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同學們到現在才想清楚的事,章子怡十幾歲時就想清楚了

同學們到現在才想清楚的事,章子怡十幾歲時就想清楚了

比別人多想一步

機會就多垂青一分

自2000 年大學畢業之後,王姝音就開始在北京舞蹈學院附屬中等舞蹈學校擔任民間舞舞蹈老師。圖/ 受訪者提供

章子怡的「舞伴」

本文首發於總第647期《中國新聞周刊》

編 者 按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數以億計的中國人回到了鄉村,使得這個國家出現了無數個「空城」。春節之後,中國又出現了數以萬計的「荒村」。故鄉,不過是一星期的逗留地,和一整年的留白處。春節期間,本刊記者曾回到各自故鄉,選取了一位從故鄉走出、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考察他們留在身後的家鄉,和留在家鄉的小夥伴。

本文是《致故鄉》系列之一。

1990年9月1日,北京初秋。12歲的女孩王姝音在媽媽的陪同下,從陝西趕到位於萬壽寺路1號的北京舞蹈學院附中報到。

附中的全稱是「北京舞蹈學院附屬中等舞蹈學校」,是一所全國頂尖的舞蹈中專院校。王姝音是該校在陝西錄取的唯一學生。

對王姝音來說,進入附中意味著可以遠離父母的管束,以及尚不清晰的舞蹈夢。對於父母來說,則意味著女兒的「鐵飯碗」——進入附中就意味著擁有了幹部身份。

媽媽在忙著相看女兒的同學。她告訴王姝音,同學裡有一個女孩長得很漂亮,瓜子臉,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她就是小王姝音1歲的章子怡。

站位的磨礪

開學沒幾天,王姝音就感受到了現實的殘酷。

在專業課排舞蹈站位時,她被分在了第一排最邊上。這是個不太顯眼的位置。隊形中最重要的位置,是第一排的正中間,這是領舞的位置。距其越遠,越意味著邊緣。

排練室有一面大大的鏡子,每個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王姝音說,她在鏡子中看到了自己在團隊中的位置。一個痛苦的心理歷練從此開始。這種歷練一直伴隨了她6年。

張淑芳是王姝音的專業課老師,後來還做過半年的班主任。她說,舞蹈是一門很講究基本功的藝術,這與天賦有很大關係。一個好的舞蹈演員的條件包括:身體柔韌性和協調性好;爆發力強;腿長、分得比較開、腿上的肌肉能力好、彈跳能力強;腳背好、肩膀比較開等等。

與章子怡一樣,王姝音的這些條件在班級中不算突出。王姝音的短板是偏胖,章子怡則是身體有點硬。來附中之前,王姝音在陝西一家私立培訓機構學習過一段時間,章子怡則在北京宣武少年宮學了3年。

由於每天都有五六個小時的專業課排練,這種由舞蹈站位帶來的心理反應,無時不在。在這個相對封閉的環境里,這激發起了每一個不甘於被邊緣同學的競爭意識,產生了一種「困獸之鬥」的連鎖反應。

後來成為舞蹈學院附中的老師後,王姝音曾分析過學舞蹈的學生和普通學生之間的區別。她發現,兩者一個很大的區別,在於產生對比心理的頻率:普通學校的學生通常會在考試時才會有對比的心理,而這樣的考試一年沒有幾次;但學舞蹈的學生則每天會面臨這樣的對比,面前的鏡子則放大了這種對比。鏡子就像是一直盯著舞台的觀眾的眼睛,它逼著這些學生不得不做出反應:要麼努力往中間站,要麼甘心被邊緣。

12歲的王姝音不得不逼著自己減肥。「在舞蹈學校,胖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罪。」她說,有一個同學因為減肥過度,得了厭食症。

「身體有點硬」的章子怡,則在夜裡偷偷地躲在教室里練。怕被老師發現,她不敢開燈,就黑著燈躺著壓腿,一壓就是40分鐘。壓完後,她發現自己都麻木了。腿收回來時,她的眼淚一滴一滴往下掉,沒有聲音。

在每一次看到站位中的自己時,王姝音都會有一個自我激勵的心理過程。久而久之,這磨礪出了一個堅強的神經。王姝音說,她們班16個女生的性格,都是在奔放中帶有很強的堅韌,沒有一個是婉約型的。

章子怡身上的「勁」尤其突出。專業課上,每一次需要高難度的開翻動作時,老師問,誰第一個做呀,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是章子怡第一個站出來。

但這門對天賦非常依賴的藝術,有時候會帶來一種「入不敷出」的挫折感。張淑芳有時能從章子怡的眼睛裡看到一些委屈。這時候,張淑芳就會送上一個鼓勵的眼神。但在那些先天條件不是很好的學生心裡,未來的出路始終是一個現實問題。王姝音和章子怡都面臨這個問題。

爭議「桃李杯」

在附中學習的6年,學生能參加的校外比賽不多,其中「桃李杯」是最受關注的一個比賽。

「桃李杯」是由北京舞蹈學院發起的一項青少年舞蹈大賽,後來發展為國內規格最高的舞蹈大賽,2005年被納入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的子類獎項,相當於戲曲界的「梅花獎」。第一屆舉辦於1982年,每三年一次。到了1994年,已經是第四屆了。

王姝音此時是附中4年級。她沒有報名參加「桃李杯」。經過一段相當長時間的縱橫對比後,班上有一半的人對這樣的比賽不抱幻想,而章子怡則屬於另外一半。

當時,班裡要選出3個人參加「桃李杯」。在要不要派章子怡參加的問題上,爭論非常激烈。如果從專業的角度看,她基本功不夠紮實,在班裡的排名中等偏上,達不到參加「桃李杯」的標準。但如果從表演的角度看,章子怡在班裡很突出,尤其是她有雙「會說話的眼睛」。

王姝音這個班,專業叫「中國民族民間舞」,這是附中第一次招這個專業。以前民間舞附屬於古典舞,是其中的輔助課程。

1987年,舞蹈學院民間舞從古典舞獨立出來,成立了民族民間舞系,由被奉為「民族民間舞『舞尊』」的潘志濤任系主任。3年後,附中開始招收民間舞專業的學生。但她們招生的方式,跟古典舞不一樣。「古典舞是從腳開始選,民間舞則是從臉開始選。」

這源於兩種舞蹈不同的表現方式。借鑒了芭蕾舞的訓練體系的古典舞,腿部動作很多,劇情主要用肢體來表現,因而對腿腳的要求較高;民間舞的重點則不在腿上,有些民間舞甚至看不到腿,比如民間舞的經典劇目《孔雀》。它也不可能完全靠肢體來表現,比如跳朝鮮舞,只能靠表演。所以民間舞招生的時候,都是從臉和膀子挑起,先要長得好看,特別是上半身好看,然後要有靈氣。

民間舞的這個標準,與挑演員的標準異曲同工。王姝音班上的16個女孩,後來有8個走上了演戲的道路。

在潘志濤教授的堅持下,章子怡最終入選「桃李杯」。潘志濤當時問了大家一句話,說你們是要舞蹈呢,還是要臉盤?如果兩者都要,章子怡就是個很好的人選。

「桃李杯」要比賽一個劇目兩個組合,章子怡的劇目跳的是楊麗萍的《孔雀》。組合一個是風格性組合,一個是技術技巧組合。風格性組合跳的是安徽花鼓燈的《大蘭花》,技術技巧組合跳的是苗族舞蹈。這個苗族舞蹈由舞蹈學院老師游開文創作,勁道十足,很考驗演員的爆發力。比賽前,張淑芳還擔心,一向以柔美示人的章子怡,能否跳好這個勁道十足的舞蹈。結果大大出乎張淑芳的意料。這個舞蹈成為比賽的一個亮點。章子怡在台上很放鬆,「按說按她的條件,她是有壓力的。」張淑芳說。

章子怡最終拿到了表演獎。班主任張淑芳很滿意。但在「桃李杯」上獲獎,沒有堅定章子怡留在舞蹈路上的信心。相反,她在跳舞上的局限和在表演上的優勢,都在這次比賽中展露無遺。

到了該做出選擇的時候了。

選擇

三年級時,一位老師的一番話,給了王姝音一盞明燈。

此前,她一直深陷與肥胖做鬥爭的痛苦中。每次上專業課,老師都要點她一下,這讓她很困惑:體胖如我,到底適不適合從事舞蹈工作?

三年級的時候,她們開始上劇目課,全班的同學被分成兩撥:一撥跳獨舞,一撥跳群舞。班裡的前幾名可以跳獨舞,其餘的跳群舞。王姝音沒有跳過獨舞,章子怡也很少跳。

這時候,一位經常觀察王姝音的老師對她說,你雖然胖,但腦子蠻好使,將來可以上大學當老師

此後,王姝音的學習發生了一些變化:專業課學得很細緻,她要求自己不僅要跳得出來,還要記清楚動作要求。文化課也抓得很緊,「因為以後要考大學。」

更多的同學則在為進入歌舞團準備。雖然其中的一些人天賦一般,不會在跳舞的道路上有很大發展,但要放棄多年的專業學習另尋他路,並非易事。

真正考大學的很少。班上31人,最後只有4人考了大學,其中包括章子怡,一畢業就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

專業的舞蹈團體,更傾向於從附中而不是大學裡選人,因為附中的學生年齡小,舞台生涯可以長些,再上幾年大學,就會壓縮跳舞的空間。「只有實在當不了演員的,才會考大學。」王姝音說,中央芭蕾舞團的主要演員,到目前還是主要來自於舞蹈學院附中。

6年級畢業時,中央歌舞團從王姝音班上要走了10個人,廈門歌舞團要走了5個。章子怡也在中央歌舞團所要學生的名單中,但她此時已經認定了要考中央戲劇學院。當時,中央歌舞團還是很多舞蹈從業者夢寐以求的去處。

王姝音發現,章子怡所走的每一步,好像都是選擇好的。她們班後來演戲的8個女生,除了章子怡外,都是先到歌舞團當演員,發現沒有什麼發展,才考了中央戲劇學院。「我們到現在才想清楚的事,她(章子怡)十幾歲時就想清楚了。」

畢業的時候,章子怡和同學還有一個機會。當時,她們被邀請到清華大學表演,引起轟動,班主任召集她們開了個會,說清華領導看了她們的表演後,非常欣賞,希望她們全班以特長生的形式,到清華大學上學,看她們意下如何。結果沒有一個人報名。

一位學生描述了當時在清華大學表演的景象:她們在上面跳舞,下面黑漆漆地坐了很多戴眼鏡的學生,「燈光一打,底下全像小樣片似的。」而在舞蹈學院,她們一年也見不到幾個戴眼鏡的人。

1998年,章子怡拍《我的父親母親》,當時王姝音正在北京舞蹈學院讀大二,她告訴身邊的同學,張藝謀導演真會抓特點,抓住了章子怡那雙「會說話的眼睛」。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韓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宜家創始人離世,他改變了中國人的審美,死後財富多少成迷
傳媒大佬江南春的新目標:500城500萬終端5億新中產

TAG:中國新聞周刊 |