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西醫結合+內外合治——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

中西醫結合+內外合治——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其發病率在糖尿病病人中高達可高達60%-90%,臨床表現為四肢麻木、疼痛、蟻走感、燒熱感、感覺過敏等感覺異常,嚴重者肢體疼痛劇烈難忍,甚至感覺喪失,部分病人足部容易受到外傷、合併感染,發展成糖尿病足。因DPN治療困難,病情遷延難愈,發生糖尿病足風險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現代醫學對DPN的治療以嚴格控制血糖為主,輔以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以及抑制有毒代謝產物生成等治療方法,單一治療方法治療時間長,醫療費用高,目前國內外仍缺乏療效確切的治療手段。

中西醫學對DPN病因及機制的認識

現代醫學對DPN發病機制的認識:由於高血糖而導致的代謝異常、血管損傷、神經營養因子缺乏、細胞因子異常、氧化應激和免疫反應、維生素缺乏等在DPN的發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病理變化為神經的萎縮變性、髓鞘節段性或彌散性皺縮或脫髓鞘。

中醫學根據本病出現四肢麻木、疼痛、肌肉萎縮、肢體痿廢不用等臨床表現,將其歸屬於「消渴」繼發的「痹證」、「痿證」、「消渴病肢痛症」等。在病機上考慮是由於消渴日久,陰陽氣血耗傷,血行瘀滯,痹阻脈絡所致。其臨床證型多變,氣陰兩虛貫穿於疾病全程,燥熱、濕熱、寒濕、痰濁等病理演變可見於不同階段,而瘀血阻絡是導致本病的重要因素,所以活血化瘀的治療在DPN的治療中占及其重要的地位。中醫藥對改善DPN癥狀有良好的作用,具有綜合調節的優勢。常用的方法有辨證內服、針灸治療、物理治療、局部外洗治療等多。

外治法對DNP有確切的治療作用

一是熱能本身可溫通脈絡,促進血液循環;二是使用大辛大熱之品,可溫通經脈,散寒止痛;三是通過局部受熱,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速,有利於藥物的滲透吸收。相對於內服、針灸等治療方法,局部的熏洗治療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DPN病變局部的主要表現為麻痹、疼痛,肢體局部皮溫偏低,觸之乾澀不痛,皮色瘀暗,甚者肌膚甲錯,趺陽脈搏動微弱甚至無法觸及,根據局部臨床表現辨證為陽氣不足,瘀血阻絡,因此局部熏洗採用溫經通絡,活血化瘀組方進行治療。我們的前期研究顯示具有溫經通絡、活血化瘀之功的糖痹外洗方沐足可以有效提高周圍神經的傳導速度、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自2001年起,我科將DPN的研究列為重點項目,並開發了DPN的有效外用中藥-糖痹外洗方。然而,由於中藥煎煮、沐足水溫、沐足時間等因素的複雜性和隨意性,以及存在足部燙傷的風險,使臨床操作難以規範化,療效評價難以統一。

智能恆溫沐足治療儀+袋泡中藥外洗方——一種科學有效的外治法

近年來我科開發了簡便易行的中藥劑型、規範的操作流程,成功申請並完成了DPN臨床路徑的規範化研究,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關於中藥外洗方治療DPN的臨床評價和技術操作規範化研究的重大課題。這為DPN的有效治療提供切實保證,並有效減少足部燙傷的風險,保障治療的安全性。

袋泡中外洗方:

藥物組成:辣椒、花椒、制乳香、制沒藥、紅花等多味中藥。由專業機構負責藥物提取和袋泡包裝的製備。

智能恆溫沐足治療儀:

具有恆溫加熱、定時、高溫報警、時間提醒等功能,一方面可以防止DPN的病人在溫度感覺功能減退的情況下被熱水燙傷,另一方面可以使中藥發揮最大效應。

(有意者請與我科醫務人員聯繫,將提供3個月的免費沐足治療藥物,研究結束後您將獲得價值680元的足浴儀1台。同時,治療期間,專家全程跟蹤指導您的飲食、治療、運動等,並建立個人健康檔案)

附:入選標準

1 .符合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

2. 年齡≥18歲,且≤75歲;

3 . 願意服從醫生的治療方案並配合隨訪者;

4 . Toronto臨床評分≥6分者;

5 . 自願接受治療,並簽署知情同意書。

唐咸玉副主任醫師臨床醫學博士

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分院內分泌科主任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廣東省醫師協會內分泌科醫師分會委員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理事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肥胖與體重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長期從事臨床、科研及教學工作

擅長糖尿病及其各種併發症、甲狀腺疾病、骨質疏鬆症、痛風、肥胖等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及內科疑難雜病的中醫、中西醫結合診治。

唐咸玉副主任醫師

星期一夜診:大德總院

星期一下午:二沙特診

星期二上午:二沙門診

星期四下午:二沙門診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謝謝閱讀!謝謝轉發!

你們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尿病 的精彩文章:

經常感覺口乾,一定要注意是否有糖尿病或者其他疾病
糖尿病絕對不能吃哪些肉?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