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台灣阿里山再次聯合國「申遺」:重點是過程

台灣阿里山再次聯合國「申遺」:重點是過程

【觀察者網綜合報道】在台灣旅遊業不景氣之際,有人又打起了到聯合國「申遺」的主意,不過,這樣的嘗試之前已經屢戰屢敗。

台灣聯合新聞網2月18日報道,台灣嘉義陳澄波文化基金會、金龍文教基金會和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等組織一年前共同發起「阿里山申請世界遺產推動聯盟」,期望通過申請世界遺產的方式,「讓世人認識阿里山的山林之美及林業價值」。

阿里山小火車(台媒圖)

今年初,他們又成立「阿里山世界遺產協會」,以推動「阿里山林業文化景觀」登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為目標,想「讓國際看見台灣」。

「阿里山世界遺產協會」理事長郭盈良表示,「阿里山林業文化景觀」遺產範圍,包含嘉義市的產業區、阿里山的檜林區及連結山上山下臍帶的鐵道區。目前協會正與嘉義林管處商談,針對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的五大步道(眠月、塔山、水山、祝山、對高岳)規划具有特色的步道旅遊,逐步重現百年來的林業歷史現場。

一般人談及阿里山世界遺產時,總以為談的是「阿里山森林鐵路」。主要是因為台灣「行政院」文建會(文化部前身)2002年廣泛徵集各界意見,評選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2010年「阿里山森林鐵路」便被列為潛力點之一。如今,世界遺產的申請趨勢已有所改變,郭盈良表示,目前世界遺產中心登錄的1073個遺產中,文化景觀佔103個,且近年來被指定為世遺的文化景觀比重有上升趨勢,因應此潮流,請教專家學者後,決定進一步擴及整個林業產業相關的文化景觀,期盼增加申遺成功的機會。

「是否能成功不見得是重點,重點是過程」,郭盈良說,協會作為民間與相關公部門的合作平台,除凝聚居民共識外,也期望能累積相關知識資源。若有朝一日成為世界遺產,就會有更多資源能夠投入,讓居民更有榮譽感、也提高台灣「能見度」。

「申遺」為何屢戰屢敗?

將世界遺產提名項目報送世界遺產中心,經專業國際機構實地考察評估,並由世界遺產委員會在評估報告的基礎上做出最終決定。景點如能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影響巨大,世界各地都積極申報。

但十幾年來,台灣嘗試在聯合國層面「申遺」,已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卻從未成功,曾引致島內噓聲一片。

其中原因,2015年的《人民日報-海外版》分析得十分清楚:根據世界遺產的申報程序,申請國首先須成為《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台灣不是聯合國成員,無緣參與世界遺產的相關工作與活動,同樣無法自行申遺。

台「審計部」2015年3月公布2014年「政府審計年報」稱,台「文化部」以「申請登錄世界遺產突破台灣外交困境」等理由,耗資近7000萬元新台幣(約合人民幣1525.8萬元)預算,推動台灣18個景點申請登錄世界遺產,預算悉數用盡,多年來卻連遺產確認步驟都未辦理。

2013年底台「文化部長」龍應台曾在「立法院」提出希望與大陸合作,聯合申請世界遺產,同時強調,文化遺產無關政治。國台辦對合作建議予以正面回應,表示凡是有利於兩岸交流合作、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的意見建議,都可以探討。

兩岸合作申遺是唯一一條可行之路,民間此前有過合作申遺的積極探索,但因台灣政壇的各種原因,也一直局限於民間層面。

如今台灣蔡英文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自斷兩岸交流之路,無怪「阿里山世界遺產協會」理事長郭盈良只能表態「重點是過程」了。

阿里山林業村林業藝術園區(台媒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台第一觀察 的精彩文章:

台宗教團體被指在地震災區拍走秀片 還蹭吃救援食物
港媒:「台梵關係」大勢已去,蔡英文無力回天

TAG:港台第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