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西醫有什麼好爭的?

中西醫有什麼好爭的?

老早就想寫一篇關於中西醫之爭的文章,卻也一直沒有勇氣,我知道,不論是支持哪一種,都不免被罵。但今日,我還是要把我數次所思、所想、所見、所聞寫出了,以作記錄。

說實話,我是偏向於中醫的,但並非否認西醫。比如,我說喜歡狗,可並沒說就一定討厭貓。同樣的道理。所以,我最煩的就是那些嘰嘰喳喳的鳥嘴。

難與易

自古以來,文人相輕,沒想到醫生也這樣。他們要不就是瞧不起你這套吃飯的傢伙,更有甚者就連你祖宗十八代也一併瞧不起了。我想,西醫或是西醫的支持者估計是犯了忌諱,才引起了不少圍攻。

如今,中醫固然黯然失色,卻並不代表就毫不中用。恰恰相反,所謂神醫,大多都是褒獎中醫,卻很少有誇獎西醫的,因為他們只要系統訓練過之後,就大同小異了,沒有什麼「神」與「不神」。

所以,一說看中醫,那就必須得是老中醫。人們異想天開的以為,或許上了年紀的中醫可能會增加一些治病的勝算。可是,中醫這個東西很怪,它不像西醫一樣可以熟能生巧,多做幾場手術就能攢點經驗值,甚至有庸醫鬚髮皆白,看病無數,也只會徒增死傷,全無長進。

西醫治病,系統訓練,重在機體,反覆試驗,推而廣之,因此,西醫效力可以複製。而中醫治病,皓首窮經,自行摸索,虛實變化,難以言傳,因此,中醫看病難以量化。

我聽說,人們管治不了病的中醫,叫庸醫;但卻管治不了病的西醫,叫新手。這兩個稱謂,前者透露著人力難及醫道的絕望,後者卻表現出熟能生巧的憧憬。可見,要是中醫不能吃透醫道,真箇是庸才用世,遺禍萬年。

所以,西醫易學易成,中醫難學難成,這是第一個區別。

有與無

醫學走到今天確實不容易。如果沒有西方醫學的異軍突起,哪有如今全球範圍內死亡率的顯著降低。由此可見,西方醫學是有功的。相比之下,中醫卻徒有高深理論,仍舊黯淡無光。

相信大家也或多或少看過中醫,那時靈時不靈的醫術,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有一點不可否認,既不是醫書錯了,也不是醫術錯了,而是醫生錯了。正是醫道高深以及醫者資質有限,所以,中醫一學就是庸醫,更別說名醫,神醫了!偶然能學得十分之四五,便已經不得了!

因此,不少人都在質疑中醫是否科學,甚至有人給他打個偽科學的帽子,要我看,它本來也不該用科學一詞「冠名」,反倒更像是一門玄學。

科學講求一是一,二是二,可是,中醫它偏偏是法無定法,形無常形。

就比如我們人,以生物性而言,屬於自然科學範疇。但從思維意識層面講,又屬於人文科學範疇。

所以,西醫的研究偏實體,而中醫研究偏無形,這是二者第二個區別。

壯與幼

中醫,源遠流長,但是雖說它歷史久遠,卻難當得起「成熟」二字。

前些天,我看過一篇公眾號文章《中西醫之爭,爭的到底是什麼》,裡面討論了中西醫之爭的癥結所在,最終得出結論,中西醫之爭不過是傳統中醫和現代醫學之爭罷了。

我竊以為這個說法是中肯的。

依梁啟超先生《少年中國說》中的說法來看,人之老少亦可比醫學之老少。西醫雖然年輕,但已然成熟。中醫雖老,卻仍是幼雛。豈不聞:有三歲之翁,有百歲之童!少年的特質是什麼?是還未獨立,即將獨立。

且看全國範圍內中醫藥大學、製藥廠、大藥房遍地開花,卻並未走出一條獨立自主的創新之路,依然樂此不疲地仿效西醫管理方法、管理模式,故而導致中醫常常受制於西醫。就像我國60年代至80年代的《大鬧天宮》《九色鹿》《阿凡提》等國產動畫作品,之所以能斬獲無數國際大獎一樣,靠的是水墨勾勒、敦煌壁畫、木偶皮影等自家傳統理念,而非西方模式。看如今國漫,一味追求西化,反而遺失民族精髓。

由此觀之,中醫實尚在少年。

所以,西醫規範成熟,而中醫邯鄲學步,這是又一區別。

其實,中西醫的諸多區別,不過是東西方兩大文明體系的映射而已。我並不為之煩惱,反而時常在慶幸,東西方文化不同是件多麼美妙的事。就像唯物主義可以碩果累累一樣,唯心主義也可以奼紫嫣紅,沒什麼值得計較的。

東方太陽升,這裡的花先開。至於是西強東弱,還是東強西弱,更或是並駕齊驅,那就拭目以待吧!何必勞神苦思,做好各自該做的事就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權度沉浮 的精彩文章:

TAG:權度沉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