

嘉慶年間(約1800年)根據《鎮海縣誌》(民國版)記載:鍾尚達、胡耀南捐資重修了五馬橋。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沃嗣秀募資重建,仍為石拱橋,但兩旁添加兩個橋洞,以備霪雨時宣洩洪流。此橋為台階式石拱橋。現「港口博物館」的五馬橋石刻銘牌,應為該橋銘牌。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柴橋建設協會」募捐重建五馬橋,把原來的石拱橋改為整體式鋼筋混泥土結構單孔水泥拱橋。


1976年為加大泄水力度,在原橋兩邊各開鑿橋洞,用鋼筋混凝土空心板梁。(每塊板梁長34米、寬5米,載5噸)即今五馬橋。


▲1976年擴建的五馬橋 仇赤斌 攝


▲2004年建造的329國道五馬橋


2004年,329國道(杭沈線)柴橋五馬村路段蘆江河上架設的公路橋。橋長39.04米,取名「五馬橋」。



▲2009年新建萬景山路五馬橋


2009年新建萬景山路五馬橋,與原五馬橋並行,相隔5米。為鋼筋混凝土,簡支梁橋。長48米、寬16米。


至此,現在柴橋有三座五馬橋。



▲329國道五馬橋指示牌


相關鏈接

橋名來歷


在五馬村民間,有這樣的一種傳說。很早的時候,沃家御史太公還沒有造五馬橋。那時候,有一個大官,路過這裡,要到穿山去視察海塘。但當時,那裡還是一片低洼地,河上只有一座小木橋。大官的轎子過不去。於是,地方官員命下屬拉來五匹高頭大馬,並排立在小木橋旁邊,馬背上鋪上了木板,這位大官的轎子就這樣過了河。於是,後來沃家御史太公造了一座寬闊的石板橋,就取名為「五馬橋」。



沃御史智斗鄒太監


明朝成化年間,柴橋穿山出了一個鄒太監,在北京皇宮裡當差。本來,太監——一個被閹割的男子是被人瞧不起的。可是當時皇帝年紀小,宦官當道,鄒太監依仗皇帝的勢力,肆無忌憚,不但在皇宮裡仗勢欺人,每次回鄉,都要抖抖自己的威風。他事先通知地方官員,小路改大,窄橋加闊,因為他要乘五駕馬車。按當時皇帝規定,天子駕六(皇帝坐六駕馬車),一品大員才能駕五。可這小小太監,算什麼東西,也能駕五嗎?!但當時由皇帝出面已經成立了由太監組成的「東廠」、「西廠」兩個特務機構,這「東廠」、「西廠」是用來監視官員的,鄒太監當時是「西廠」的骨幹分子,因此他更加霸道了。


有一年,鄒太監又要回家省親,他先派人來探視路況,見沃御史所造的「驄馬橋」不夠寬闊,五馬並駕的馬車不能通過,便命令地方官吏限時重新建造。地方官員知道鄒太監厲害,不敢怠慢,只好把沃御史和老百姓辛辛苦苦建造的「驄馬橋」拆掉,重新建造一座加寬的石板橋,並更名為「五馬橋」。


對鄒太監那種勞民傷財呈顯自己威風的行為,沃御史十分痛恨。便設法想滅滅他的志氣。真是天遂人願,其時,剛好村裡有一個為丈夫守節而弔死的年輕寡婦,沃御史就乘機寫了一份奏摺,申報朝廷,要求建造一座貞節牌坊。皇帝准奏,還親筆御賜,刻在牌樓上。牌樓造在離五馬橋西邊30米處、鄒太監回鄉必經的路上。


過了幾天,鄒太監開鑼喝道,前呼後擁,乘著五駕馬車返回故里。當他來到五馬橋前,一時竟傻了眼,不知怎麼會冒出一座貞節牌坊來,上面還刻著皇帝親賜的「貞操烈節」四個大字。鄒太監不敢冒犯,只得慌忙滾下馬來,跪地叩拜,然後,灰溜溜地從貞節牌坊下面走過去。看到鄒太監這副狼狽相,兩旁觀看的鄉親們個個心裡暗喜。後來,當地就出來了「五馬橋前造牌坊,太監威風全掃光」的童謠。

-來源:北侖旅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北侖mp 的精彩文章:

大榭島這個地方不得了!

TAG:看北侖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