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納粹德國勳章:製作廉價卻備受追捧,美與惡達到詭異統一

納粹德國勳章:製作廉價卻備受追捧,美與惡達到詭異統一

文| 唐思

德國,是研究勛賞制度永遠繞不開的一個國家。在其歷史上,勛賞制度一直是國家政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納粹德國的勳章,幾乎每一款都是「藝術品」,「惡」和「美」,這兩種本來極端對立的特質,在納粹勛賞上似乎找到了一種表面的和諧和詭異的統一。

第三帝國元帥赫爾曼·戈林的標準肖像,其身上佩戴著大鐵十字勳章、普魯士功勛勳章、騎士十字勳章等

納粹勳章對德國傳統勛賞的繼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對體系的繼承。首先就是完備的分類和領域,幾乎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只要做出貢獻,都可以在某一領域獲得獎賞和鼓勵。德國歷史上的勛賞其實包含了國家和組織兩個方面,除了國家頒發的勛賞,還有各種各樣的組織機構的獎勵。納粹時期將這一點繼承下來,除了國家頒發的勛獎章,還有納粹黨、黨衛隊、衝鋒隊、希特勒青年團、勞工陣線、托特組織等等均有設立和頒發勛賞的權力。此外,德意志勛賞很早就分化出了軍事和民事兩大體系,這在納粹德國也得到了繼承。

二是對設計的繼承。在納粹德國之前超過200年的時間裡,德國人在勛賞設計方面已經處在了全世界的前列,他們對各種視覺要素的利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要知道,德國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柏林眾多經典建築的設計者弗里德里希·申克爾就是普魯士鐵十字勳章的設計者。而在納粹時期,眾多的藝術家也參與到勛賞的設計中來。所以,萬字和鷹徽這些納粹的標誌,經設計師的妙手,從視覺上非常自然地融入納粹勛賞的整體效果中去,成為納粹勳章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三是對做工的繼承。由於戰爭需要,納粹勳章很少採用真金白銀,採用最多的材質就是銅鎳合金或者鋅,甚至很少有琺琅工藝。但是從收藏和藝術的角度來看,貴金屬和琺琅是勛賞藝術性必不可少的兩大保證。尤其是1918年前,德國勳章均是以金銀等貴金屬和美妙絕倫的琺琅工藝著稱的。到了納粹時期,他們另闢蹊徑,反而用廉價金屬製造出了當今收藏界非常青睞的收藏品。當然更為後世稱道的是納粹勛賞對於細節的把握和刻畫——雄鷹犀利的眼神、哥特體文字帶來的權威感、每片橡樹葉完美的比例……這些都在做工上得到了體現。如果沒有對前輩們工藝上的繼承,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佩戴鑽石金質佩劍橡葉騎士十字勳章的魯德爾

儘管如此,作為一個全新的政權,納粹德國也必須改進此前德國勳章的一些傳統做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將頒發勛賞的權力集中。納粹德國中止了魏瑪共和國之前各邦國/州頒發勛賞的權力,也中止了如老兵協會、鋼盔團等濫發勛賞的現象。除了中央政府和全國性組織,其他機構一概不得頒發勳章。這是納粹德國中央集權性質在勳章領域的表現。其次,將獲頒勛賞的對象擴展到全體公民。1918年前,甚至可以說在魏瑪共和國滅亡前,獲頒勛賞基本是上層人物和做出極大貢獻的普通平民的權利,帶有嚴重的身份認證的特質。而在納粹德國時期,任何德國公民都可以因所做貢獻獲得勛賞。第三,減少了勳章的種類,大幅提升證章的地位。納粹時期真正配有德語「勳章」(Orden)一詞的,僅有三種勳章,而且都是民事類的。軍事方面沒有一款勛賞以「Orden」命名,甚至大名鼎鼎的鐵十字勳章(Eisernen Kreuz)都不以「勳章」稱之。在納粹德國,倒是各種各樣紛繁複雜的「榮譽證章」(Ehrenzeichen)擔負起更多的獎勵功能。例如國防軍陸海空三個軍種多達三十多種的戰鬥獎章(Kriegsabzeichen),他們理論上只是資格證章而已,只是達到了某種標準而獲頒的證明,但由於本身其獲得標準就很嚴苛,達到這些標準本身也成為一種榮譽,所以這些戰鬥獎章反而更受到後世的關注。

完備的勛賞制度,對一個現代國家有著多種意義。最直接的意義是巨大的模範激勵作用和榜樣示範效應。對於政權而言,也有利於團結儘可能多的階層和群體,以實現共同目標。納粹政權深知勛賞的這些獨特作用。尤其是在鞏固政權方面,納粹德國充分運用了勛賞的功能。在那個時期,千千萬萬德國普通人能夠心甘情願為這個政權賣命,一方面是這個民族長期以來重視國家觀念的結果,而另一方面,從個體而言,也是為了在這個國家通過奉獻得到承認、獲得地位。於是,林林總總的勛賞讓重視榮譽的德國人為納粹政權服務,而納粹政權又通過完備的勛賞來滿足德國人對榮譽的渴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日軍為何拒絕使用「俯衝轟炸」戰術?自行其是的日軍陸航
戰列艦上的火控:測距機的發展讓交戰距離延伸到多遠?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