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熊玲:人內心的恐懼源自什麼?

熊玲:人內心的恐懼源自什麼?

恐懼,是人類最原始的負性情緒。最早的人類,只是與生命受威脅作鬥爭,跟充滿恐怖的大自然共存亡。因此人性本善,人心深處都是脆弱的;人性也本惡,人為戰勝恐懼而練就了殘酷。脆弱是依賴殘酷保護的,你不殘忍就被殘酷毀滅,弱肉強食是人類原始生活的寫照。所以人類的進化,是以人的恐懼與戰勝恐懼需要為動力的。渴望強大或絕對安全,也幾乎是人類永恆的集體無意識情結。

當今,我們仍遇著各種不安的情緒,因我們身處和感受著另一種生命恐懼(精神生命。如現代人的亞健康,說明人們對壓力、對空虛的恐懼。如抑鬱症者,會因恐懼無意義而自殺),因我們的世界總是存在另一種「弱肉強食」的威脅。也因此,人在變化無窮的大千世界裡,總歸是渺小和脆弱的,不僅生命很脆弱,心靈也很脆弱,所以我們對脆弱本身抱有恐懼,所以才有那麼多人抱持對權力的瘋狂追求,對宗教的絕對幻想與信仰。這都是為了安撫那顆弱而膽怯的心,因此說,人內心的恐懼源自人脆弱的本質。

恐懼感包括擔心、懼怕、被威脅感、不安、焦慮等。在負性情緒中,恐懼是最常易出現的。因為來自生活方方面面的困難與矛盾太多太多——擔心長得不好看、擔心不能勝任工作、擔心朋友背叛自己、擔心配偶在情感上拋棄自己、害怕生病、害怕孤獨、害怕窮困潦倒、害怕別人對你印象不好、焦慮考試不及格、焦慮高考落榜丟面子、害怕失業等等,無以窮盡。

因恐懼而導致的心理疾病可算是繽紛多采,如對人恐懼、異性恐懼、對物恐懼、廣場恐怖懼、動物恐怖懼、高空恐懼、社交恐怖等。

恐懼感通常與當事人幼年及青春期經歷和挫折體驗有關,日常處理建議:1、面對現實、接受事實。首先要確定你害怕的是什麼?對於已經存在的恐懼事件,與其逃避,不如正視它並改變它。觀念上要明確,只有面對才能消除恐懼。2、放棄消極無效的行動,採取積極行動。有了觀念的改變,才有望建立克服恐懼的信心。有恐懼傾向的朋友應該好好想想,採取些什麼方法措施來防止恐懼的加深,在紙上一一列出來,並「由易到難」地排列出來,一步一步地做到。3、對於潛在的危險、威脅、恐懼等,最好的辦法是,從心理上做最壞的打算。通常,為了消除中學生的高考焦慮,心理醫生會與來訪的學生一起討論高考失利或落榜的後果及其落榜以後的打算,道理就在於此。把失敗考慮在前,有利於以放鬆的心態參與競技。這樣,你就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應對不測。

著名的哲學家羅素提出過這種緩和恐懼情緒的技巧,即:只要你堅持面對最壞的可能性,並懷著真誠的信心對自己說「不管怎樣,這沒有太大的關係」,你的恐懼情緒就會減少到最低限度。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文章來源,四川成都藍天心理諮詢機構熊玲商業轉載,請先聯繫)

四川成都藍天心理諮詢機構熊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熊玲心理諮詢機構 的精彩文章:

熊玲:戀愛中喜新厭舊如何改變?

TAG:成都熊玲心理諮詢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