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貨小吃」三千,你偏愛哪一款?

「年貨小吃」三千,你偏愛哪一款?

小時候父母總是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在人們對新年的期盼里,年就這樣靜悄悄地走來了。

雖然現在很多人說「年」的味道越來越淡了,但其實年味無處不在,尤其存在於置辦年貨帶給人們的快樂中。「辦年貨」這個千年傳統,如一棵根深葉茂大樹,紮根在肥沃的土壤里,生長在過來人的記憶深處,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一茬又一撥,撒下記憶里的新年種子。

既然「辦年貨」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吧!

「辦年貨」的來歷

置辦年貨是中國尋常百姓家的頭等大事,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耍的、供的、送的(拜年)禮物,統名之曰「年貨」,而採購年貨的過程則被稱之為「辦年貨」。

《京都風俗志》云:「十五日以後,市中賣年貨者,星羅棋布」。

北京年貨種類之多是全國各地都比不了的。趙岡先生在其《考紅瑣記》中說,曹雪芹的《紅樓夢》在描寫過年情景時,有滿人(即旗人)風俗,令人感到奇怪。其實這是很自然的。

北京在清代二三百年中,都是漢人、滿人,北方人、南方人雜處的。尤其上層社會,即官僚階層中,各種風俗交流更普遍。滿人、北方人故意學蘇杭人的飲食起居,漢人故意學滿人的禮數、官派,這就從各個方面混合成特殊的「北京味」。複雜的年貨,也是這種社會生活的反映。

舊京年貨如按大類,可分飲食、衣著、日月、迷信、玩耍、點綴六類。飲食可細分如下:豬、羊肉,雞、鴨之類的普通大路貨;鹿肉、野雞、凍魚等來自山海關之外的關東貨;水磨年糕、糖年糕、冷筍、玉蘭片之類的江南貨。衣著各時代不同,但舊時除去「旗裝」而外,也講究南式。年貨中日用品不少,來自南方的有紙張、竹器、瓷器等等;迷信用品是舊時年貨的大宗,如線香、錫箔、木版印的門神、灶王爺,供佛的花、蜜供等等,其中折「元寶」、「錠子」的錫箔則全來自南方。玩耍的東西就更多了,兒童的、大人的玩藝,都不分南北滿漢。

《春明採風志》云:「琉璃、鐵絲、油彩、轉沙、碰絲、走馬,風箏、鞬毛、口琴、紙牌、拈圓棋、陞官圖、江米人、太平鼓、響葫蘆、琉璃喇叭,率皆童玩之物也,買辦一切,謂之忙年」。

文中所舉雖說已經不少,但還遺漏了很重要的一些玩耍的東西。如一般人家都要買些爆竹:百響、麻雷子、二踢腳(即雙響)、起花、太平花等等,這是介乎玩耍和迷信之間的東西;至於骰子、紙牌等,則是成人的玩具;點綴歲時的清供如水仙頭、佛手,則都是來自南方了。

由此觀之,從古至今,「吃」都是年貨中的重中之重。社理菌遍訪各地特色小吃,為你帶來一場饕餮年貨盛宴,看看有沒有你心水的那一款!

01

海貨

海的味道

普通篇

發財蚝豉

每年過年必備——蚝豉,也稱「蠣干」,是一種海味,是牡蠣(也稱蚝)肉的干製品。以蚝豉做的菜肴種類繁多,如藕香蚝豉、火腿燉蚝豉、髮菜扣蚝豉、豬肉蚝豉湯、地魚蚝豉節瓜湯等等,傳統做法是將整個的蚝豉用蚝油放在鍋里先燜上一段時間,然後加入火腩(燒肉)、髮菜、蒜子、陳皮、姜和蚝油再度用文火慢慢燜至30分鐘左右;接著用生菜給菜碟圍邊,將做好的蚝豉和配料盛放在蔬菜的中央。

@喵喵,坐標廣東

特色篇

江蟹生

血蛤

我家一般年貨我都帶四樣,江蟹生,醬油肉,血蛤和鴨舌。嗯嗯,江蟹生和血蛤被朋友直接當成黑暗料理…...

江蟹生(左圖)就是生吃梭子蟹,當然所謂的生吃其實是已經腌制好的梭子蟹,一般都會用酒和鹽腌好。其實江蟹生這道菜我簡直是愛的不行,口感超級爽滑,蘸一點醋,一口下去,蟹生的蛋白質配著特有海鮮的鮮味酸甜的口感簡直就是下飯利器好嘛,從小吃到大,簡直大愛。然而朋友表示…看著太兇殘了…...堅決不吃!

血蛤(右圖)長這樣,其實長相很正常,但是吃法比較兇殘…是血淋淋的生吃,但是據說帶血生吃可以補血啦。

@星遊記,坐標溫州

02

炒/炸貨

好客的味道

普通篇

煎堆

油角

因為不喜歡油膩的口感,我對煎堆、油角這些油炸小食沒有太大的興趣。但是長輩們就不一樣了,買年貨的時候必定要買上幾袋,過年時玩牌或者聊天,就會配著熱茶來吃這些香酥食物。

以前,大人在廚房炸油角的時候,都不準小孩子在旁邊,因為小孩子有時會亂說話,例如,有時會問到大人油角炸著炸著,會不會散開等問題。在大人看來,油角象徵元寶,做不好會不吉利。油角的形狀、寓意和餃子很像,所以又有「北方人包餃子包到天亮,南方人炸油角弄到天明」的說法。事實上,油角不是餃子,從製作方法來看,油角的皮是加豬油製成的酥皮,餡料是白糖花生炒香而成。每年我們家都會買一些。

煎堆在平時的粥店也很常見,不像油角,只有過年才有。通俗點來說,煎堆就是炸糯米糰子,一般吃的有拳頭般大,也有的比足球還大,不同地方的size不同。煎堆滾完芝麻,下油鍋炸完以後,色澤金黃的樣子,又令它有了一句諺語「煎堆碌碌,金銀滿屋」

@Halilu呀,坐標廣東

花生糖

芝麻花生糖

花生糖(左圖),用花生和蔗糖做的,海南的過年小吃,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沒有,老少皆宜,飯後的點心小吃之一。可以邊吃邊聊天、看節目。芝麻花生糖(右圖),花生糖的另一種,個人覺得芝麻的更一些。

@愛喝水哈哈哈,坐標海南

特色篇

雜拌兒

雜拌兒是一種表示吉祥的象徵物。將一些表吉利的乾果摻在一起放在一大盒內供食用,老北京過大年時,家家戶戶守歲時必吃的小食品。舊京時的「雜拌兒」,其實是由花生、膠棗、栗子、桃脯、蜜棗等果品摻在一起拌和而成,裝在用來放置細果的「果子盒」中。

雖然我不是北京人,但工作這幾年,我也已經習慣了每年備點在家,圖個甜蜜和美的好彩頭,一家人邊喝茶邊吃點心,暖洋洋地看水汽在窗花周圍凝成一粒一粒,這才是過年啊。

@簡小花,坐標北京

皮渣

皮渣,可爆炒可煎炸,由紅薯粉製成,每回過年必做菜,配上點豬肉和辣椒煸炒,味道一絕。

@numero zero,坐標河北

糖瓜

「二十三,糖瓜粘」。糖瓜是一種用黃米和麥芽熬製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但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

@早晚,坐標北京

03

醬貨

柴火的味道

醬肉

醬香腸

醬魚乾

醬鴨

>

杭州人過年,醬貨必不可少。醬肉、醬香腸、醬魚乾、醬鴨……醬貨在過年前必須置辦好的。杭州有句俗話「杭州蘿蔔紹興種」,紹興採買醬貨也是必不可少的。年前,我們家都會備好各種醬貨,畢竟我們家既有杭州又有紹興人哈哈~

@小杉斗地鼠,坐標杭州

04

金牌配角

群英薈萃

香糯爽口

糍粑

年糕

小時候,只要村子裡有人打糍粑,我們總會歡天喜地地圍觀,直到糍粑打好,搓成糰子,裹上紅糖,金黃透亮,每次都忍不住偷吃。

@北海未暖,坐標湖南

我們每年都要吃年糕,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小時候媽媽每次都強迫我吃很多,希望我越長越高,後來工作了之後,就包含了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寓意。

@黑馬鼓王,坐標浙江

醇香濃郁

奶嚼口

今年在草原過年,之前了解到內蒙的主要年貨是奶茶、乳酪和奶嚼口,這次嘗到了奶嚼口。朋友還告訴了我奶嚼口的製作方法:將鮮奶倒入洗凈的容器,夏季放在陰涼處,冬季放在暖炕上,過一段時間便發酵凝結,形成凝結乳。凝結乳分上下兩層,上層呈淡黃色,奶香撲鼻,蒙古語稱「朱和」,漢語稱「嚼口」,拌炒米、米飯極香,還可提煉奶油。

@草莓味佩奇,坐標內蒙

糯米甜酒

糯米甜酒是我們這的特色傳統名小吃。主要採用糯米釀造而成,營養豐富,色澤金黃,清涼透明,口感醇甜,糯米甜酒特有的香氣,風味獨特。男女老少皆宜,並且不會醉。

@胖加菲,坐標湖南

看了這麼多的美味佳肴,你更偏愛哪一款?

申酉入墓,戌年伊始。社理菌祝你在新的一年裡吃吃喝喝行大運

排版/楊李鷗

文案/楊李鷗

部分文案源自網友

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語社團理事會 的精彩文章:

人在吃 秤在看

TAG:北語社團理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