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生最大的敗筆,就是重用了此人,不能統一三國非諸葛亮之錯
文/最簡單的歷史
說到三國演義,想必大家都有不同的見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英雄,在東漢未年,群雄並起,以曹操、劉備、孫權三個為主,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誰也滅不了誰,但最後還是被司馬家族統一了三國。
很多人會問,劉備為何沒能力一統三國,得到了諸葛亮與龐統的幫助,又加上五虎上將幫忙,原因何在,這一切都是劉備重用了關羽,用關羽守荊州,導致荊州失守,而關羽而被亂箭射死。
而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不聽諸葛亮之計,被孫權打敗,落荒而逃,病死在白帝城,最後把身後事交給了諸葛亮,諸葛亮不是神仙,歷史上真的諸葛亮不像電影里的一樣,出神入化,什麼都知道,要是這樣的話,諸葛亮一個就能統一三國呢?
《三國演義》中很多智慧的人竟然是看風把旗杆吹斷了,就能判斷出敵人晚上來劫營,這純屬是扯淡!
劉備一生從一個小商販到蜀國開創者,其能力也不低,但要統一三國,哪是有難度的,三國中,蜀國本來就很弱小,無論是從人口、經濟、地理位置來看都不是很好。
任何時候,迷信似的占卜都不是科學的方式,只有對情報進行準確的分析之後,才能獲得最有價值的信息。而縱觀劉備一生,雖然得到不少謀士的幫助,但拖得太久,加上年齡也大了,意氣用事,劉備一生中最大的敗筆就是重用了關羽,用關羽去鎮守荊州,像荊州這樣的軍事基地,上可通魏國,下可通孫吳,此地兵家必爭之地。
而劉備與張飛、關羽的情意是非常重要的,三人都是義氣當先,劉備想把荊州這樣的基地交給別人來鎮守,一來不放心,二來,生怕別人奪走,所以劉備得用自家兄弟,才放心。
而關羽這個人大家比較熟悉,義氣最重要,當年為了報曹操的知遇之恩,在華容道放走了曹操。
正因為劉備重用了關羽,失去了重要的軍事基地荊州,而關羽也被殺害,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親自上陣,不幸中計,死在了白帝城。這完全都是義氣做事,不能成為一代帝王。
自從劉備病死後,未完成的事業交給了諸葛亮,為了完成先帝意願,諸葛亮六出祁山,因為失去荊州,只能從祁山攻打魏國,如果此城還在蜀國,哪結果就不同了。
劉備一生最大的敗筆就是重用了關羽,導致蜀國不能統一三國,非諸葛亮之錯。


※每臨大事有靜氣,每經變故有定力,浮躁時就想想遭雷劈的這個人!
※秦始皇為什麼寧願修長城也不打匈奴,讓我們站在他的角度來算筆賬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