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遺產——都江堰

世界遺產——都江堰

從成都城區坐地鐵到犀浦,再從犀浦坐城際列車,半個多小時到都江堰,再坐半小時公交就到了都江堰風景區。

來到大名鼎鼎的都江堰,看著如玉的水帶奔流,在這裡,洪水被馴服,缺水地區得以灌溉,使十年九旱的川東、川南地區幾百萬畝土地脫離乾旱,魚米飄香。心緒彷彿穿越到2600多年前的李冰父子年代。

戰國時代(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李冰被任為蜀都太守。岷江急流而下,到灌縣(現叫都江堰市)進入了平川地界,地形複雜,泥沙淤積,航行困難。一方面,西邊洪水泛濫,另一方面,東邊卻飽受旱災之苦。李冰到任後,看到如此現狀。李冰和兒子李二郎主持修建了三項水利樞紐工程,即都江魚嘴、飛沙堰、寶瓶口。

魚嘴

都江魚嘴起到分水作用,它是人工築起的一條縱向的大堰,頭部像魚而得名。江流水很急,經過多次失敗後,採用大竹籠裝滿大塊獨卵石沉入江底,才築成了大堤堰。魚嘴把上游的水分為內、外兩股,稱為內江、外江。

飛沙堰也參照魚嘴的修築辦法修建而成,它的作用是防止內江澇災。飛沙堰的高度正好適宜,內江的水位在達到一定的高度後,江水漫過堤堰流入外江。飛沙堰同時也能起到排沙的作用。

寶瓶口工程,李冰想把玉壘山劈開口子,採用火燒山岩、讓岩石爆裂的方法,才成功,這也是當地有經驗的民工建議的方法。山被劈開了20米寬的大口子,因為形狀像瓶口,所以稱為寶瓶口。它的作用主要是分流江水。

李冰還刻了3個巨石人,放在都江堰工程區域中,石人相當於現在水文站的水尺,比如水只到石人的腳部,預示著乾旱,水如果到了石水的肩部,表示水量過多,洪水發生。

2012年都江堰出土過一個長3.3米、高1.7米,重達8.5噸的石犀。我在成都博物館見到了它,栩栩如生。據傳,當年李冰共建造了5頭石犀,作為鎮水神獸,還可以測量水位。這麼個龐然大物,不知當年是如何放入江中的。

李冰具有不尋常的智慧,在古代,科學不發達,他當時採用「深淘灘、低作堰「的方法,這6字治水要訣,今天看來,是十分科學的方法。李冰的大智慧,降伏水魔,水源利用,澤被蒼生。

經過2600多年,都江堰這項古老的水利工程,仍然被現代人們利用,造福百姓,真正是「功在千秋」。

人們永遠記得李冰父子的功勞。景區內,多處有銘文之類,歌頌李冰的治水功德。

在歷史的長河中,人的生命不過短短几十年,但人創造的奇蹟工程卻能歷經幾千年傳承下來,李冰的都江堰便是其一。

現在,以都江堰為核心,開發出了一片旅遊景區,我們沿路參觀了魚嘴、飛沙堰、寶瓶口工程,站在它們面前,眼前不禁浮現古代的人們修建水利工程的浩大場面和艱苦勞作的人們,人與天斗,人定勝天。如今,玉帶般的岷江水奔流而來,水呈好看的淺白綠,純凈、有些透明,讓人想起九寨溝的水。望著它們被降伏的模樣,看不到洪水的猙獰,想到的只是它溫柔的一面,能灌溉農田,產出珍珠般的稻米。

我們繞著都江堰轉了一圈,靠近玉壘山邊的景點(玉壘關、二王廟、松茂古道遺址等)都瀏覽了。高高的玉壘閣,爬上去了,站樓台的頂樓6樓,都江堰工程盡收眼底,浩然飄渺。都江堰市也一覽無餘,現代化的城市,樓房、道路,錯落有致。

這一天,步行2萬多步,晚上到了酒店,才發覺,腳比較累,超出了平時的鍛煉負荷。出來遊玩,不就是找累的么?換一種環境,換一種年味,值。

盈盈,60後,喜歡逛菜市、超市、日雜店,鍾愛旗袍。

文章記錄塵世俗事,偶爾分享德國留學生涯。文章原創,或開心或感人,講求真情實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光蔓生 的精彩文章:

四姨的兒女家事

TAG:時光蔓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