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湯蘭蘭事件:只要你是善良的,對錯都是別人的。

湯蘭蘭事件:只要你是善良的,對錯都是別人的。


請點擊上面

 

 

免費訂閱本賬號!



財經刊


三味文摘


第一音樂台



文:劉娜


首發:閑時花開


ID:xsha369



01




所有悲劇事件的再度曝光,都是對受害人的二次傷害。

湯蘭蘭事件,也不例外。


 


1月31日,澎湃新聞以

《10年前,14歲的她以性侵等罪名把全家送進監獄,然後失蹤了……》

為題。




炒熱了發生在黑龍江五大連池市興安鄉龍山村一起令人髮指的性侵案:





 

2008年,一名叫湯蘭蘭的少女,向五大連池公安局舉報,稱過去7年間,她曾多次遭受10多個親屬和鄉鄰的強姦或輪姦。


 


案發後,包括女孩父母、爺爺、叔叔、姑父、表哥、村主任及班主任在內的11名被告人,被判處最低5年、最高無期的刑期。


 


10年後,案件被告人陸續出獄,以冤屈為由,相互串聯,持續上訪。


 


湯蘭蘭的母親萬秀玲更是藉助媒體,試圖尋找女兒湯蘭蘭,還原當年真相,洗刷身上罪名。


 


澎湃新聞的報道,就是在這種語境下發出的。


 


關注冤假錯案沒有錯,傾聽民意民心也沒有錯,就連查看公開信息也沒有錯。


 


但把受害人置放於標題之上,以「性侵」「送進」「失蹤」這些包含大量暗示的字眼誤導群眾,並在報道中抖擻出受害者戶籍信息。




在未獲知真相前提下把一切罪歸禍首,指向一個隱姓埋名、渴望新生的女孩,而非查案定罪判刑的公權力。




這不僅缺乏專業精神,而且有悖道德人心。


 


這樣吸人眼球的輿論誘導,果然引發了流量驟增的關注。







隨後,新京報以《尋找湯蘭蘭:少女稱其遭親友性侵,11人入獄多年其人「失聯」……》為題跟進。




在沒有調查結果的前提下,明確地將矛頭指向全國範圍內尋找湯蘭蘭。


 


此舉徹底激怒了廣大網民:





有本事去採訪公檢法司,去提供翻案證據,去還原案件真相,憑什麼人肉一個遭受戕害後仍頑強活著的女孩子!


 


作為媒體人,我這一次,選擇力挺網友。


 


網友雖然沒有採訪權,多數也不太諳熟法律,更不清楚真相未明下的蓄意誤導和暴露涉性案受害者隱私,是有違新聞職業的大忌。




但他們有著樸素的良知和悲憫的人性。


 


而人性的善,恰恰是這個冬天攪動湯蘭蘭案的那些媒體人所匱乏的。


 


要知道,

比職業更高貴的,是閃爍人性光芒的操守;比熱度更長久的,是靈魂深處攜帶的溫度。


 


那些為曝光度不擇手段的人,最後都被曝了光。 





02


掌握話語權,不代表可以無底線



 


不久前,演員袁立和浙江衛視《演員的誕生》節目組鬧了一場不愉快。


 


《演員的誕生》第七期錄製時,邀請袁立去當嘉賓。

但節目剪輯播出後,袁立給人的整個感覺是「又愣又傻」

,就連她自己都忍不住怒斥:


 



節目組為了達到所謂的效果,把她剪輯成神經病,話都是亂貼的,表情都是亂接的,為了收視率和蹭熱度,太沒有底線了。


 


因不堪忍受節目組的侮辱,加之勞務費的糾紛,袁立在微博上怒懟《演員的誕生》,並相繼爆出了這檔節目的大量內幕。




引發廣大粉絲的圍觀和眾多自媒的跟進,

讓原本有著不錯口碑的《演員的誕生》,瞬間失去大批觀眾。







這起事件,看似由衛視一個經驗匱乏的編導引起,本質上和澎湃新聞、新京報報道湯蘭蘭案無異:


 



為熱度、看點和賣點,無底線無操守無人性地嘲諷、消費他人。




不尊重他人的媒介,不配得到尊重。缺乏人性的記者,早晚都要摔跤


 


全媒體時代,新媒體的崛起和自媒體的發展,讓長久霸佔話語權和傳播權的傳統媒體岌岌可危。


 


為了在話語權上博得一席之地,多少媒體多少記者挖空心思蹭熱度,全然忘記了:

人間正道是滄桑。誰興風作浪,誰死相難看。




03


擁有採訪權,不代表可以沒人性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突發,舉國上下,悲痛萬分。


 


不少媒體工作者不顧危險,徒步來到震中,第一時間發回報道,

以較高的專業素養和閃光的悲憫之心,聚焦災情,傳遞良善。


 


但當時

也有個別缺乏人性的媒體人,激怒國民,讓人憤怒。


 


有家電視台採訪兩個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兒,在獲知真相的前提下一個勁兒地問孩子:

「你父母呢?你們想不想他們?你們什麼心情?」




還有記者看到消防官兵正在救援一名廢墟下的婦女,抱著攝像機竄上去說:「讓一讓,讓我先拍幾分鐘……」




更有甚者,當俄羅斯救援隊把一名倖存者救出來,有扛著攝像機的記者衝上去。




強光正好對著在黑暗廢墟中被埋了100多個小時的倖存者

,惹得語言不通的救援隊員對著鏡頭大吼一聲,把那名記者推出很遠。








面對剛失去親人的受訪者,不停在傷口上撒鹽;




每一秒都珍貴的生死關頭,只想著新聞素材;




為獲得驚喜的畫面,不惜將逃離死神的幸運者再次推向悲劇……


 


看似無意無心的過失,實則是人性幽暗的鐵證。


 


如果那些鰥寡孤獨、僥倖逃生的人,是採訪者本人或他們的家人,他是否還拿著採訪權這把尖刀,一次次扎向受訪者的心口?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最悲憫的人性,不過將心比心。

喪失這一點,再崇高的職業也會作惡。





04


擁有知情權,不代表可以去殺人



 


台灣關於新聞媒體倫理標準的負面教材,最典型的案例是白曉燕案。


 


1997年的4月14日,台灣知名藝人白冰冰16歲的女兒白曉燕,在上學途中被劫持。劫匪拍下白曉燕的裸照,剁下她的左小指,索要500萬美元。


 


新聞媒體獲知這一消息後,為了搶先報道,

不顧白冰冰「拜託,不要寫,不要寫,真的不要寫」的哀求

,先後發出大篇幅侵犯隱私、神化劫匪的報道。




甚至尾隨喬裝打扮保護白冰冰的警察一起去交贖金,導致劫匪發現後撕票。




案發4天後,遭到強暴的白曉燕被劫匪毆打致肝臟破裂,腹腔內失血過多而死亡。







白曉燕死後,白冰冰悲痛欲絕。在她看來,

劫匪的兇殘是害死女兒的直接兇手,而媒體的無良則是殺死女兒的間接幫凶。




20年過去了。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但悲劇從來未止步,人性的進化是如此緩慢。


 


多少個白曉燕慘死在媒體的明槍暗箭,又有多少個白曉燕正遭受媒體的口誅筆伐。


 


任何職業都有兩面性,但人性的善良永遠只有一面:

相比無辜的生命,一切都微不足道。





05


擁有書寫權,不代表可以不擔責。



 


需要坦白的是,作為一位媒體人,我也曾做過傷害別人的事兒。


 


那是兩年前,我跟蹤採訪了一群自閉症患兒,以新聞調查的形式,

聚焦這群「來自星星的孩子」的生存現狀,以及他們家人的苦苦堅守。


 


文章以整版的形式刊發,稿子沒有一點毛病,但照片處理中,版面右下角的一張小照片,有個自閉症孩子的側面沒有打馬賽克。


 


這篇文章刊發後,因為採訪翔實,故事感人,引發很多官媒、自媒以及專業網站的轉發。




當然,

被轉發的還有那張沒有處理的照片,它瞬間就讓一位母親陷入瘋狂。


 


孩子的媽媽找到我,哭訴孩子患有自閉症,她一直活在愧疚絕望中,但為了不讓外人知道,她向來強作歡顏,

是我的一張照片讓身邊的人都知道她的孩子患病了。




她譴責我,辱罵我,指責我,騷擾我。我都沒有回擊。




我錯了。我是母親,也有孩子,

卻沒有考慮另一位母親和她的孩子。


 




我沒有解釋這張側面照片幾乎看不到臉型,也沒有推託這是組版編輯的責任,而是去直面過錯,切實承擔。


 


我抱著兩部手機,到網吧里開了兩台電腦,和所有轉載這篇文的媒體溝通,動用各種關係,解釋原因,要求刪除,忘記吃飯,甚至很少睡覺。


 


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家境外媒體也轉載了這篇文。為了聯繫他們,我輾轉通過朋友找到他們的聯繫方式,最終將網頁和鏈接刪除。


 


兩個星期後,所有鏈接那篇報道的網頁都被刪除,孩子的母親漸漸平息了怒氣,不再譴責辱罵我。


 


後來,我開了公眾號,她竟然成了我的讀者,時不時還給我讚賞,

雖然從不留言,但我知道她看見了我的誠意。


 


做錯了,就要去認錯。失職了,就要去承擔。傷害了,就要去彌補。


 


書寫和關注是媒體人的權利,但保護隱私、保護孩子也是一位母親的權利。


 


相比後者的權利,我沒有理由搪塞和推責。唯有真誠地悔過和擔責,才會避免今後犯同樣的錯。





06


再貌似高貴的職業,都離不開悲天憐憫的善良



 


相信很多人看過

《飢餓的蘇丹》

這幅攝影作品。


 



一個瘦得皮包骨頭的蘇丹小女孩,在前往食物救濟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動,趴倒在地上。




在不遠處,蹲著一隻碩大的禿鷹,正貪婪地盯著地上那個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著即將到口的「美餐」。


 





這幅南非自由攝影師凱文·卡特在1993年蘇丹內戰期間拍攝的照片,

登上了《紐約時報》,並獲得普利策新聞獎。


 


這張照片引發了國際輿論對蘇丹內亂和饑荒的關注,但也拷問著媒體人的良知:


 


照片刊發後,很多人找到凱文·卡特要救助這個小女孩,

他並不知道這孩子的去向。


 


雖然他解釋拍完照片後,趕走了禿鷹,看小女孩離開,但

公眾覺得他為了追求精彩的鏡頭和名利的豐收,而忘記了援救的初心和為人的良善。


 


一年後,在普利策新聞頒獎兩個月後,凱文·卡特在車內自殺。




他留給媒介從業者的忠告是:

「真的,真的對不起,活著的痛苦遠遠超過了歡樂的程度。」


 


為職業精神喪失基本善意,讓凱文·卡特無法原諒自己。所以,他選擇自殺謝罪。


 




1996年,蘇格蘭鄧布蘭鎮曾發生過一起震驚世界的慘案:

歹徒跑進當地一所小學,槍殺了10多名無辜的孩子。


 


案件發生後,當地警方下令:

禁止一切媒體採訪死者家屬,違抗者將被繩之以法。


 


全國媒體自覺地遵守了這個命令,直到多年後,走出悲痛自我療愈的死者家屬,主動談及這場慘案。




這起災難中,

從上至下的溫度和善意,不僅讓逝者安息,而且讓生者自強。




行業的自律,需要從業者銘記操守,也需要執政者以儆效尤。


 


中國的很多悲劇,源於法律的匱乏,更源於執法的不力。


 


湯蘭蘭案被重新提及,

始作俑者的媒體,欠湯蘭蘭一個公開的道歉,而管轄媒體的官方,也欠新聞一份有力的監管。





07


保護人性的善,才是最高的職業操守



 


無論何種職業,無論文化高低,皆如此。

很多人沒有忘記那個叫吳斌的杭州司機。





2012年5月底,48歲的長運司機吳斌駕駛大客車行駛於滬宜高速時,被迎面飛來的制動轂殘片砸碎前窗玻璃後,刺入腹部致肝臟破裂。


 


鮮血直流,生命垂危,自身不保。但那一刻,吳斌仍強忍疼痛將車停穩,並提醒車內24名乘客安全疏散及報警。


 


最後,吳斌因傷勢過重離世。


 


但他的職業操守中的人性光芒,時至今日依舊熠熠生輝。


 




縱觀那些平凡而高貴小人物:





為救學生失去雙腿的佳木斯教師張麗莉,不用復炸油只賣良心油條的劉洪安,穿著手術服將病號小女孩抱在懷中安撫的醫生石卓……


 


他們感動眾人的,不單單是為了職業榮譽不惜一切的奮不顧身,更重要的是

基於內心選擇自然而然的良善本性。


 


他們身上的人性之光,是湯蘭蘭事件中,那些因跑得太快而忘記為什麼出發的媒體人,丟掉的靈魂。





08




電影《重慶森林》中,有句台詞:


 



「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對錯都是別人的。」


 


現實中,多少人抱怨社會太黑暗,周遭太冷漠,他人太苛刻,工作太辛苦,職業太分裂,而恰恰忘記了,

他自己在做很多事時,是否一直對他人對世界葆有善意。


 


更多時候:





他們是受害者,更是加害者;


他們是聲討者,更是肇事者;


他們是痛苦者,更是作惡者。


 


他們抱怨社會越來越壞,卻從不檢點自己越來越丑。


 


這個陽曆新年已過、農曆新春到來的時刻,請讓我們一起默記:


 


不管你做何種職業,為何種目的,有多大權利,都

請保持內心的溫度和善意

那是你行走世間的優雅,更是社會越來越好的希冀。


 


共勉。




作者簡介:閑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80後老女孩,混跡媒體圈十餘載,發表文字量百萬字,能寫親情鄉愁故事,會寫教育職場熱點。



主編強烈推薦您收藏這個號↓↓↓


每夜讀書


ID

imeiyedushu


 

每夜讀書,與你分享有能量、有趣味、有內涵的好文章。陪你讀書,陪你思考,度過美好夜晚。



↑↑↑長按二維碼 一鍵收藏




好書評讀


優讀文摘


財經品讀


商規


讀財

財經解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優讀文摘 的精彩文章:

李宗盛又唱哭無數人:聽不懂是幸運,聽懂了是經歷
婚姻里最令女人失望的不是窮,而是看不到希望

TAG:優讀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