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復仇案:兇手張扣扣是英雄嗎?
序言
2018年2月15日12時20分許,陝西省漢中南鄭區新集鎮王坪村14組發生一起殺人案,致2人當場死亡、1人重傷搶救無效死亡(兇手沒有傷害婦女兒童)。2月17日早上7時許。張扣扣,又名張小波歸案自首!經過媒體披露,此案情大概是因為嫌犯張扣扣幼年時,其母親被死者之一打死;當年的兇手利用自己的關係網,免於刑責;張扣扣卧薪嘗膽,長大後參軍入伍,成為了特種兵;退伍後密謀良久,終於在在2018年大年三十這天手刃三名仇家。
網路上鋪墊蓋地都是同情兇手的言論,譬如某公號說:「他報名參軍是為忠,為母報仇是為孝,不殺無辜是為仁,投案自首是為義!」我呸呸,這些人簡直是唯恐天下不亂;如果法律不嚴懲這種私鬥行為,那法律還有什麼用?國家還有什麼用?人人皆私鬥報仇,豈能不天下大亂?
▲:別有用心之人煽動仇恨!
別有用心之人,就是唯恐天下不亂!居然稱讚這種兇徒有血性?有血性怎麼不上陣殺敵,卻只顧私人恩怨。這傢伙還是特種兵,法律意識比一般人都強,這是明知故犯,連防衛過當都算不上!無論當年他母親去世的真相如何,他都不該如此行事!如果當年的案情卻有冤屈,他可以選擇上訪,可以選擇法律途徑維權;而這個傢伙選擇了冤冤相報,讓三名死者的三個家庭陷入悲慟之中,也讓他唯一健在的老父親也面臨失去兒子的凄苦晚年,這麼多年在部隊簡直白混了。
這個張扣扣是特種兵退役,功夫自然了得,普通人當然不是他的對手。他殺了仇家,同時也殺掉了仇家的父親和兄弟,哪裡還稱得上有憐憫之心?哪裡來的仁?他報名參軍,沒有為國立功,卻熱衷私鬥,哪裡談得上忠?他只顧泄私憤,讓自己唯一健在的老父親陷入痛苦中,哪裡還稱得上孝?他在大年三十製造驚天慘案,讓全國人民都震驚了,歡歡喜喜的春節就被他糟蹋了,哪裡還算得上義?所以,呸呸呸!
▲:別有用心之人
期望中國大亂,乘勢攪局!
某公眾號還引用了漢朝「董黯」的案例,說當年小混混「王寄」對董黯的母親又打又罵,結果董黯的母親就去世了。董黯選擇在王寄的母親去世的當日報仇,手刃了仇家「王寄」。鑒於董黯是大儒董仲舒的後裔(獨苗),漢和帝便以「孝」的名義特赦了董黯,並招為郎中!
這個公號作者的意思是這個兇徒張扣扣不但不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反而應該特赦成為全國模範?簡直是滑稽可笑,這樣殘忍的兇徒,若不將其繩之以法,那才是要淪為歷史的笑柄。漢朝是孝治天下,當今的中國是以法治天下,豈能混為一談?
▲:趙國私鬥不止而亡國
秦國禁止私鬥而一統天下
趙國大家知道吧?就是那個在在長平之戰幾乎一戰亡國的國家,趙國為何鬥不過秦國?原因很多,但有一個原因非常關鍵。那就是趙人尚武,民風彪悍;書面語就是:「趙人勇而氣躁,烈而尚亂」,什麼叫做「尚亂」?就是指的胡亂妄殺,看不順眼就殺,這就是與秦國後來的決定性不同。商鞅在法定里就嚴格制止這種快意恩仇的私鬥,一切矛盾由法律解決。
而趙國就不是這樣,民間私鬥成風,朝廷也是如此,對有歧見的政敵,總是想處之而後快,以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或脫離政治困境。這種風氣下,整個朝廷,甚至是國民都有不安全感,甚至可以說內部就是個弱肉強食的野蠻團體。在外患不大的情況下,內患就迸發出來了。秦趙同為大國,秦國擁有良好的法治做約束以保持國內的社會矛盾最小化。而趙國縱容這種私鬥,甚至連王族都是如此,這種隱患一對比,高低若判。
所以長平之戰時,兩國都是傾舉國之兵決戰;趙國卻先起內訌,很快就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戰鬥經驗缺乏的趙括頂替了廉頗,很快就被白起圍困在長平,幾乎全軍覆沒,從此趙國人口銳減,一蹶不振!
▲:法治建設豈能一蹴而就?
看看秦國法治前的掙扎!
當年,秦國孟、西、白三大世族元老挑起秦人私鬥,意在趕走商鞅,結果私鬥致數千人死亡,孝公欲大事化小,商鞅絕不苟同,據理力爭,結果渭水大刑,斬首七百餘。幾則對話充分顯示了商鞅鐵腕治吏。
(一)
衛秧:公主,恕衛秧直言,法治不是人治。法治乃後發制人,人必先處法才能治罪。罪行罪行,有行論罪,無行無罪。縱有陰謀,沒有實施不能知罪。
公主:豈有此理!你這不是給自己挖陷阱嗎?
衛秧:法治面前沒有陷阱。
(二)
秦孝公:不能變了?
衛鞅:法立如山!
秦孝公:不能緩?
衛鞅:法貴時效!
秦孝公:不能減?
衛鞅:減刑潰法!
秦孝公:不能特赦?
衛鞅:法外無恩!
衛鞅:君上,幾百年來,秦人幾多劫難,幾多沉淪,一路走到今天,說千難萬險,不為過。君上受命於危難之際,秉國於孤絕之境,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臣雖未親歷,亦感同身受。
孝公:我知道你知道!
衛鞅:可臣還是要說,君上差矣,君上少入軍旅,冠及王位,未嘗得一日之暇揣摩治國,對天下大勢,對法家之學,難免不知其詳。驟然變法,縱然有任艱任險之準備,也會對突然來臨的重大變故一時無法權衡利害輕重,所以惶惶不安,所以倍感泰山壓頂。
孝公:泰山該壓還得壓!你想一想,秦自穆公百里奚以來,百餘年治國理民,信奉的就是一個仁政,那百里奚在時,秦國連一座國獄都沒有,從那以後,秦國朝野就認寬仁之政,否則,老甘龍何以能長期領國,不管誰說人治如何不好,可是秦國經歷了幾代昏君都沒有滅亡,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啊!先父獻公打了二十多年仗,百姓還是沒有亂,雖然窮,可先父愛民愛兵這是有口皆碑,老百姓還是願意留在秦國。如今變法,我當然是義無反顧,可也得慢慢來啊。上手就殺七百多人,血拉拉一大片,老秦人還不得炸了鍋。法不愛民,無以立足!你想一想,是不是這個理啊
衛鞅:不是這個理。不是!
孝公:你給我好好想一想!
衛鞅:敢問君上,譬如何等之人,一定炸鍋。
孝公:譬如老白駝,刻國恥石的老白駝。
衛鞅:白駝老人並非冥頑不化
孝公:你比嬴渠梁還知道老秦人?
衛鞅:老秦人也是人,是人就有人性
孝公:豈有此理,這與人性何干
衛鞅:臣回櫟陽之前,親自去見過老白駝 ,他親口對臣說,老百姓更恨仇殺私鬥!人人結仇,誰也不能安寧。再問君上,法不愛民從何說起?
孝公:刑殺峻急,傷民之心,這能是愛民嗎?
衛鞅:立法立制就是要以洞察防範人之惡性為出發點。秦國私鬥每年動輒死亡數千人。秦簡公六年,舉國四十餘縣私鬥死人兩萬餘。治國之難,不在治善,而在治奸,唯有懲惡才能揚善。所以要想根除私鬥,懲治兇犯決不能手軟!
孝公:左庶長,私鬥人犯簡冊,我幾乎能背下來。老實說,其中有奸人惡人,可也有數不清的善良之輩啊!如今不分良莠,只要捲入私鬥便要斬首,這能說是愛民嗎?
衛鞅:法治愛民,不在其心,而在其行。重行不重心,行法才能公平。行法公平,才是真正的愛民。一人捲入私鬥殺人,不管他心性如何良善,此人必是罪犯。比如白駝老人,他固然良善,可是一夜私鬥竟砍下戎狄老民六人頭顱!君上且說,白駝是老秦人良善之民,那戎狄人就不是老秦人良善之民嗎?
(三)
孝公:左庶長,秦國當然是要法治,可是秦國不能亂。
衛鞅:非但不能亂,還要大治。
孝公:可你這一鎚子砸下去,秦國這破罐子它經得起嗎?
衛鞅:君上差矣。方今大爭之世只有秦國經得起深徹變法的震蕩
孝公:你要破罐子破摔?
衛鞅:天下大戰連綿,任何一國變法,都只能是戰時法治。戰時行法的關鍵,在於凝聚國人民心。法不得人,民眾便逃亡他國,變法強國便成水中之月。所以,列國變法都是小心翼翼,多以整肅吏治為變法軸心。因為整治貪官污吏,易得民心。
孝公:秦國就不能如此嗎?
衛鞅:秦國能如此。秦國不能如此。
孝公:聽不明白
衛鞅:秦國能如此者,隨山東六國亦步亦趨,朝野無阻力也;秦國不能如此者,如此不能強國也!秦國出路,只能在深徹變法,而深徹變法,首要之難,便是承受法治實施的第一個浪頭震蕩!不經此震蕩,秦人不知法為何物!
孝公:可你還不明白嗎?秦國這破罐子,它經不起呀!
衛鞅搖頭
孝公:那你的意思是經得起了。好,那你說如何經得起?
衛鞅:君上憂國過甚,當事者迷
孝公:你倒不迷!
衛鞅:不迷!臣踏遍秦國,訪遍秦人,知秦國情、民心,秦人明事理,秦人擔得來輕重。對於那些真正能強大邦國富庶民眾的法度國策,他們有很強的辨識能力。國治,斷家王,斷官強,斷君亡。若民眾都能判斷是非,國家必強;若是非只能由君王一人決斷,則其國必衰。今夏私鬥瀰漫,臣斷然拘押千餘人,而秦國沒有亂,原因何在?在民心!在真正的老秦良善庶民的求法護法之心!惟有此心,秦國經得起震蕩,秦國變法有希望!
(四)
孝公:左庶長,你我爭辯了三天三夜,我反覆考慮,你說的對,若不深徹變法,秦國就沒有出路,可是,圖大則緩啊。要麼這樣,先放一批人,秦國自穆公以來,素有國君特赦成例,我下書放人,不關執法大臣,也不會對變法造成衝擊。這樣一來,事情也就有了一個妥善的了解,對方方面面也都說得過去。
衛鞅:君上說的方方面面,是指在朝大臣、在國老族?
孝公:對,他們有根基,得慢慢梳理。
衛鞅:君上,小政在朝不在民,大政在民不在朝。
孝公:何意?
衛鞅:大道之行,根在民心,世族非議,不足道哉。
孝公:世族非議,不足道哉?你的意思是說,嬴渠梁應付得了那幫老世族?
衛鞅:當然。無此成算,臣無以變法。
孝公:嬴渠梁若是扛不住,那你就要走人了。
衛鞅:秦國扛得住,秦人扛得住,君上,更扛得住。法貴正義,法貴公平,有功於前,不為損刑;有善於前,不為虧法。唯此,法治可立。君上哪怕是特赦一人,於法,也是千里大堤潰於蟻穴。那時,臣縱然有心變法,也已是面目全非。
孝公:左庶長說的對啊。嬴渠梁,謹受教也。
▲:布鞋君總評
綜上所述,布鞋君強烈倡議「查明真相,以正視聽;嚴懲兇徒,維護法制;昭告天下,以儆效尤!」,中國經不起折騰,那些唯恐天不亂的人也該歇歇了!中國一定要走上法制的道路,絕不能放任私鬥!中國當今的社會治安,讓世界多少國家羨慕不已?這些傢伙於是便嫉妒生恨,巴不得借一兩個案例渾水摸魚,以圖攪亂中國,好漁翁得利!
中國不能上當,中國民眾更不能上當;這個張扣扣應該受到嚴懲,同時也給我們的政府、我們的軍隊、我們的各種社會組織敲響了警鐘,我們的法制普及教育還不到位,只有真正的用心,把法制精神深入到基層、甚至深入農村,中國才會變得更好!
當然,對我們的執法機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有冤假錯案發生,不能寒了百姓的心;判決的每一個案件都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不光是法庭的一紙宣判,更要關照原告和被告的內心;做好心理疏導,化解仇恨,防止類似的案件再次發生才是重中之重。所謂「治未病,治未亂!」
守仁讀書會群入群標準
守仁讀書會群是收費群,每天都有大咖分享傳統經典和時事評論。領您讀懂國家會議精神、看清經濟發展大勢。加入讀書會群,一起讀好書!您也有機會與大咖直接交流溝通。守仁書院會定期給大家分享值得一讀的經典圖書和解讀傳統經典。我們的群是高質量群,不說廢話,務求經世致用。本群匯聚了政商兩界及時信息、成渝兩地高端人脈(企業家、作家、哲學家、藝術家、金融大佬)、古今聖賢深邃思想;入群後可以隨時向布鞋君直接提問。我們希望通過守仁書院骨幹的分享帶動所有人進步,促進所有人積極的把最好的東西分享給大家。讓知識、資源、信息、思想流動起來、高速碰撞,從而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和思想啟發。欲入讀書會群須先打賞「守仁讀書會公眾號」200元人民幣。然後加布鞋君私信15123176668,布鞋君即可拉您入群(這筆讚賞費用會全部發紅包到群里鼓勵群友持續分享,布鞋君絕不中飽私囊!)
識別此二維碼進行打賞!


TAG:守仁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