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環球節日幣大賞,分享年俗贏大獎

環球節日幣大賞,分享年俗贏大獎

今天是2月19日,大年初四,「三羊(陽)開泰」。這一天,灶神回歸民間,按照北方民間習俗,人們要完成兩大任務:吃「折籮」和「扔窮」。所謂吃折籮,是指打掃年貨,把前幾天的剩飯剩菜打掃進肚;扔窮則是指清掃室內,把垃圾歸集起來。

在老外眼中,中國過年有很多講究,有些很好玩,也有些看著很奇怪。其實我們看老外的民俗節日,也會覺得新奇、熱鬧。今天,就讓我們以幣為載體來了解一些外國的民俗節日,不必親身參與,但求「喜氣洋洋」。

加拿大

斯特拉福莎士比亞戲劇節

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的影響力遠播世界,各國為紀念他而舉辦的戲劇節不在少數,其中規模最大的、專業性較強的有三個,分別由英國、加拿大和美國舉辦。有趣的是,這三個戲劇節舉辦地點的名字都是斯特拉福(莎翁出生之地的名稱),但只有英國的是「原版」,其它兩個是移植過去的。

加拿大斯特拉福莎士比亞戲劇節通常在每年的4至10月舉行。這個戲劇節產生於上個世紀50年代,創辦人是一位名叫湯姆·佩特森的戲劇愛好者。據說他看到當地經濟發展因鐵路運輸業沒落而前景黯淡,遂產生創辦莎士比亞戲劇節,以刺激當地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的想法。在政府和民間的大力支持下,戲劇節成功舉辦並延續下來,逐漸演化為民俗節日。每年,斯特拉福吸引數十萬遊客前來觀賞戲劇節,他們在斯特拉福可以欣賞到包含莎士比亞戲劇在內的大量戲劇演出。

斯特拉福節日劇院

2002年加拿大發行了民俗節日系列-斯特拉福莎士比亞戲劇節50分銀幣。

這枚銀幣描繪的情形,是否使你聯想到青年男女因為在戲劇節的邂逅而相戀?也許當年的你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與子偕手」的。

波蘭

潑水節

你知道嗎?不只中國有潑水節,其他國家也有,比如波蘭。

在波蘭,潑水節被稱為?migus-dyngus,在復活節過後的第一個星期一舉行。這一天,如果一個女孩被男孩潑水,全身濕透,不但不能動怒,還要向男孩說謝謝。據說這一習俗源於中世紀,小夥子們在復活節期間向莊稼地潑灑聖水,祈求風調雨順;姑娘們則用柳條輕打小牛,刺激小牛運動,促進它們的健康。這一習俗延續至今,在節日當天,人們互相潑水,象徵著洗滌污垢和疾病,以全新的身心迎接春天。

波蘭潑水節

不過,這一習俗也演化成小伙們對姑娘們的全天惡作劇:人們口口相傳,只有長得漂亮的女孩才會被潑水。但是潑水也應當有所克制,避免給他人造成身心損失。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向執法人員潑水,將會遭到處罰。

2003年波蘭發行了民俗節日系列-潑水節20茲羅提銀幣。

這枚銀幣的正面由窗帘裝飾、羔羊、復活節彩蛋構成,背面描繪了節日里青年男女互相潑水的歡樂情形。

拉脫維亞

國家歌舞節

有些節日並不是一年一度舉行的,比如拉脫維亞的「國家歌舞節」。國家歌舞節是拉脫維亞人的文化盛宴,始於1873年,現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歌舞節期間,拉脫維亞首都里加將匯聚身著各種傳統民族服裝的歌者和舞者,這裡有濃厚的藝術氛圍,有享譽世界的美食和啤酒,有美麗的少女,也有讓你大開眼界的民俗活動。然而,對拉脫維亞人而言,國家歌舞節的意義還不僅僅是享樂,它還具有凝聚民心,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作用。

拉脫維亞國家歌舞節

2008年拉脫維亞發行了國家歌舞節1拉特銀幣/銅鎳合金幣(兩種材質硬幣圖案面值一致,但直徑不同)。

在這枚硬幣的正面圖案展示了一位身著拉脫維亞民族服裝,手捧仲夏夜野花的女子,背景是拉脫維亞民族歌曲「Blow,Wind」的歌詞。硬幣背面,一位身著拉脫維亞民族服裝的男子,手捧橡樹葉花環,背景是拉脫維亞民族歌曲「The Castle of Light」的歌詞。

西班牙

聖費爾明節

西班牙納瓦拉自治區首府潘普洛納市的傳統慶祝活動——聖費爾明節(San Fermín)可以追溯到12世紀,美國作家海明威在《太陽照常升起》中描繪了節日里盛大的奔牛活動,使聖費爾明節得以揚名於世,各國遊客每年慕名而來,盡興其中。

聖費爾明節在每年7月6日中午12點開始,至7月14日零時結束。屆時,穿著白色衣衫,戴著紅色聖費爾明圍巾和紅腰帶的人們將和蠻牛一同奔跑。整個過程很短暫,但危險性卻極高,以2011年奔牛活動為例,在8場活動中共有41人遭公牛攻擊受傷。看來,這一民俗活動,真的是要用生命來參與。

2010年西班牙發行了省會系列-潘普洛納(聖費爾明節)5歐元銀幣。

這枚銀幣生動描繪了人牛共奔的情形,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決定做個安安靜靜的路人?

日本

睡魔祭

日本民間盛行祭(日語:まつり、祭り)文化,「祭」原本是對神靈的祭祀儀式,如今已演化為民俗節日活動,主要目的在於為五穀豐收、商售繁盛、疫病退散、無病息災等內容祈願或慶祝,具體形式則表現為祭巡、遊行等等。

青森縣的「睡魔祭」與「竿燈祭」「花笠祭」「七夕祭」並稱為「日本東北四大名祭」,儘管青森的夏天短暫,但卻十分炎熱,令人疲乏困頓,於是人們便舉行熱鬧的睡魔祭來驅除睡魔,同時也有祈求五穀豐收、身體健康的含義。

在每年的8月上旬,青森縣境內的40多個場地都會舉行大大小小的睡魔祭,其中最著名的有青森睡魔祭(日語:青森ねぶたと,8月2日-7日在青森市舉行)和弘前睡魔祭(弘前ねぷた,8月1日-7日在弘前市舉行)等等。無論哪一種睡魔祭,在遊行慶典中最引人注目的都是佞武多,即一種超大型燈籠。青森睡魔祭以絢麗的人形遊行車佞武多為特色,弘前睡魔祭則以色彩鮮艷的扇形遊行車佞武多為特色。

青森睡魔祭·人形遊行車佞武多

弘前睡魔祭·扇形遊行車佞武多

2010年日本發行了地方自治六十年系列-青森縣(睡魔祭)1000日元銀幣。

這枚銀幣的背面圖案由青森睡魔祭佞武多、弘前睡魔祭佞武多及蘋果等元素構成——青森為日本的蘋果之鄉,占日本總產量第一,著名的「富士」蘋果就產自這裡。

哈薩克

納吾肉孜節

納吾肉孜節是哈薩克人為慶祝新年的一個傳統節日,於每年的3月21日舉行。在中國,納吾肉孜節也是維吾爾、柯爾克孜、塔吉克、烏孜別克、撒拉爾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從2010年開始,哈薩克將法定節假日由一天延長到三天(3月21日至23日)。

據說「納吾肉孜」來自波斯語,意為「春雨日」。在節日到來之際,人們要種植樹木,清理門戶,為客人準備豐盛的宴席。宴席中最主要的當屬「納吾熱孜粥」。這種粥中包含水、牛奶、肉、禾本植物和鹽等等,象徵著幸福、成功、智慧、健康、財富、成長和上天的庇護。

納吾肉孜節,廣場表演的少女們

2012年哈薩克發行了民俗傳統系列-納吾肉孜節500堅戈銀幣。

銀幣背面描繪了人們載歌載舞歡慶納吾肉孜節的情形。

印度

排燈節

排燈節又稱萬燈節、印度燈節或者屠妖節,是印度教、錫克教和耆那教共同慶祝的節日。排燈節於每年印度歷8月里或8月前一周的第一個新月日(即公曆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舉行,為期5天。雖然排燈節的起源眾說紛紜,但人們都認可節日的紀念意義,即善行戰勝邪惡、光明擊退黑暗、知識打倒無知。

有不少人誤以為排燈節是印度的新年節日,其實並不是,只是因為它的影響比較大,很多印度人將其看作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在節日里,人們打掃房屋,穿上新衣,前往聖河沐浴,以求凈化身心。夜晚,煙花、蠟燭、彩燈照亮天空,到處是喜慶的氣氛。

印度排燈節

2017年吐瓦魯發行了印度排燈節1盎司銀幣。

這枚銀幣的正面圖案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頭像,背面圖案為吉祥天女彩色坐像。吉祥天女是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幸福與財富女神。

說到印度的「排燈節」,2015年加拿大發行了「印度排燈節」紀念金幣一套,包含1盎司金幣和0.5克金幣各一枚。下圖為0.5克金幣。

(以上內容為特約稿件,由馬天一供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節日是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慶祝節日是民間自發的活動。一個民族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每一個節日都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國貴金屬紀念幣大家族裡,也有民俗系列。這一系列包括:

2001年 中國民俗——中秋節紀念銀幣

2002年 中國民俗——端午節紀念銀幣

2003年中國民俗——春節金銀紀念幣

2004年中國民俗——元宵節金銀紀念幣

送福「戌」盡歡

正月初四活動(2月19日)

圖文徵集:我的年

春節假期過半,不知道大家這個年過得如何。今天互動活動的內容是「我的年」主題圖文徵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金幣 的精彩文章:

擺件新寵——立體紀念幣

TAG:中國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